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推荐阅读:试婚、beta拒绝玛丽苏(np)、国民女神穿进肉文中【高H、SM、NP】(正文免费)、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炽焰(骨科 校园 1V1)、安息日(西幻NPH)、天造地设(公路,1v1)、我本意其实是爽一晚就走(百合abo)、我在耽美文里苟且偷生(1v3)、恋爱脑,但强制爱(np,男洁)、
但许武觉得这还不够,还需要提携家族里面的两个弟弟。
于是他故意和两个弟弟分家产,然后让自己获得了肥田美宅,两个弟弟们则得到的又少又差。
这导致周围的人都称赞他两个弟弟有谦让的美德,反而鄙夷许武贪婪,于是这两个弟弟又被成功举孝廉。
这之后,许武就把家族的亲朋好友召集过来,说这都是自己的苦心,他是在忍辱负重,为了让弟弟获得美名。
并且,他还把之前分得的财产三倍的分还给自己的弟弟们,于是众人又开始称赞他。
这属实是一鱼两吃了!
同时期的人,还在想办法把守孝变成三年十年二十年,让自己有孝顺的美名。
比如二十四孝故事里面的黄香,他走的传统道路是小小年纪帮助家里做事,为父亲准备纳凉的席子,冬天酷寒先在被窝里面把被窝暖起来。
最后让自己传出孝顺的美名,这是属于比较正统的出名道路。
但是东汉人发现,这种孝顺简直烂大街了,用这种方法孝顺父母,根本就出不了名。
尤其是对于底层的寒门以及豪强出身的人而言,举孝廉的名额都快要被世家大族给垄断了。
所以他们开始玩出了花样,既然要出名,那就要出名得惊天动地!
于是东汉的孝顺行为艺术,炒作吹捧开始渐渐兴起了。
汉恒帝时有个叫做赵宣的人,为了图孝顺的美名,在父母的隧墓中居住二十年,让周围人都称赞他的孝顺行为,然后被举为孝廉。
结果被太守陈蕃查出来,他的五个儿女都在服丧期间生出来的,于是这场闹剧被曝光了。
但既然有这种炒作,被查出来的当然只属于少部分人。
有个东海孝子为了出名,每次一哭,海鸟就会飞到他的身边。
当地的官员都感到惊讶,以为上苍被他感动了,然后举孝廉。
结果后来发现,这家伙每次哭之前就给地上撒碎饼,于是海鸟就飞下来吃。
所以后来流传出的什么卧冰求鲤,郭巨埋儿,那都属于后来人的争相模仿了。
反正为了出名,不顾一切,不择手段!
当然,到不择手段这种等级了,其实都属于上升通道非常难的那一批底层豪强和寒门。
事实上对于世家大族来说,举孝廉还是轻轻松松的。
因为他们每个乡里都有专门的清议团体,这些人会品评周围人的品德才学,舆论权完全掌握在了当地豪强大族手里面。
他们说你是孝顺,那你就是孝顺,说你有才学,那就是有才学!
所以,孔融让梨一个几岁孩子的故事为什么能传出来?
是因为大家都很八卦吗?当然是因为那个圈子里面都有这个默契。
你吹捧我的子弟,我吹捧你家的孩子,大家互相打广告一起搞炒作,这名气不就出来了吗?
所以后来,举孝廉已经完全掌握在了豪强士族手里面,不在这个圈子里面的人,已经失去了所有晋升的阶梯。
不然也不会有民间那个民谣。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其实导致了后来的党锢之祸。
作为汉家天子的汉恒帝汉灵帝都发现,他们的皇权竟然被架空了,这些官员举荐的人全部都是他们的门生故吏,只听他们举主的话。
想要任用一点自己的人,竟是一件如此艰难的事情。
所以他们开始重用宦官和党人互相分庭抗礼,然后任用宦官举荐出来的人抢夺朝廷的官员职位。
于是两边开始斗得不死不休,这种权力的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两边都绝不退让。
洛阳,这座汉帝国的中心。
此时一处秘密的宅子里面,唐周正焦灼地跪坐在原地。
因为他即将见到一个重要人物,而这一个人物,很有可能会决定他未来的命运。
唐家是济阴人,世代居于此地已经几百年。
从上一辈祖先卖盐发家之后,家族里面渐渐富裕起来,如今有膏腴之地,衣食无忧,生活富足。
所以从唐周自小开始,家里已经奴仆成千,唐周所需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从小学习儒家经典,拜学名师。
以期让家族改换门庭,成为经学世家。
当然,这个目标有点远大。
所以家族里面对唐周的期望是,学成之后成功举孝廉,然后开始踏入官宦之路。
而唐周从小就博闻强识,在学习儒家经典这一方面非常有天赋,小小年纪就能够出口成章。
家族里面都对他抱以重大期望。
年纪还小的时候,唐周觉得自己比周围的同龄人都聪明,自己又还拜师了名士,所以他一直坚信自己未来必定前途无量。
于是成年之后,家族开始对郡国的官吏进行了各种讨好,疏通各种关系,也送了许多钱财。
就是希望,唐周能够获得一个举孝廉的名额。
然而送了那么多的钱财,结果就像是砸到了井里面一样,都听不到一个声响。
那些官员钱收了钱,最后却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根本不给你举孝廉的名额。
反而把那些举孝廉的名额,都给了那些世家大族或者关系更强的人。
而他们唐家一个商人,根本不被这些官员放在眼里面,你甚至都不能去找他们讨公道。
于是他故意和两个弟弟分家产,然后让自己获得了肥田美宅,两个弟弟们则得到的又少又差。
这导致周围的人都称赞他两个弟弟有谦让的美德,反而鄙夷许武贪婪,于是这两个弟弟又被成功举孝廉。
这之后,许武就把家族的亲朋好友召集过来,说这都是自己的苦心,他是在忍辱负重,为了让弟弟获得美名。
并且,他还把之前分得的财产三倍的分还给自己的弟弟们,于是众人又开始称赞他。
这属实是一鱼两吃了!
