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推荐阅读:越想越羞耻就删掉书名了【R18G】、五九十、隔壁网黄使用指南(同人女×擦边男)、男配上位记(兄妹1V1)、野风入夜(兄妹骨科)、生路(卧底,np)、静海旖旎(校园高H)、天造地设(公路,1v1)、泛舟、捡到小夫君、
这件事太突然了。此时岳安国已带着十万精兵前往边关,南方的四位王子也纷纷出发,廣野正是守卫最空虚的时候。消息一出,朝廷一片慌乱。朝中无将的短板再次暴露,比无将更可怕的是无兵。据说,三王集结的兵力有三十万之多,而廣野最多也只能凑出九万士兵。
关键时刻,余太尉站了出来。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愿带着他的儿子出征。出人意料的是,孟琼也向朝廷递了折子。他急切地请求随同余太尉一起出战,为徐风效绵薄之力。
孟琅知道这件事,因为孟琼的奏折就是他代笔的。战争开始后没多久,在家里闭门不出许久的孟琼出现在了他的房间。他面容削瘦,往日的风流气消散殆尽,平静的目光十分坚毅。
“我要去打仗。”他说,“这是我现在唯一能做的了。”
孟琅默默地望着他,这一瞬间,他竟然不想答应孟琼。他害怕孟琼步大哥的后尘,可他没有任何理由阻拦孟琼。他们是徐风的贵族,是徐风的臣子,他们生在这片土地上,长在这片土地上,为徐风献出生命是贵族的义务,也是臣子的美德。
除此之外,孟琅还明白对弟弟来说出战有着更深的意味。
那桩杀人案毁了他,这场战争则会让他重获新生。
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作为他的哥哥,孟琅应当鼓励他。可他凝视着弟弟执拗的眼睛,悲哀地意识到自己不愿意让他上战场。他越是明白自己必须答应他,越是不舍得孟琼离开,最终,他挤出一个难看的微笑,说了他应当说的正确的话:“我知道,你不愧是孟家的子弟。”
孟琼笑了一下,羞愧的,难堪的,轻松的。他唇下那颗痣又灵活地跳动起来,像蝴蝶一样翩跹。
“谢谢你,哥。”
兄弟俩颇有默契地对家里的两个女人隐瞒了这件事。直到孟琼出征,孟瑗才知道他要去打三王。她惊愕地坐在那,慌忙叫下人备马车,当马车飞驰到城门时,军队已经成了天边一溜黑云。她怔怔地望着那黑云一点点滑下地平线,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在伤心。
她本以为,自己已经恨孟琼恨得无以复加了。她觉得他是块不成钢的废铁,看不起他的轻浮浪荡任性妄为,可是,说到底他是她弟弟,是她一母同胞的弟弟啊。
廣野唯一对这次战争毫无反应的是岳遥碧。无论是她大哥出征,还是孟琼出征,她都毫不关心。自从退婚后,她开始对周围的一切人感到怨恨。她恨父亲轻率地答应了孟家的提亲,恨大哥自作主张替她退婚,恨孟琼做下丑事,恨孟琅迟钝不化,她甚至恨孟瑗——她为什么不阻止那荒唐的提亲?
她感到自己的整个一生都被毁了。被退婚的污名将如附骨之疽纠缠她的余生,从此她在廣野再不是最高贵的小姐。她沉溺于怨恨之中,不能够再关心其他的事情。此时此刻,她甚至觉得就算廣野被长明攻破也无所谓。要是那样,大家也就和她落到一样的境地了。
岳夫人不知道女儿心中的怨望,仍竭尽所能地关照着女儿,陪伴着女儿,不许下人们谈论一切不好的事情。于是,外界的一起离岳遥碧越来越遥远,而她也它们越来越漠不关心。她心里总是暗暗幻想某天死去,好像她的死是一种报复,能让那些伤害她的人追悔莫及。不过,她其实已经没有勇气再上吊了。
死太疼了。脖子差点被勒断的痛苦,她实在不愿意再经历第二次。然而,目前这样无聊的日子,与死又有什么区别?
当岳遥碧在迷茫与痛苦中一天天捱着时,孟琅复职了。出人意料的,他的复职并不受人欢迎。战争没有结束朝廷的割裂状况,反而让两派的对立愈演愈烈。余太尉的离去使得支持他的人越发警惕,害怕遭到岳度时的报复,孟琅复职则被他们视为岳度时将要反扑的信号。
恰巧,这时廣野产生了一个谣言。即,三王叛乱是岳度时和孟诚的过错。谣言含沙射影地暗示惠王失去爵位和北地王被杀害与这两位大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人觉得那群匪徒之所以敢如此大胆地掠夺北地王的宅邸,全是因为有人给了某种保证。
当孟琅听到这些流言时,他简直快气疯了。即使是岳度时也无法对这些流言无动于衷,可如果他在廣野大肆搜捕传谣者,反倒显得自己心虚,如果将这件事交给别人,他又难以放心。思来想去,岳度时将这件事托付给了孟琅。
“杀人莫过于诛心。”岳度时沉痛地说,“值此国家危亡之际,居然散播此种流言,其心可诛!”
