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推荐阅读:越想越羞耻就删掉书名了【R18G】、五九十、隔壁网黄使用指南(同人女×擦边男)、男配上位记(兄妹1V1)、野风入夜(兄妹骨科)、生路(卧底,np)、静海旖旎(校园高H)、天造地设(公路,1v1)、泛舟、捡到小夫君、
第148章
所以杨秋让一些工坊大量转移到了长安这边。
主要是南边有天气优势,再加上水利优势,更何况长安作为中心,以后辐射周边,交通运输也会快一些。
当然,商业性质的作坊,杨秋现在还没有大面积转移,瓷器,琉璃,布匹这些东西,现在也不适合转移到长安来。
因为杨秋现在要用最大的能力生产铁质农具以及兵器,炼铁才是最至关重要的事情。
关中之地虽然过去由董卓治理了几年,实际上是和当地的豪强士族共治,董卓这边只需要赋税交得足够,根本不会治下得普通百姓过得有多艰辛。
杨秋现在才刚刚控制这块地方,当然不可能大面积的搞分田政策。
所以只能先把铁质农具生产起来,先发展生产力,开垦荒地,让当地的粮食产量提高,直到彻底控制这个地方,再提改革的事情。
所以目前邓容在长安,虽然是负责长安的规划建设,实际上长安城只是进行了修整,还并没有修建崭新的长安。
因为现在没有那么劳动力去搞大面积的基建。
就算杨秋愿意出钱给工资,实际上对于关中之地的人来说,忙碌春耕让今年有一个好收成,这才是所有人期望的事情
因此,这第一年的规划其实主要还是搞农桑之事。
至于蔡邕等人负责的长安设计,当然是先在纸上搞规划,把所有事情规划完了,再真的开始修建。
“二袁谁能坚持更久?大概率应是袁绍。
袁术此人,生性骄横狂妄,犹如冢中枯骨,全然没有丝毫治理才能,这般人物,必定会为他人所败。
不过,袁氏家族累世公卿,其根基深厚无比,倒也非一时半会儿便能覆灭。
至于最终赢家究竟是谁,吾实难断定。但有一点倒是能够确定,那便是刘岱恐命不久矣。”
此言一出,杨秋想到了历史上刘岱的结局,好像是不听下属命令,在战场上死亡,但是贾诩肯定不是预言到了这种情况。
“为何如此说?是因为曹孟德已然具备入主兖州的实力?”
此问一出,贾诩笑着摇头。
“曹孟德此前于黄巾之乱时,在战场上着实积累了颇多经验,确有入主兖州的可能。然而,刘岱问题的关键并非在于曹孟德。
兖州所处之地,位于冀州与豫州之间。当下冀州有一天子,豫州亦有一天子。刘岱本应凭借自身优势左右逢源,以使自己获取最大筹码。
奈何他被汉天子之死激起野心,妄图自立。如此一来,冀州与豫州皆对其难以容忍。故而,虽曹孟德善于左右逢源,但冀州和豫州两边皆会支持他先灭刘岱。
曹孟德选择兖州,此时看似优势,未来却说不定会成劣势。不过人生于世,谁又能知晓下一刻将会发生何事呢?
曹孟德也只是选择了当下自己唯一有望掌控之地罢了。”
如此看来,虽然跟历史上的走向不一样了,但是刘岱这番做法肯定会命不久矣。
说不定会是什么刺杀死亡的结局。
“文和觉得曹孟德此人如何?”
贾诩和曹操还并没有见过,如今所了解的所有消息,都是目前历史进展上所发生的事情。
所以当杨秋此言问出来之后,贾诩还认真思考了一下曹操此人的身世及经历。
“宦官之后,劣势太大。关东诸人向来极为注重家世出身,曹孟德恐怕难以招揽众多人才。
若我所料无误,恐怕兖州的士族未必会支持曹孟德。关东那些名士,一贯眼高于顶,怎会容忍宦官之后统治他们呢?
然而,曹孟德此人擅长兵法,再加上掌控了汉灵帝当时留下的隐阁势力,恐怕曹孟德还真具备一争之力。
关东的名士们在强权利剑之下,又能反对多久呢?”
有时候杨秋也不得不佩服贾诩的见识,尽管什么事情都还有没有发生,但是贾诩已经预料到了曹操未来和士族的冲突。
在历史线上,若不是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光凭曹操的出身,其实是真的不能在关东招揽太多人才。
“文和所言极是,反正关东之地已然陷入内斗之局,于我们而言实乃好事。
接下来数年,我们大可专心发展关西之地。毕竟,欲要战胜敌人,还是得先将自身根基稳固妥当。”
按照杨秋的规划,至少接下来的五年,恐怕都得专心致志稳固关中盆地,然后南下,想办法进攻汉中以及益州。
当然,凉州这事儿得在这一年内解决,最多两年。
所以杨秋是打算和贾诩商讨一下对付凉州的办法,此刻他们正在观看铁坊里面打造出的一副盔甲。
“这副铠甲似乎有些闪亮?”
