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推荐阅读:越想越羞耻就删掉书名了【R18G】五九十隔壁网黄使用指南(同人女×擦边男)男配上位记(兄妹1V1)野风入夜(兄妹骨科)生路(卧底,np)静海旖旎(校园高H)天造地设(公路,1v1)泛舟捡到小夫君

    孟诚为此满怀忧虑,而当他看到被拦在城门外的大儿子时,这家伙给他带来了第二个难题。
    军饷,贪污,朱营统领和军监,丞相和太尉。尽管其他人不知晓,但孟诚知道岩军监早年受过余太尉的恩惠。三公中的两公都被牵扯了进去,如此重大的事情决不能被这家伙冒冒失失地捅出去——那逆子什么证据都没带,只有一张嘴!
    而且,眼下余太尉就在里面,岳丞相就在里面,百官就在里面,他们正在上朝。这场合不适合将一件压根没弄清楚的事抖出来。之后的事也验证了孟诚的猜想,大王正为北方的洪灾焦头烂额,不过他的烦躁并不是因为洪灾带来的严重损失,而是因为它很不巧地发生在太后六十大寿的这一年。
    按照惯例,这场洪灾很可能是老天在警告徐风王不要为太后建造万金园。谈起这座园子,人们最为惊叹的是王将要用一万块金子为太后建造一座寿字假山,山间装饰着用翠玉雕成的松竹,还有用银子雕刻的浮云。但是,一旦王室的生活太过奢侈,老天爷就会看不过,就会降下天灾。
    这是所有人心照不宣的惯例,因此,徐风王一得知北方的洪灾时便勃然大怒,大发雷霆。他绝不承认自己做错了什么,他一定要建成这座花园。他的愤怒使得许多大臣把自己要说的话咽了回去,其中也包括孟诚。他轻描淡写地叙说了在瀛水的遭遇,打算等大王消消气再告诉他这个难题。
    出来后,他没回家,而是去了老师岳丞相的公署。他详细地说明了在瀛水观察到的一切,岳丞相则直言朝廷现在捉襟见肘——分封出去的土地太多了,他们收不了多少钱。
    孟诚又微微表露了一个忧虑,即,现在的太子同瀛水的那位太子一样不甚坚韧,而他的兄弟姐妹又不比那位太子少多少,而且他还有一堆有封地的叔叔伯伯。
    岳丞相明白他的意思,他说:“我计划这件事已经很久,只是陛下迟迟不愿下决心。不过,我相信瀛水的惨祸可以打动他。”
    孟诚最后才谈到军饷的事。他如此坦诚如此直白地向岳丞相谈起这件事,是因为他坚信老师的人品。
    岳丞相看起来很惊愕,半晌,他说:“原来,修停云榭的钱是从这来的!”
    在万金园中,有一个巨大的万字池,在池塘中央的小岛上是一座无比精美、高耸入云的水榭,里面圈养着太后喜爱的各种鸟雀。因为财政困难,万金园的许多建筑由官员出资建造,美名其曰“捐寿”。停云榭,就是岳丞相负责的。
    那是一笔令人咋舌的巨款,在所有的“捐寿”中无出其右。岳丞相为这笔钱费尽了心思,最终决定把庄田卖掉。可是,变卖祖业是败家子的行径,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那段时间岳丞相备受煎熬,就当他准备把地卖出去时,他儿子交上了那笔钱。
    “我这一生光明磊落,于国于公问心无愧。”岳丞相沉痛地说,“这是我做过的唯一一件亏心事。如果你要查这件事,就我所知,染指军饷的不止我儿子和他岳父,实际上,为了凑够建万金园的钱,所有能挪移的款项都被挪走了。”
    “究竟有哪些款项?”
    岳丞相说出了一长串名单,悲哀地说:“陛下不知道他所拥有的土地已经不像他即位时那么多了,我无法说服他放弃修筑万金园。如果这时候有一场战争,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我们一定要稳住瀛水。”孟诚迅疾地说,“只要我们和瀛水的结盟还在,其他国家就不敢轻举妄动。然后,我们必须削封,这件事一定要小心谨慎。”
    他们就这件事商谈了许久。回家时,孟诚想的是决不能让那个不孝子把军饷的事捅出去,削封需要群臣的支持,尤其是余太尉和岳安国,因为他们手上有军队。
    孟诚只告诉了妻子自己想要削封。徐灵郡主听完后极冷静地对丈夫说:“我早就看那些叔叔伯伯不顺眼了,你们要削封应该从他们入手,因为当父亲还活着时,儿子是不会背叛他的。至于老大,我也不想让他再回仁关,我会告诉陛下他病了,让他在家里修养个一年半载。”
    与此同时,孟璋正焦躁地在屋里踱来踱去,屋外的沉寂让他越来越不安。当父亲派人来叫他时,不知为何,他觉得一定得带上孟琅。
    于是,孟琅见证了这个家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争吵。他后来无数次会想起这天,因为就是从这天起,他们一家人无可挽回地走向了分崩离析。但当父亲大动肝火,下令把像头狮子般怒吼的孟璋关进房间时,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试图为大哥开解,可他父亲一旦主意打定,就百折不回。
    “无论如何我也不会让他回仁关的,他根本不知道朝廷的情况。”孟诚强硬地说,“告诉你娘我不去吃晚饭了,我要歇一会。”
    孟琅只得出去。他去给母亲带话时看到一个仆人提着一根长长的吹火筒,突然间,他猛地想起父亲身后的那面空墙。那上面有两个空空的支架,上面本应该放着那根节杖。
    刹那间,他停住脚步,感到了浓浓的不安。当他来到母亲房间时,母亲居然没有品茶、吃糕点或者对镜欣赏自己的容颜,而是一个人兀自坐着。她丝毫没有察觉他的到来,孟琅敲了敲门框,反把她吓了一跳。
    “你怎么来了?”
    孟琅转达了父亲的话,还委婉地转述了大哥和父亲的冲突。徐灵郡主对这些事好像毫不关心,她看起来仍陷在刚刚的思绪中,这让孟琅很惊讶。他打算出去时,忽然想起来节杖的事,便问:“娘,父亲把节杖收起来了吗?”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9829/233088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