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推荐阅读:试婚、beta拒绝玛丽苏(np)、国民女神穿进肉文中【高H、SM、NP】(正文免费)、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炽焰(骨科 校园 1V1)、安息日(西幻NPH)、天造地设(公路,1v1)、我本意其实是爽一晚就走(百合abo)、我在耽美文里苟且偷生(1v3)、恋爱脑,但强制爱(np,男洁)、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刚刚友若念出的这句诗,公达是如何看待的。”
在东汉这个时候,盛行的是毛诗,原来有的齐鲁韩三家已经都失传了。
而按照毛诗的注解,这首诗《小雅·四月》,是大夫讽刺周幽王在位时贪婪残暴,致使国家动荡不安,祸乱四起。
所以总的来说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
尤其是杨秋刚刚念的那一句“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山上有美好的花草树木,有栗树也有梅树,如今这些树木却被摧残伤害,也不知道是谁的罪过?
所以荀攸也清楚杨秋问的肯定不是字面意思,因为在这个时候,众人都喜欢玩微言大义那一套。
但关键是,如果他们两个都是名士,讨论一下这首诗的深意,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为当下儒士之间,本来就热衷于为这些事情进行探讨。
可是一旦是上位者开始询问,那么这个问题的隐含之意就大不相同了。
尤其是这首诗很明显是在讽刺君主的昏庸无能,导致国家祸乱不断。
这情形岂不是与汉廷当下的状况颇为相似,这万一跟着讨论下去,讨论到汉天子刘宏身上,岂不是引火烧身?
虽然当今天下很多人都觉得刘宏这个天子做得昏庸无能,暗地里也有不少人在咒骂他,但此刻面对敌国的这位君主,这个答案着实不好回答。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天下动荡不安之时,我等臣子更应该誓死为君王效忠,扫除天下不平之事,让天下万民能够安居乐业。”
这段话瞬间堵死了杨秋下面想要开启的话题,果然是荀攸,直接一句誓死效忠的话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春日饥,夏日苦,秋日凄,冬日烈,四季轮回有序,国家却总是从建立走向盛世再到灭亡,莫非这就是必然的规律吗?
臣子效忠,又是否能够改变这个既定的法则?”
“友若,你觉得呢?”
杨秋并没有为难荀攸,而是笑着对旁边的荀谌问了起来。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矣。
友若,公达是你的族人,我在此已经耽搁了许久,还有许多事务要回去处理,你们就在此继续享用美食吧,我有事儿就先走一步了。”
该见的人已经见到了,杨秋觉得也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
因为已经把荀家的人拐过来了一个,荀氏绝对不会允许再有一个人被她强行拐走。
至于扣留,那有点得罪对方了。
毕竟荀谌留在这里,荀家就已经很给面子了。
所以杨秋只是简单聊聊天,并非想要将对方招揽过来,因为她深知这绝对没有可能。
但提前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也未尝不可,而且她也挺好奇荀攸本人究竟如何。
于是杨秋起身离去之后,荀谌立即将杨秋送到了外面。
“将军似乎很看重公达,但以我观之,家中长辈肯定对公达有所嘱咐,公达不得自由。”
杨秋点头笑了起来。
“我知,所以并不会强求,公达此人若是不能为我所用,以后大概会是战场上的强劲敌手。
友若,若是有一天在战场上为敌,我把公达俘虏了,荀家的长辈应该不会有意见吧?”
此言一出,荀谌瞬间有点无语,又想搞强买强卖吗?
这土匪作风似曾相识,让他回想起了自己之前的经历。
“若真是如此,家中长辈确实无法阻拦了。”
毕竟身为俘虏,活下去才是最为重要的,难道还要逼迫荀公达自尽尽忠吗?他们荀家倒也没有这种想法。
得到这个答案,杨秋即刻展颜笑着开口了。
“所以友若千万不要泄秘,我可是打算未来有一天,让公达为我做事儿的。
等会友若也不必进行劝说,到时候在战场上碰面了,我自有办法。”
说得如此坦然,不就是想要俘虏对方吗?
荀谌在心中为自己这个侄子默默哀叹,也不知道怎么就被将军给盯上了。
唉,公达,祝你好运了。
这是荀谌心中此时唯一的想法。
第107章
“叔父,我来此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
重新回到室内之后,荀攸见杨秋已经离开,室内唯有他们叔侄二人,他这才主动开口询问。
此刻的他,内心可谓忐忑至极,总觉得这位将军对他似乎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特别关注。
这种关注让他禁不住心生疑窦,自己暗中所做的那些事莫非已经被对方洞察?
可是,他仔细回想了许久,自觉自己确实未曾做出会让对方加以警惕防范的举动。
虽说他有心发展间谍,试图获取更多机密,但实际上此事根本未能如愿达成。
所以,他所能做的,顶多也就是获取一些昭国主动透露出来的信息罢了。
况且,像这种打听消息的事,不单他在做,往来的商队以及从汉朝前来的其他官吏也都充满好奇。
毕竟昭国有着太多新奇之事,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荀攸能够万分确定,自己行事一直极为低调,可为何偏偏会引得这位将军的特别关注呢?