贾诩看着挂在墙上的铠甲,发出了一个由衷的疑问,因为这副铠甲光亮如镜,在光线的照射下简直就是在发光。
“此乃明光铠,防护能力极为强大。目前其产量尚不算高,不过当下可先行用于重甲兵。
凉州兵马向来彪悍,若不凭借强大实力予以碾压,恐怕难以征服。”
明光铠从两晋南北朝出现,到唐朝的时候开始大面积应用,这是一种防护能力非常强的铠甲。
铠甲在战场上能够大面积的保护士兵的性命,刀枪是不长眼的,但是坚固有力的铠甲能够抵御刀枪的袭击。
“凉州之地颇为贫瘠,过去这数年天象不佳。韩遂、马腾恐怕无意大动干戈,他们估计更倾向于与我们和谈。”
所以杨秋让一些工坊大量转移到了长安这边。
主要是南边有天气优势,再加上水利优势,更何况长安作为中心,以后辐射周边,交通运输也会快一些。
当然,商业性质的作坊,杨秋现在还没有大面积转移,瓷器,琉璃,布匹这些东西,现在也不适合转移到长安来。
因为杨秋现在要用最大的能力生产铁质农具以及兵器,炼铁才是最至关重要的事情。
关中之地虽然过去由董卓治理了几年,实际上是和当地的豪强士族共治,董卓这边只需要赋税交得足够,根本不会治下得普通百姓过得有多艰辛。
杨秋现在才刚刚控制这块地方,当然不可能大面积的搞分田政策。
所以只能先把铁质农具生产起来,先发展生产力,开垦荒地,让当地的粮食产量提高,直到彻底控制这个地方,再提改革的事情。
所以目前邓容在长安,虽然是负责长安的规划建设,实际上长安城只是进行了修整,还并没有修建崭新的长安。
因为现在没有那么劳动力去搞大面积的基建。
就算杨秋愿意出钱给工资,实际上对于关中之地的人来说,忙碌春耕让今年有一个好收成,这才是所有人期望的事情
因此,这第一年的规划其实主要还是搞农桑之事。
至于蔡邕等人负责的长安设计,当然是先在纸上搞规划,把所有事情规划完了,再真的开始修建。
“二袁谁能坚持更久?大概率应是袁绍。
袁术此人,生性骄横狂妄,犹如冢中枯骨,全然没有丝毫治理才能,这般人物,必定会为他人所败。
不过,袁氏家族累世公卿,其根基深厚无比,倒也非一时半会儿便能覆灭。
至于最终赢家究竟是谁,吾实难断定。但有一点倒是能够确定,那便是刘岱恐命不久矣。”
此言一出,杨秋想到了历史上刘岱的结局,好像是不听下属命令,在战场上死亡,但是贾诩肯定不是预言到了这种情况。
“为何如此说?是因为曹孟德已然具备入主兖州的实力?”
此问一出,贾诩笑着摇头。
“曹孟德此前于黄巾之乱时,在战场上着实积累了颇多经验,确有入主兖州的可能。然而,刘岱问题的关键并非在于曹孟德。
兖州所处之地,位于冀州与豫州之间。当下冀州有一天子,豫州亦有一天子。刘岱本应凭借自身优势左右逢源,以使自己获取最大筹码。
奈何他被汉天子之死激起野心,妄图自立。如此一来,冀州与豫州皆对其难以容忍。故而,虽曹孟德善于左右逢源,但冀州和豫州两边皆会支持他先灭刘岱。
曹孟德选择兖州,此时看似优势,未来却说不定会成劣势。不过人生于世,谁又能知晓下一刻将会发生何事呢?
曹孟德也只是选择了当下自己唯一有望掌控之地罢了。”
如此看来,虽然跟历史上的走向不一样了,但是刘岱这番做法肯定会命不久矣。
说不定会是什么刺杀死亡的结局。
“文和觉得曹孟德此人如何?”
贾诩和曹操还并没有见过,如今所了解的所有消息,都是目前历史进展上所发生的事情。
所以当杨秋此言问出来之后,贾诩还认真思考了一下曹操此人的身世及经历。
“宦官之后,劣势太大。关东诸人向来极为注重家世出身,曹孟德恐怕难以招揽众多人才。
若我所料无误,恐怕兖州的士族未必会支持曹孟德。关东那些名士,一贯眼高于顶,怎会容忍宦官之后统治他们呢?
然而,曹孟德此人擅长兵法,再加上掌控了汉灵帝当时留下的隐阁势力,恐怕曹孟德还真具备一争之力。
关东的名士们在强权利剑之下,又能反对多久呢?”
有时候杨秋也不得不佩服贾诩的见识,尽管什么事情都还有没有发生,但是贾诩已经预料到了曹操未来和士族的冲突。
在历史线上,若不是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光凭曹操的出身,其实是真的不能在关东招揽太多人才。
“文和所言极是,反正关东之地已然陷入内斗之局,于我们而言实乃好事。
接下来数年,我们大可专心发展关西之地。毕竟,欲要战胜敌人,还是得先将自身根基稳固妥当。”
按照杨秋的规划,至少接下来的五年,恐怕都得专心致志稳固关中盆地,然后南下,想办法进攻汉中以及益州。
当然,凉州这事儿得在这一年内解决,最多两年。
所以杨秋是打算和贾诩商讨一下对付凉州的办法,此刻他们正在观看铁坊里面打造出的一副盔甲。
“这副铠甲似乎有些闪亮?”
贾诩看着挂在墙上的铠甲,发出了一个由衷的疑问,因为这副铠甲光亮如镜,在光线的照射下简直就是在发光。
“此乃明光铠,防护能力极为强大。目前其产量尚不算高,不过当下可先行用于重甲兵。
凉州兵马向来彪悍,若不凭借强大实力予以碾压,恐怕难以征服。”
明光铠从两晋南北朝出现,到唐朝的时候开始大面积应用,这是一种防护能力非常强的铠甲。
铠甲在战场上能够大面积的保护士兵的性命,刀枪是不长眼的,但是坚固有力的铠甲能够抵御刀枪的袭击。
“凉州之地颇为贫瘠,过去这数年天象不佳。韩遂、马腾恐怕无意大动干戈,他们估计更倾向于与我们和谈。”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9860/233180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