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欲文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满唐华彩 第1175节

满唐华彩 第1175节

推荐阅读:替身白月光她貌美如花[nph]挣脱 (gl futa)風月录试婚五九十发情期(兄妹abo)捕杀欲念NPH炽焰(骨科 校园 1V1)和老婆酿酿酱酱(高H 1v1)【强制np】人生存盘失效后

    刘展其人,薛白见过几次。那是在讨伐史思明之时,刘展被借调过来,他颇有能力,立下了一些功劳。
    但最让薛白印象深刻的是刘展出身微寒,为人有城府,不苟颜笑,但对士卒非常体恤。正是因此,薛白才在施行新法后调他到江南东道这个税赋重地,让他以武力保证新法的施行。
    这种情况下,有人告刘展谋反,薛白的第一反应是为了阻挠新政的诬告。
    可他收到的这封密报里,却是指出刘展乃是开元二十三年间在东都造反的刘普会的养子,甚至牵扯到天宝年间华清池刺杀玄宗的案子。
    密报里还列举了一些罪证。
    薛白轻轻敲着手指,闭上眼思忖着,认为这件事不是小事。
    若刘展真的反了,后果必然非常严重;就算他不是真心谋反,有人罗织出这么详尽的罪名对付他,未必不能真逼反他。
    奏折是以杜有邻的名义递来的,而具体查到刘展往事的,却是如今在江南东道负责变法的转运使李藏用。
    这件事与裴奰弹劾颜杲卿一事很像,可想而知,往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类似的事。
    薛白或许可以从河北赶赴江南处置,却不可能再从江南赶到山南、岭南,这不是天子该做的事。
    可以预见朝廷变法的阻力正在逐渐加大,薛白思来想去,决定依原计划沿运河南下。
    而刘展正在苏州,若他真心谋反,一旦御驾过了江淮,他便有可能沿运河而上,劫持天子。
    但目前并没有人阻止薛白,此事是密奏,只有寥寥数人知晓。
    数日后,薛白从范阳启程,继续巡视河北。
    临行之前,他下旨放了颜季明,却也贬了颜季明的官,惩戒他闯入朝廷封禁之地,这是依唐律处置的,毕竟颜季明与史朝英来往,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罪。
    “你阿爷说你一天到晚不务正业,想把你送到长安,你怎么看?”
    “陛下,我没有不务正业。”颜季明道,“我想留在河北,想要有朝一日为大唐扫清外虏,平定塞外!”
    “你已经被罢官了。”
    “陛下不是说过吗?只要史朝英立下功劳,便能证明我的清白。”颜季明道:“我要去回纥部再次劝说她的部属。”
    薛白摇头道:“那你还是随我走吧。”
    “这是陛下的旨意,还是私下里劝臣的?”
    “算是旨意吧,说来,你也算是国舅。”
    “怎么能‘算是’呢。”颜季明道:“大唐男儿当纵横四海,廓清寰宇。我不愿回长安当甚国舅,显得与杨国忠相类。”
    薛白看着他神彩飞扬的样子,感觉到一股蓬勃的生命力,于是,点点头,纵容了他。
    ***
    御驾继续南下,一个月后过了黄河,到了宋州,薛白收到颜真卿的奏折,请求让他结束巡视,返回东都。
    原因是,颜真卿认为刘展叛乱之事是真的,且是切实看到了证据,可以证明刘展参与了当年华清宫的刺驾案。
    此前,薛白一直认为,刘展与颜杲卿一样是因为新法而被人冤枉的。他依着原定的计划南巡,其实也是想表达对刘展的信任……因为相信刘展才敢没带太多兵力就亲赴险地。
    但颜真卿的奏折打破了薛白这个想法。
    他再继续南下,很可能是会有危险的。
    考虑了许久,薛白提笔给颜真卿写了回复,他认为哪怕刘展真的要谋反,但其刚到苏州,不可能有充分的准备,何况眼下还没举旗。若天子因此惧怕而不前,坠了朝廷声威不提,反要被刘展察觉到事情败露。倒不如他继续南下,趁刘展尚未发动将其摁住……
    写了信,薛白吹干墨迹,忽然又想到另一种可能。
    刘展刚到苏州,便是叛乱也掀不起大波澜。颜真卿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担忧之意却很深,一心要让他返回东都,担忧的真是刘展吗?或是有其它不便言说的变动?
    第612章 税
    通济渠从郑州出黄河,至盱眙入淮河,乃是大运河上一段重要的水系。
