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推荐阅读:我的男友是巨星、星际第一分析师、张柠檬长大后(捆绑调教SM)、快穿:坠神之地(NPH)、骨中钉(母子,H,强制爱)、陨石坑(师生)、迷香夜影、皆其靡也(剧情nph)、玩心、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
孟琅的工作就是替岳丞相阅读这些机密的奏折,将它们分成几类。这些奏折跟他之前处理的孟诚的奏折截然不同,毕竟各国使臣的往来文书总要顾及国家的颜面,而这些奏折却不需要那样文质彬彬。
孟琅在这些奏折中看尽了人世百态,他这才发现绝大多数官员都渴盼议和。岳丞相的陟罚臧否,在他们看来不仅是培植党羽,讨伐异己的举措,更是阻挠议和阻挠国家安宁的大逆不道之举。
有一位大臣是这样写的:
“夫议和之际,竟调兵遣将,移户实边,此无异于宣战矣。如此,敌安敢和?敌不和,军队虚耗无日,百姓怨声载道,国家不堪忍受矣。且陟罚屡动,百官不安,恐不利于朝廷根本。夫以丞相之高德,必不忍劳民伤财,再添战乱,愿丞相亲贤远佞,惦念生民,体恤百僚......”
这本含沙射影的奏折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即孟家和岳家的婚事。
这门婚事原本无可指摘。孟三公子与岳小姐年龄相仿,门当户对,当为美谈。然而,在这场战争中,这两家的权势膨胀得太大了。战争刚开始时,许多人觉得长明不可战胜,没一个人敢出去领兵,但战争一平息,他们却立刻忘记了早先的恐惧,开始埋怨自己没有把握住这次机会。
他们感到孟家和岳家一定是合计好了,孟璋肯定给岳家递了秘密情报,使得岳家和孟家都全力支持战争,还把自己的儿子都派了出去。他们开始考究这两家的种种不当,比如孟诚未禀告大王就让孟琅顶替自己的位置啦,比如岳安国私自驻扎江县啦,比如孟璋偷了信关所有的箭啦......
他们夸大其词地说:虽然那场奇袭是取得了胜利,可要是所有仗都这么打,不就完蛋了吗?
两家之中,却是岳度时最受挞伐。岳家长期霸占相位,早让许多人看不惯了。首先,实边无疑是劳民伤财的事。第二,对封地征税坏了祖宗之制,寒了宗室之心。最后也是最为人口诛笔伐的是,岳丞相在提拔贬黜官员时怀了私心。他提拔上来的都是他儿子的手下,他贬斥下去的都是和岳孟二家毫无关系的人。
孟琅看到这些奏折,既震惊,又恐惧。要是大王看到这些折子,后果定不堪设想!幸好大王大约从三五年前起便不再上朝,只让三公九卿在固定的时间去他的宫殿汇报政务。而这些人中,没人被岳丞相贬黜。除此之外,徐风王也十分信任岳相,这位老臣从他还是太子时就一直辅佐他,是当之无愧的帝师。
然而,倘若有人闯入宫中,恐怕大王还是会知道这些事的。孟琅向岳丞相表露了担忧,但这位老人头也没从公案上抬一下。
“不必管它们。”岳丞相淡淡地说,“以前反对我的人比这可多多了。”
孟琅想起,岳丞相早年曾做过一件荒唐事,他试图削掉一些贵族的爵位。听说,那时甚至有人想刺杀岳丞相。最后,这件事因反对者甚多而不了了之。
顿时,孟琅对这位老人更敬重了,但这不能抵消他对岳安国的厌恶。他忘不了岳安国曾想放任孟璋战死,而且他偏执地认为孟璋最后的死也跟他脱不了干系。他跟廣野的其他朋友也疏远了,从前他们凑在一起读书练字喝茶聊天,现在孟琅却对这种游手好闲的日子深恶痛绝。
