第127章
推荐阅读:替身白月光她貌美如花[nph]、挣脱 (gl futa)、風月录、试婚、五九十、发情期(兄妹abo)、捕杀欲念NPH、炽焰(骨科 校园 1V1)、和老婆酿酿酱酱(高H 1v1)、【强制np】人生存盘失效后、
“在。”韩琦没想藏着掖着,“你先进来吧。”
一进门,苏景先看到范仲淹,当场就大声宣布自己也想要和范仲淹一起干,“老师,带上我吧,我很有用的!”
来的路上,苏景先硬生生在自己脑子里扒拉出来了很多关于庆历新政的内容,大宋的问题嘛,他一直记在心里。
无非是“积贫积弱”和“冗官冗兵冗费”,准确来说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二师父没有变革成功也不是自己的错。
大宋,因为打不过别人,一直在给钱,从而导致自己积贫积弱。
至于三冗问题,则是奇妙的处理方式。
大宋安排了副宰相,在来分宰相的权柄,又安排了枢密院进一步监督,再之后又……一步步给自己安排了更多的岗位。
另一方面就是科举,大宋的科举固然让他多了很多人才,同时也没办法分配这些人才要去的地方。
“所以,现在是要把现有的官员踹走一部分吗?”范纯佑越发觉得自己这个徒弟收得实在是太对了!和他自己的想法简直一模一样啊。
范仲淹也觉得大宋不需要这么多人,更别提有的人只会死读书,没有一点能力不说,还有比别人更强的贪欲。
直接踹走一批,会更合适一点。
“如果我突然提出把我书坊的某个员工开了,对方不会对我怎么样,因为我是老板。”苏景先只说到这里,就看向范仲淹。
道理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范仲淹提出把同僚开了,那么同僚会对谁不满?最后拍板决定的?还是范仲淹这个提出问题的?
韩琦点头,“这和给自己树敌有什么区别呢?我知道你不担心,但是你的子女,你的朋友,都会担心你的。”
韩琦自己就是范仲淹最好的朋友,自己刚三品从四川回来,就想办法拉了范仲淹一把。
两个人经过这陕西抗西夏的之行中也是顺利地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名望,换言之,范仲淹不折腾大的事情,稍微小点的,应该都能顺利的做成。
“二师父,带上我吧!”苏景先眼睛亮晶晶的,“我可以给你出主意啊,别看我年纪小,但是我点子多着呢!”
“现在大宋的官多,但是职位少,所以我们最佳的办法,就是让职位也多起来。”
苏景先掰着手指头,“现在最主要的是文官多,但是文官多了也有文官多好处嘛,比如说可以专门安排一部分人负责文化这类的,就放在吏部?或者礼部的下面?”
“像是我每次研究出来新的东西,官方也可以搞个研究院嘛,多招点像我这样的专业人才。”苏景先挺着胸脯,表示自己可太专业了。
范仲淹根据苏景先的这些话,倒是有了新的想法,“应该有一些专门给没有当官,又考中科举的人的岗位。”
“不能是虚名,得能锻炼出人才的,但是现在的贪官污吏也得铲除掉一批,给新人腾空间,不急不急,慢慢来。”
范仲淹真的从苏景先这里得到了灵感,把韩琦从书桌前面挤开,就开始自顾自地书写了起来。
好像危机解除了?
苏景先看着这一幕,愣愣地想,但是……
我真的想要参与进去啊!
次日,蔫蔫的就变成了苏景先,和最兴来上课的阶段,他就有点无精打采。
“怎么了?”最兴来反思了一下最近的事情,好像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苏景先也不能把自家二师父要变革,但是临门一脚又有了新的想法的事情说出来,只说,“想做件大事,但是需要有很多人来一起办,真愁啊。”
“我和你一起呀,如果还缺少人的话,我们跟爹爹借一点。”
最兴来从不排斥自己对宋仁宗的依赖。
原本只是作为一个敷衍的借口,最兴来这么一说,苏景先倒是真的有了想要办的事情了。
“什么?你们想要借一点人,研究种植出更甜更好吃的菜?从户部调点不需要的人出来?”
老师震惊,他看了看苏景先,又看了看最兴来,分不清想出这个主意的究竟是谁。
前者估计是想要种植这块的,后者应该是提出去户部借人的?
官家应该是不会同意的吧……
老师这么想着,但是嘴上是让这两人好好写一份奏折。
“官家看了之后,会有决断的。”
在老师的指点下,两人把写好的奏折递给了中书门下。
老师甚至以为在中书省就会把这个奇怪的札子给拒绝掉,没想到苏景先写的真的是一套又一套。
从“民以食为天”,写到了蔬菜对百姓的重要性,从“神农尝百草”,写到了有更多蔬菜对百姓的重要性,里面还穿插了很多示例。
在札子里面,他大方地说出来了自家酒楼的机密,比别的酒楼更好吃,因为他们有自己独家培育蔬菜的方法,现在无偿提供给朝廷,只需要朝廷选一些无关紧要的人,来辅助他们一起种田。
不知道是哪个点戳到了中书门下的官员们的心,这札子真的就这么顺利地到了宋仁宗的面前。
宋仁宗看了几眼,想到了这些日子,最兴来总是吃苏景先从苏家酒楼打包来的菜,也觉得大概就是皇宫的进菜渠道不够好吃。
批了。
“不是?这……”老师都震惊了。
这么草率的吗?户部知道自己要安排人出去种菜吗?
