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推荐阅读:越想越羞耻就删掉书名了【R18G】、五九十、隔壁网黄使用指南(同人女×擦边男)、男配上位记(兄妹1V1)、野风入夜(兄妹骨科)、生路(卧底,np)、静海旖旎(校园高H)、天造地设(公路,1v1)、泛舟、捡到小夫君、
而东面来的主要是青州和兖州,徐州来的不多。
因为徐州的黄巾军当时不愿意听从张角下达的命令,最后只有小部分人来,算不上有多少实力。
而南边来的黄巾军,主要包括颍川,汝南,南阳三大势力。
最开始东边,南边的黄巾军各自抱团在一起。
在张宝张梁还没有陆陆续续撤退的时候,这两大阵营还能勉强维持平衡。
但随着大家冲突越来越大,张角的身体也越来越严重,张宝张梁已经不想待在冀州了,所以大部队都转移到了并州。
而张氏三兄弟这一撤退,直接就没有了缓冲地带,导致这两边的黄巾军斗争越发激烈。
而杨秋这边考虑称王的事情直接加速了两边的冲突。
当然,杨秋这边还没举行仪式,很多事情还在筹备当中,但因为要故意挑拨离间,所以风声就透露给了冀州的黄巾军。
这就直接挑起了这些人的野心,谁不想称王呢?
可是现在大家的心合不到一起,又没有共同认同的首领,如果张角在这里可能没有疑问,那就让张角称王。
但问题是现在谁都不服谁,没有人能够甘心地把老大的位置让出去。
所以讨论来讨论去,最后众人决定,东面推举一个称王,南面也推举一个称王,大家平起平坐。
而当时东边推举出来的人是卜己,主要是因为兖州来的人最多,人多力量大,所以青州的其实不太服气,但勉强认了。
而南边推举出来的是波才,毕竟波才在战场上的能力有目共睹,但其实,南阳的那几个渠帅也不是很服气。
大家内部都有不满的人。
所以事情到了这种程度,其实两边的利益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了。
最后在多方势力的挑拨离间下,两边开始玩心眼,各自拉拢彼此的手下。
然后就发生了黄巾军彭脱刺杀波才的事情。
而彭脱之所以这么干,主要是因为他同时受到了东边黄巾军以及南阳黄巾军的收买。
当然,都对付波才,主要是波才确实有能力。
所以众人默契地想把最有实力的人踢出去,那么接下来其他人就好对付了。
而彭脱一直是豫州黄巾军里面的刺头,对波才没有足够的忠诚,最后大家都挑选了他。
当然,东边和南阳都想杀波才的原因,除了波才势力强大,其实还有个小小的不同。
兖州青州的人是想吞并波才手底下的人,
南阳的黄巾军则是希望把波才干下去之后,由他们南阳一系的人来称王。
所以波才直接遭到了围杀,自己的下属背叛他,东边的黄巾军和南阳的黄巾军也都想了杀了他。
这简直让波才郁闷得要死。
他其实早就预见了大家接下来会内斗的情况,但他完全没有预测到,原来这么多人都想让他死。
好在波才有一个心腹当时替他挡了一刀,所以接下来波才开始报复了,几方黄巾军开始了血腥地内斗。
刺杀这种事情就是这样,成功了什么都好说,把对方下面的忠心下属全部干掉。
那么最底层的黄巾军,其实谁给饭就听谁的。
可是一旦没有刺杀成功,那么接下来就是毫无休止的内斗。
尤其是波才,他明明最讨厌内斗,可是他现在看其他黄巾军觉得都是敌人,觉得谁都可能参与了对他刺杀的谋划之中。
于是冀州的黄巾军陷入了大内斗之中,曹操和朱儁的军队还在旁边火上浇油,开始收买一些人让他们斗得更加厉害。
等到他们实力消耗得极其虚弱的时候,他们汉军再大举出征,这岂不是一战即胜?
所以冀州的汉军正在看黄巾军的笑话。
而波才在这种无止境的内斗之中,他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当初在并州时候产生的疑问?
这一个时候,他好像隐隐约约明白了,大贤良师张角当时回答的话。
真正的答案取决于他想要什么样的未来,难怪师傅当时不愿意回答。
因为他那时的想法,是要在冀州占据一块地发展壮大。
所以别人给出这以外答案,他都不会同意。
可是现在,波才觉得继续留在冀州这里,他和自己手底下的兄弟们,可能全部都会死在这个地方。
这样的结果波才不能接受。
所以他派人急送了一封信前往并州,询问杨秋,到底有什么地方可以彻底杜绝汉军的追杀以及黄巾军的内斗。
此时的波才依然不愿意彻底臣服于杨家军,他依然在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求助。
而杨秋在接到这封信之后,她笑着直接给对方写了两个字回去。
“辽东。”
当然,益州也不错,但关键是去益州太困难了。
而且若真让黄巾军在益州发展起来了,杨秋到时候可不一定能够攻打成功益州。
所以不管从哪种角度考虑,让波才率领着大批的黄巾军往北而来,然后前往辽东。
到时候她和波才两边东西夹击中间的幽州,慢慢耗死不臣服的乌桓人,携手对付北边的鲜卑人,以及东边的其他胡人。
这才是两个人最有利的合作方式。
当然,辽东那个地方苦寒,很容易割据成为地方军阀。
毕竟后来的公孙度就是这么玩儿的,在辽东那里做了很多年的土皇帝。
因为徐州的黄巾军当时不愿意听从张角下达的命令,最后只有小部分人来,算不上有多少实力。
而南边来的黄巾军,主要包括颍川,汝南,南阳三大势力。
最开始东边,南边的黄巾军各自抱团在一起。
在张宝张梁还没有陆陆续续撤退的时候,这两大阵营还能勉强维持平衡。
但随着大家冲突越来越大,张角的身体也越来越严重,张宝张梁已经不想待在冀州了,所以大部队都转移到了并州。
而张氏三兄弟这一撤退,直接就没有了缓冲地带,导致这两边的黄巾军斗争越发激烈。
而杨秋这边考虑称王的事情直接加速了两边的冲突。
当然,杨秋这边还没举行仪式,很多事情还在筹备当中,但因为要故意挑拨离间,所以风声就透露给了冀州的黄巾军。
这就直接挑起了这些人的野心,谁不想称王呢?