甚至,他看见以前他那些朋友们红润的脸庞和厚实的皮袄时,心脏便止不住地痛苦地抽搐起来。他想起了大哥黝黑的瘦脸和士兵们冻肿了的手脚,故而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辅佐岳丞相的工作中。岳丞相对孟琅也很是赏识,除了在公署工作,他也会常常邀请孟琅来自己家。
孟琅欣然赴约。兄长战死的痛苦在日复一日忙碌的工作中渐渐淡去,然而,此时他却遇到了新的问题,那是有关他弟弟孟琼的。
这一年多以来,孟琼的脾气变化很大。他进了朱营后就不怎么回家,孟璋的死似乎触动了他的哪根神经,让他愿意回来住了。但碰到孟琅,他从来没好脸色。一开始,孟琅以为他是气愤于自己的颓废,可他重新工作后,孟琼却更加阴鸷不安了。
他常常拿一种阴郁的眼神盯着孟琅,当孟琅察觉时,他又立即转过头,大步地走开。他还常常和孟瑗争吵,好几次他们差点像小时候一样打起来,最后孟瑗干脆搬到了另一个很远的院子。
孟琼却没因此安分些。他在朱营没命地操练士兵,那些士兵稍有过错他就大吼大叫。有个下官受不了他的脾气,就给徐风王上了封折子。他知道奏折肯定会被孟琅看到,所以他故意在里面痛骂了孟琼一顿,把他干的那些事全抖了出来。
孟琅立即意识到孟琼举措的不妥,他统领的可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多少有一官半职的贵族子弟!孟琅思考再三,决定找孟琼谈谈,对方却叫他别多管闲事,态度十分恶劣地把他赶出了门。
孟琅这才察觉到弟弟对自己怀有的不是愤怒,而是一种强烈的敌意。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他很想找孟琼问个清楚,可孟琼有意躲他,再加上孟琅也很忙,双方便老是碰不到面。不过,在孟府之外,他们倒在一个地方常常碰见。
那就是孟琼未来的丈人家,岳家。
第135章 朝廷(二)
孟琼去丈人家去得很殷勤,隔三差五便过来嘘寒问暖送东送西,陪岳夫人说说话,还用树叶子吹小曲逗她开心。孟琅瞧见他在岳夫人面前那么开心,不禁觉得或许可以托岳夫人问问孟琼最近是否有什么心事,为何对他有那样大的敌意。
孟琅在这些奏折中看尽了人世百态,他这才发现绝大多数官员都渴盼议和。岳丞相的陟罚臧否,在他们看来不仅是培植党羽,讨伐异己的举措,更是阻挠议和阻挠国家安宁的大逆不道之举。
有一位大臣是这样写的:
“夫议和之际,竟调兵遣将,移户实边,此无异于宣战矣。如此,敌安敢和?敌不和,军队虚耗无日,百姓怨声载道,国家不堪忍受矣。且陟罚屡动,百官不安,恐不利于朝廷根本。夫以丞相之高德,必不忍劳民伤财,再添战乱,愿丞相亲贤远佞,惦念生民,体恤百僚......”
这本含沙射影的奏折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即孟家和岳家的婚事。
这门婚事原本无可指摘。孟三公子与岳小姐年龄相仿,门当户对,当为美谈。然而,在这场战争中,这两家的权势膨胀得太大了。战争刚开始时,许多人觉得长明不可战胜,没一个人敢出去领兵,但战争一平息,他们却立刻忘记了早先的恐惧,开始埋怨自己没有把握住这次机会。
他们感到孟家和岳家一定是合计好了,孟璋肯定给岳家递了秘密情报,使得岳家和孟家都全力支持战争,还把自己的儿子都派了出去。他们开始考究这两家的种种不当,比如孟诚未禀告大王就让孟琅顶替自己的位置啦,比如岳安国私自驻扎江县啦,比如孟璋偷了信关所有的箭啦......
他们夸大其词地说:虽然那场奇袭是取得了胜利,可要是所有仗都这么打,不就完蛋了吗?