“我一定会弄清楚究竟是谁在污蔑您和父亲!”孟琅信誓旦旦地说。他积极投入抓捕之中,仔细询问每一个议论这件事的人。然而,他真不是干这种事的料。流言生长于暗中,卑鄙又狡猾,温声细语的询问揪不出它的根,只有拷打和审问才能让人吐露实言。
孟琅是个善良的人,比这更要命的是他还天真,他居然以为只要自己讲明道理,接受审讯的人就会交代真凶。
他错了,错得离谱。那些以谣传谣的人要么一进大牢就吓得六神无主,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他认识的人的名字全部吐出;要么将责任推及他人,比如说他的仇家;那些有点身份地位的人则更糟糕,他们干脆宣称自己也不知道是从哪听来的,还说身正不怕影子斜,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孟琅拿他们没有办法,因为他就算生气到了极点也想不到用刑。他虽然上过战场,可心肠却没有一点变化,还是那么软。
关键时刻,余太尉站了出来。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愿带着他的儿子出征。出人意料的是,孟琼也向朝廷递了折子。他急切地请求随同余太尉一起出战,为徐风效绵薄之力。
孟琅知道这件事,因为孟琼的奏折就是他代笔的。战争开始后没多久,在家里闭门不出许久的孟琼出现在了他的房间。他面容削瘦,往日的风流气消散殆尽,平静的目光十分坚毅。
“我要去打仗。”他说,“这是我现在唯一能做的了。”
孟琅默默地望着他,这一瞬间,他竟然不想答应孟琼。他害怕孟琼步大哥的后尘,可他没有任何理由阻拦孟琼。他们是徐风的贵族,是徐风的臣子,他们生在这片土地上,长在这片土地上,为徐风献出生命是贵族的义务,也是臣子的美德。
除此之外,孟琅还明白对弟弟来说出战有着更深的意味。
那桩杀人案毁了他,这场战争则会让他重获新生。
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作为他的哥哥,孟琅应当鼓励他。可他凝视着弟弟执拗的眼睛,悲哀地意识到自己不愿意让他上战场。他越是明白自己必须答应他,越是不舍得孟琼离开,最终,他挤出一个难看的微笑,说了他应当说的正确的话:“我知道,你不愧是孟家的子弟。”
孟琼笑了一下,羞愧的,难堪的,轻松的。他唇下那颗痣又灵活地跳动起来,像蝴蝶一样翩跹。
“谢谢你,哥。”
兄弟俩颇有默契地对家里的两个女人隐瞒了这件事。直到孟琼出征,孟瑗才知道他要去打三王。她惊愕地坐在那,慌忙叫下人备马车,当马车飞驰到城门时,军队已经成了天边一溜黑云。她怔怔地望着那黑云一点点滑下地平线,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在伤心。
她本以为,自己已经恨孟琼恨得无以复加了。她觉得他是块不成钢的废铁,看不起他的轻浮浪荡任性妄为,可是,说到底他是她弟弟,是她一母同胞的弟弟啊。
廣野唯一对这次战争毫无反应的是岳遥碧。无论是她大哥出征,还是孟琼出征,她都毫不关心。自从退婚后,她开始对周围的一切人感到怨恨。她恨父亲轻率地答应了孟家的提亲,恨大哥自作主张替她退婚,恨孟琼做下丑事,恨孟琅迟钝不化,她甚至恨孟瑗——她为什么不阻止那荒唐的提亲?
她感到自己的整个一生都被毁了。被退婚的污名将如附骨之疽纠缠她的余生,从此她在廣野再不是最高贵的小姐。她沉溺于怨恨之中,不能够再关心其他的事情。此时此刻,她甚至觉得就算廣野被长明攻破也无所谓。要是那样,大家也就和她落到一样的境地了。
岳夫人不知道女儿心中的怨望,仍竭尽所能地关照着女儿,陪伴着女儿,不许下人们谈论一切不好的事情。于是,外界的一起离岳遥碧越来越遥远,而她也它们越来越漠不关心。她心里总是暗暗幻想某天死去,好像她的死是一种报复,能让那些伤害她的人追悔莫及。不过,她其实已经没有勇气再上吊了。
死太疼了。脖子差点被勒断的痛苦,她实在不愿意再经历第二次。然而,目前这样无聊的日子,与死又有什么区别?
当岳遥碧在迷茫与痛苦中一天天捱着时,孟琅复职了。出人意料的,他的复职并不受人欢迎。战争没有结束朝廷的割裂状况,反而让两派的对立愈演愈烈。余太尉的离去使得支持他的人越发警惕,害怕遭到岳度时的报复,孟琅复职则被他们视为岳度时将要反扑的信号。
恰巧,这时廣野产生了一个谣言。即,三王叛乱是岳度时和孟诚的过错。谣言含沙射影地暗示惠王失去爵位和北地王被杀害与这两位大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人觉得那群匪徒之所以敢如此大胆地掠夺北地王的宅邸,全是因为有人给了某种保证。
当孟琅听到这些流言时,他简直快气疯了。即使是岳度时也无法对这些流言无动于衷,可如果他在廣野大肆搜捕传谣者,反倒显得自己心虚,如果将这件事交给别人,他又难以放心。思来想去,岳度时将这件事托付给了孟琅。
“杀人莫过于诛心。”岳度时沉痛地说,“值此国家危亡之际,居然散播此种流言,其心可诛!”
“我一定会弄清楚究竟是谁在污蔑您和父亲!”孟琅信誓旦旦地说。他积极投入抓捕之中,仔细询问每一个议论这件事的人。然而,他真不是干这种事的料。流言生长于暗中,卑鄙又狡猾,温声细语的询问揪不出它的根,只有拷打和审问才能让人吐露实言。
孟琅是个善良的人,比这更要命的是他还天真,他居然以为只要自己讲明道理,接受审讯的人就会交代真凶。
他错了,错得离谱。那些以谣传谣的人要么一进大牢就吓得六神无主,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他认识的人的名字全部吐出;要么将责任推及他人,比如说他的仇家;那些有点身份地位的人则更糟糕,他们干脆宣称自己也不知道是从哪听来的,还说身正不怕影子斜,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孟琅拿他们没有办法,因为他就算生气到了极点也想不到用刑。他虽然上过战场,可心肠却没有一点变化,还是那么软。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9829/2330883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