可是现在大家的心合不到一起,又没有共同认同的首领,如果张角在这里可能没有疑问,那就让张角称王。
但问题是现在谁都不服谁,没有人能够甘心地把老大的位置让出去。
所以讨论来讨论去,最后众人决定,东面推举一个称王,南面也推举一个称王,大家平起平坐。
而当时东边推举出来的人是卜己,主要是因为兖州来的人最多,人多力量大,所以青州的其实不太服气,但勉强认了。
而南边推举出来的是波才,毕竟波才在战场上的能力有目共睹,但其实,南阳的那几个渠帅也不是很服气。
大家内部都有不满的人。
所以事情到了这种程度,其实两边的利益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了。
最后在多方势力的挑拨离间下,两边开始玩心眼,各自拉拢彼此的手下。
然后就发生了黄巾军彭脱刺杀波才的事情。
而彭脱之所以这么干,主要是因为他同时受到了东边黄巾军以及南阳黄巾军的收买。
当然,都对付波才,主要是波才确实有能力。
所以众人默契地想把最有实力的人踢出去,那么接下来其他人就好对付了。
而彭脱一直是豫州黄巾军里面的刺头,对波才没有足够的忠诚,最后大家都挑选了他。
当然,东边和南阳都想杀波才的原因,除了波才势力强大,其实还有个小小的不同。
兖州青州的人是想吞并波才手底下的人,
南阳的黄巾军则是希望把波才干下去之后,由他们南阳一系的人来称王。
所以波才直接遭到了围杀,自己的下属背叛他,东边的黄巾军和南阳的黄巾军也都想了杀了他。
这简直让波才郁闷得要死。
他其实早就预见了大家接下来会内斗的情况,但他完全没有预测到,原来这么多人都想让他死。
好在波才有一个心腹当时替他挡了一刀,所以接下来波才开始报复了,几方黄巾军开始了血腥地内斗。
刺杀这种事情就是这样,成功了什么都好说,把对方下面的忠心下属全部干掉。
那么最底层的黄巾军,其实谁给饭就听谁的。
可是一旦没有刺杀成功,那么接下来就是毫无休止的内斗。
尤其是波才,他明明最讨厌内斗,可是他现在看其他黄巾军觉得都是敌人,觉得谁都可能参与了对他刺杀的谋划之中。
于是冀州的黄巾军陷入了大内斗之中,曹操和朱儁的军队还在旁边火上浇油,开始收买一些人让他们斗得更加厉害。
等到他们实力消耗得极其虚弱的时候,他们汉军再大举出征,这岂不是一战即胜?
所以冀州的汉军正在看黄巾军的笑话。
而波才在这种无止境的内斗之中,他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当初在并州时候产生的疑问?
这一个时候,他好像隐隐约约明白了,大贤良师张角当时回答的话。
真正的答案取决于他想要什么样的未来,难怪师傅当时不愿意回答。
因为他那时的想法,是要在冀州占据一块地发展壮大。
所以别人给出这以外答案,他都不会同意。
可是现在,波才觉得继续留在冀州这里,他和自己手底下的兄弟们,可能全部都会死在这个地方。
这样的结果波才不能接受。
所以他派人急送了一封信前往并州,询问杨秋,到底有什么地方可以彻底杜绝汉军的追杀以及黄巾军的内斗。
此时的波才依然不愿意彻底臣服于杨家军,他依然在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求助。
而杨秋在接到这封信之后,她笑着直接给对方写了两个字回去。
“辽东。”
当然,益州也不错,但关键是去益州太困难了。
而且若真让黄巾军在益州发展起来了,杨秋到时候可不一定能够攻打成功益州。
所以不管从哪种角度考虑,让波才率领着大批的黄巾军往北而来,然后前往辽东。
到时候她和波才两边东西夹击中间的幽州,慢慢耗死不臣服的乌桓人,携手对付北边的鲜卑人,以及东边的其他胡人。
这才是两个人最有利的合作方式。
当然,辽东那个地方苦寒,很容易割据成为地方军阀。
毕竟后来的公孙度就是这么玩儿的,在辽东那里做了很多年的土皇帝。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9860/233178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