两家之中,却是岳度时最受挞伐。岳家长期霸占相位,早让许多人看不惯了。首先,实边无疑是劳民伤财的事。第二,对封地征税坏了祖宗之制,寒了宗室之心。最后也是最为人口诛笔伐的是,岳丞相在提拔贬黜官员时怀了私心。他提拔上来的都是他儿子的手下,他贬斥下去的都是和岳孟二家毫无关系的人。
孟琅看到这些奏折,既震惊,又恐惧。要是大王看到这些折子,后果定不堪设想!幸好大王大约从三五年前起便不再上朝,只让三公九卿在固定的时间去他的宫殿汇报政务。而这些人中,没人被岳丞相贬黜。除此之外,徐风王也十分信任岳相,这位老臣从他还是太子时就一直辅佐他,是当之无愧的帝师。
然而,倘若有人闯入宫中,恐怕大王还是会知道这些事的。孟琅向岳丞相表露了担忧,但这位老人头也没从公案上抬一下。
“不必管它们。”岳丞相淡淡地说,“以前反对我的人比这可多多了。”
孟琅想起,岳丞相早年曾做过一件荒唐事,他试图削掉一些贵族的爵位。听说,那时甚至有人想刺杀岳丞相。最后,这件事因反对者甚多而不了了之。
顿时,孟琅对这位老人更敬重了,但这不能抵消他对岳安国的厌恶。他忘不了岳安国曾想放任孟璋战死,而且他偏执地认为孟璋最后的死也跟他脱不了干系。他跟廣野的其他朋友也疏远了,从前他们凑在一起读书练字喝茶聊天,现在孟琅却对这种游手好闲的日子深恶痛绝。
甚至,他看见以前他那些朋友们红润的脸庞和厚实的皮袄时,心脏便止不住地痛苦地抽搐起来。他想起了大哥黝黑的瘦脸和士兵们冻肿了的手脚,故而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辅佐岳丞相的工作中。岳丞相对孟琅也很是赏识,除了在公署工作,他也会常常邀请孟琅来自己家。
孟琅欣然赴约。兄长战死的痛苦在日复一日忙碌的工作中渐渐淡去,然而,此时他却遇到了新的问题,那是有关他弟弟孟琼的。
这一年多以来,孟琼的脾气变化很大。他进了朱营后就不怎么回家,孟璋的死似乎触动了他的哪根神经,让他愿意回来住了。但碰到孟琅,他从来没好脸色。一开始,孟琅以为他是气愤于自己的颓废,可他重新工作后,孟琼却更加阴鸷不安了。
他常常拿一种阴郁的眼神盯着孟琅,当孟琅察觉时,他又立即转过头,大步地走开。他还常常和孟瑗争吵,好几次他们差点像小时候一样打起来,最后孟瑗干脆搬到了另一个很远的院子。
孟琼却没因此安分些。他在朱营没命地操练士兵,那些士兵稍有过错他就大吼大叫。有个下官受不了他的脾气,就给徐风王上了封折子。他知道奏折肯定会被孟琅看到,所以他故意在里面痛骂了孟琼一顿,把他干的那些事全抖了出来。
孟琅立即意识到孟琼举措的不妥,他统领的可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多少有一官半职的贵族子弟!孟琅思考再三,决定找孟琼谈谈,对方却叫他别多管闲事,态度十分恶劣地把他赶出了门。
孟琅这才察觉到弟弟对自己怀有的不是愤怒,而是一种强烈的敌意。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他很想找孟琼问个清楚,可孟琼有意躲他,再加上孟琅也很忙,双方便老是碰不到面。不过,在孟府之外,他们倒在一个地方常常碰见。
那就是孟琼未来的丈人家,岳家。
第135章 朝廷(二)
孟琼去丈人家去得很殷勤,隔三差五便过来嘘寒问暖送东送西,陪岳夫人说说话,还用树叶子吹小曲逗她开心。孟琅瞧见他在岳夫人面前那么开心,不禁觉得或许可以托岳夫人问问孟琼最近是否有什么心事,为何对他有那样大的敌意。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9829/233088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