同时期的人,还在想办法把守孝变成三年十年二十年,让自己有孝顺的美名。
比如二十四孝故事里面的黄香,他走的传统道路是小小年纪帮助家里做事,为父亲准备纳凉的席子,冬天酷寒先在被窝里面把被窝暖起来。
最后让自己传出孝顺的美名,这是属于比较正统的出名道路。
但是东汉人发现,这种孝顺简直烂大街了,用这种方法孝顺父母,根本就出不了名。
尤其是对于底层的寒门以及豪强出身的人而言,举孝廉的名额都快要被世家大族给垄断了。
所以他们开始玩出了花样,既然要出名,那就要出名得惊天动地!
于是东汉的孝顺行为艺术,炒作吹捧开始渐渐兴起了。
汉恒帝时有个叫做赵宣的人,为了图孝顺的美名,在父母的隧墓中居住二十年,让周围人都称赞他的孝顺行为,然后被举为孝廉。
结果被太守陈蕃查出来,他的五个儿女都在服丧期间生出来的,于是这场闹剧被曝光了。
但既然有这种炒作,被查出来的当然只属于少部分人。
有个东海孝子为了出名,每次一哭,海鸟就会飞到他的身边。
当地的官员都感到惊讶,以为上苍被他感动了,然后举孝廉。
结果后来发现,这家伙每次哭之前就给地上撒碎饼,于是海鸟就飞下来吃。
所以后来流传出的什么卧冰求鲤,郭巨埋儿,那都属于后来人的争相模仿了。
反正为了出名,不顾一切,不择手段!
当然,到不择手段这种等级了,其实都属于上升通道非常难的那一批底层豪强和寒门。
事实上对于世家大族来说,举孝廉还是轻轻松松的。
因为他们每个乡里都有专门的清议团体,这些人会品评周围人的品德才学,舆论权完全掌握在了当地豪强大族手里面。
他们说你是孝顺,那你就是孝顺,说你有才学,那就是有才学!
所以,孔融让梨一个几岁孩子的故事为什么能传出来?
是因为大家都很八卦吗?当然是因为那个圈子里面都有这个默契。
你吹捧我的子弟,我吹捧你家的孩子,大家互相打广告一起搞炒作,这名气不就出来了吗?
所以后来,举孝廉已经完全掌握在了豪强士族手里面,不在这个圈子里面的人,已经失去了所有晋升的阶梯。
不然也不会有民间那个民谣。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其实导致了后来的党锢之祸。
作为汉家天子的汉恒帝汉灵帝都发现,他们的皇权竟然被架空了,这些官员举荐的人全部都是他们的门生故吏,只听他们举主的话。
想要任用一点自己的人,竟是一件如此艰难的事情。
所以他们开始重用宦官和党人互相分庭抗礼,然后任用宦官举荐出来的人抢夺朝廷的官员职位。
于是两边开始斗得不死不休,这种权力的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两边都绝不退让。
洛阳,这座汉帝国的中心。
此时一处秘密的宅子里面,唐周正焦灼地跪坐在原地。
因为他即将见到一个重要人物,而这一个人物,很有可能会决定他未来的命运。
唐家是济阴人,世代居于此地已经几百年。
从上一辈祖先卖盐发家之后,家族里面渐渐富裕起来,如今有膏腴之地,衣食无忧,生活富足。
所以从唐周自小开始,家里已经奴仆成千,唐周所需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从小学习儒家经典,拜学名师。
以期让家族改换门庭,成为经学世家。
当然,这个目标有点远大。
所以家族里面对唐周的期望是,学成之后成功举孝廉,然后开始踏入官宦之路。
而唐周从小就博闻强识,在学习儒家经典这一方面非常有天赋,小小年纪就能够出口成章。
家族里面都对他抱以重大期望。
年纪还小的时候,唐周觉得自己比周围的同龄人都聪明,自己又还拜师了名士,所以他一直坚信自己未来必定前途无量。
于是成年之后,家族开始对郡国的官吏进行了各种讨好,疏通各种关系,也送了许多钱财。
就是希望,唐周能够获得一个举孝廉的名额。
然而送了那么多的钱财,结果就像是砸到了井里面一样,都听不到一个声响。
那些官员钱收了钱,最后却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根本不给你举孝廉的名额。
反而把那些举孝廉的名额,都给了那些世家大族或者关系更强的人。
而他们唐家一个商人,根本不被这些官员放在眼里面,你甚至都不能去找他们讨公道。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9860/233177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