难道真是自己在某个细微之处未曾留意,从而露出了破绽?
在东汉这个时候,盛行的是毛诗,原来有的齐鲁韩三家已经都失传了。
而按照毛诗的注解,这首诗《小雅·四月》,是大夫讽刺周幽王在位时贪婪残暴,致使国家动荡不安,祸乱四起。
所以总的来说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
尤其是杨秋刚刚念的那一句“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山上有美好的花草树木,有栗树也有梅树,如今这些树木却被摧残伤害,也不知道是谁的罪过?
所以荀攸也清楚杨秋问的肯定不是字面意思,因为在这个时候,众人都喜欢玩微言大义那一套。
但关键是,如果他们两个都是名士,讨论一下这首诗的深意,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为当下儒士之间,本来就热衷于为这些事情进行探讨。
可是一旦是上位者开始询问,那么这个问题的隐含之意就大不相同了。
尤其是这首诗很明显是在讽刺君主的昏庸无能,导致国家祸乱不断。
这情形岂不是与汉廷当下的状况颇为相似,这万一跟着讨论下去,讨论到汉天子刘宏身上,岂不是引火烧身?
虽然当今天下很多人都觉得刘宏这个天子做得昏庸无能,暗地里也有不少人在咒骂他,但此刻面对敌国的这位君主,这个答案着实不好回答。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天下动荡不安之时,我等臣子更应该誓死为君王效忠,扫除天下不平之事,让天下万民能够安居乐业。”
这段话瞬间堵死了杨秋下面想要开启的话题,果然是荀攸,直接一句誓死效忠的话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春日饥,夏日苦,秋日凄,冬日烈,四季轮回有序,国家却总是从建立走向盛世再到灭亡,莫非这就是必然的规律吗?
臣子效忠,又是否能够改变这个既定的法则?”
“友若,你觉得呢?”
杨秋并没有为难荀攸,而是笑着对旁边的荀谌问了起来。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矣。
友若,公达是你的族人,我在此已经耽搁了许久,还有许多事务要回去处理,你们就在此继续享用美食吧,我有事儿就先走一步了。”
该见的人已经见到了,杨秋觉得也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
因为已经把荀家的人拐过来了一个,荀氏绝对不会允许再有一个人被她强行拐走。
至于扣留,那有点得罪对方了。
毕竟荀谌留在这里,荀家就已经很给面子了。
所以杨秋只是简单聊聊天,并非想要将对方招揽过来,因为她深知这绝对没有可能。
但提前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也未尝不可,而且她也挺好奇荀攸本人究竟如何。
于是杨秋起身离去之后,荀谌立即将杨秋送到了外面。
“将军似乎很看重公达,但以我观之,家中长辈肯定对公达有所嘱咐,公达不得自由。”
杨秋点头笑了起来。
“我知,所以并不会强求,公达此人若是不能为我所用,以后大概会是战场上的强劲敌手。
友若,若是有一天在战场上为敌,我把公达俘虏了,荀家的长辈应该不会有意见吧?”
此言一出,荀谌瞬间有点无语,又想搞强买强卖吗?
这土匪作风似曾相识,让他回想起了自己之前的经历。
“若真是如此,家中长辈确实无法阻拦了。”
毕竟身为俘虏,活下去才是最为重要的,难道还要逼迫荀公达自尽尽忠吗?他们荀家倒也没有这种想法。
得到这个答案,杨秋即刻展颜笑着开口了。
“所以友若千万不要泄秘,我可是打算未来有一天,让公达为我做事儿的。
等会友若也不必进行劝说,到时候在战场上碰面了,我自有办法。”
说得如此坦然,不就是想要俘虏对方吗?
荀谌在心中为自己这个侄子默默哀叹,也不知道怎么就被将军给盯上了。
唉,公达,祝你好运了。
这是荀谌心中此时唯一的想法。
第107章
“叔父,我来此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
重新回到室内之后,荀攸见杨秋已经离开,室内唯有他们叔侄二人,他这才主动开口询问。
此刻的他,内心可谓忐忑至极,总觉得这位将军对他似乎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特别关注。
这种关注让他禁不住心生疑窦,自己暗中所做的那些事莫非已经被对方洞察?
可是,他仔细回想了许久,自觉自己确实未曾做出会让对方加以警惕防范的举动。
虽说他有心发展间谍,试图获取更多机密,但实际上此事根本未能如愿达成。
所以,他所能做的,顶多也就是获取一些昭国主动透露出来的信息罢了。
况且,像这种打听消息的事,不单他在做,往来的商队以及从汉朝前来的其他官吏也都充满好奇。
毕竟昭国有着太多新奇之事,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荀攸能够万分确定,自己行事一直极为低调,可为何偏偏会引得这位将军的特别关注呢?
难道真是自己在某个细微之处未曾留意,从而露出了破绽?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9860/233178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