一进门,苏景先看到范仲淹,当场就大声宣布自己也想要和范仲淹一起干,“老师,带上我吧,我很有用的!”
来的路上,苏景先硬生生在自己脑子里扒拉出来了很多关于庆历新政的内容,大宋的问题嘛,他一直记在心里。
无非是“积贫积弱”和“冗官冗兵冗费”,准确来说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二师父没有变革成功也不是自己的错。
大宋,因为打不过别人,一直在给钱,从而导致自己积贫积弱。
至于三冗问题,则是奇妙的处理方式。
大宋安排了副宰相,在来分宰相的权柄,又安排了枢密院进一步监督,再之后又……一步步给自己安排了更多的岗位。
另一方面就是科举,大宋的科举固然让他多了很多人才,同时也没办法分配这些人才要去的地方。
“所以,现在是要把现有的官员踹走一部分吗?”范纯佑越发觉得自己这个徒弟收得实在是太对了!和他自己的想法简直一模一样啊。
范仲淹也觉得大宋不需要这么多人,更别提有的人只会死读书,没有一点能力不说,还有比别人更强的贪欲。
直接踹走一批,会更合适一点。
“如果我突然提出把我书坊的某个员工开了,对方不会对我怎么样,因为我是老板。”苏景先只说到这里,就看向范仲淹。
道理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范仲淹提出把同僚开了,那么同僚会对谁不满?最后拍板决定的?还是范仲淹这个提出问题的?
韩琦点头,“这和给自己树敌有什么区别呢?我知道你不担心,但是你的子女,你的朋友,都会担心你的。”
韩琦自己就是范仲淹最好的朋友,自己刚三品从四川回来,就想办法拉了范仲淹一把。
两个人经过这陕西抗西夏的之行中也是顺利地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名望,换言之,范仲淹不折腾大的事情,稍微小点的,应该都能顺利的做成。
“二师父,带上我吧!”苏景先眼睛亮晶晶的,“我可以给你出主意啊,别看我年纪小,但是我点子多着呢!”
“现在大宋的官多,但是职位少,所以我们最佳的办法,就是让职位也多起来。”
苏景先掰着手指头,“现在最主要的是文官多,但是文官多了也有文官多好处嘛,比如说可以专门安排一部分人负责文化这类的,就放在吏部?或者礼部的下面?”
“像是我每次研究出来新的东西,官方也可以搞个研究院嘛,多招点像我这样的专业人才。”苏景先挺着胸脯,表示自己可太专业了。
范仲淹根据苏景先的这些话,倒是有了新的想法,“应该有一些专门给没有当官,又考中科举的人的岗位。”
“不能是虚名,得能锻炼出人才的,但是现在的贪官污吏也得铲除掉一批,给新人腾空间,不急不急,慢慢来。”
范仲淹真的从苏景先这里得到了灵感,把韩琦从书桌前面挤开,就开始自顾自地书写了起来。
好像危机解除了?
苏景先看着这一幕,愣愣地想,但是……
我真的想要参与进去啊!
次日,蔫蔫的就变成了苏景先,和最兴来上课的阶段,他就有点无精打采。
“怎么了?”最兴来反思了一下最近的事情,好像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苏景先也不能把自家二师父要变革,但是临门一脚又有了新的想法的事情说出来,只说,“想做件大事,但是需要有很多人来一起办,真愁啊。”
“我和你一起呀,如果还缺少人的话,我们跟爹爹借一点。”
最兴来从不排斥自己对宋仁宗的依赖。
原本只是作为一个敷衍的借口,最兴来这么一说,苏景先倒是真的有了想要办的事情了。
“什么?你们想要借一点人,研究种植出更甜更好吃的菜?从户部调点不需要的人出来?”
老师震惊,他看了看苏景先,又看了看最兴来,分不清想出这个主意的究竟是谁。
前者估计是想要种植这块的,后者应该是提出去户部借人的?
官家应该是不会同意的吧……
老师这么想着,但是嘴上是让这两人好好写一份奏折。
“官家看了之后,会有决断的。”
在老师的指点下,两人把写好的奏折递给了中书门下。
老师甚至以为在中书省就会把这个奇怪的札子给拒绝掉,没想到苏景先写的真的是一套又一套。
从“民以食为天”,写到了蔬菜对百姓的重要性,从“神农尝百草”,写到了有更多蔬菜对百姓的重要性,里面还穿插了很多示例。
在札子里面,他大方地说出来了自家酒楼的机密,比别的酒楼更好吃,因为他们有自己独家培育蔬菜的方法,现在无偿提供给朝廷,只需要朝廷选一些无关紧要的人,来辅助他们一起种田。
不知道是哪个点戳到了中书门下的官员们的心,这札子真的就这么顺利地到了宋仁宗的面前。
宋仁宗看了几眼,想到了这些日子,最兴来总是吃苏景先从苏家酒楼打包来的菜,也觉得大概就是皇宫的进菜渠道不够好吃。
批了。
“不是?这……”老师都震惊了。
这么草率的吗?户部知道自己要安排人出去种菜吗?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9864/2331853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