    宋州便是运河上处于宁陵以南的一座都会,安史之乱时,因张巡抵抗住了叛军,宋州城并未遭到太多的破坏,规模依旧,人口繁稠。
    原本历史上,杜甫年迈之后故地重游,触动了对亡友李白、高适的怀念,写诗回忆往昔同游宋州的情形,说的是“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可见宋州之兴旺。
    今世,大唐并未再现那种“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的境地,世间少一首《遣怀》,宋州城更加繁华。
    宋州刺史名叫郑慈明,出身于荥阳郑氏。
    他听闻天子出巡到了宋州境内,原已做好准备到宁陵去迎接,然而这边才起程,他却得到消息,御驾已经折返回洛阳了。
    对此,郑慈明并不意外,当即写了一封信给现今的河南转运使李峘。
    送出信之后,他顿时感到一阵困意来袭,遂抚须自语道:“夙兴夜寐,忙了几个通宵,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啊。”
    是夜,通济渠上依旧千帆过境。
    舟楫声传不到城中,大宅内一片宁静,郑慈明睡了一个好觉。
    一觉睡到大中午,他睁开眼躺在床上懒得起来,直到心腹管事在外面连着敲了好几下门。
    “阿郎,出事了。”
    “进来说。”
    郑慈明气定神闲地打开了屋门,拿起一张报纸坐回榻上,道:“慢慢说,出了何事?”
    “今早,有个年轻人到运河码头边的转运使司,说是要交接公文,亮的是户部的牌符。刘捷就没多想,让他到仓曹去了,过了一个时辰,那人还未出来,刘捷再招人一问,对方竟带了十多个账房先生查了今年通济渠经过宋州的各个账目。”
    “那些账没问题,怕什么。”
    “刘捷想到御驾昨日才走,今日就出了这事,担心有人针对阿郎,连忙派人来禀报,问是否把人扣下来?”
    郑慈明思忖了一会,缓缓道:“身正不怕影子斜,让他查,此事就当不知道罢了。”
    话虽这般说,他也看不进手里的报纸了,早膳也顾不得吃,直接赶到州署衙门,招过属下们又是一番敲打,说朝廷如今施行新政,督促得又严,让他们务必做好份内之事,不可违法乱纪云云。
    义正辞严地说到这里,有急促的马蹄声响起,竟是有人直接策马到了州署之外。
    郑慈明暗忖何人这般无礼,接着就看到河南转运使李峘大步赶了进来。他一愣,连忙上前相迎,道:“李使君如何亲自来了?”
    此时他已意识到出了问题了。
    果然,只见李峘皱起了眉,拉过他,低声问道:“你未见到圣人吗?”
    “御驾不是已转回东都了吗?”郑慈明错愕应道。
    李峘脸色更加凝重,道:“仪仗确实返回了,我亲自到宁陵接的,但圣人并未在其中,只带了少部分人继续南巡了。”
    “什么?可下官并未见到圣人啊,”
    郑慈明不敢相信会出这样的事,他昨日听闻御驾转回,便认为这么大的事不可能搞错。
    没想到这个天子如此任性妄为,一点也不体恤臣子。
    须知,迎驾、送驾都是有一整套礼仪流程的,他们这些当官的准备这些流程往往都是极为辛苦,天子既不配合,这些辛苦自然也就白废了。
    “你未见到圣人?”李峘原本皱着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喃喃自语道:“但他会去哪呢?”
    “是啊。”
    郑慈明也跟着思忖起来,接着,他便想到了中午听到的那件事。
    踌躇片刻,他道:“使君,有件事……今日有个年轻人,到了宋州的转运使司查账……”
    “随我接驾。”
    李峘十分果断,闻言转身便走,大步流星。
    郑慈明快步跟上,道:“使君放心,运河上的账经得起查,下官也经得起查。”
    “我当然知道,但眼下朝廷在变法,变法就是变天。”
    这日天色很好,他们匆匆赶到宋州转运使司衙门,翻身下马的同时就开始整理衣冠,迈着整齐的小步迅速入内,深呼吸着,准备对天子行礼。
    “下官见过使君、见过刺史!”
    然而,迎出来的却是转运判官刘捷,殷勤地拜见了二人。
    李峘直接问道:“圣人呢?”
    “什么?”
    “今日前来查账的那个年轻人。”郑慈明拎起刘捷,追问道:“他在何处?”
    “走了,带走了一些账本。”
    李峘一听,忧虑地问道:“你拦着他没有?起了冲突?”
    他是深知这些地方官员的秉性的,在地方上被捧惯了,拿腔拿调都是常有的,作威作福的也不在少数。遇到这种被要账本的事,只怕刘捷得罪了对方。
    “没有。”刘捷却很机敏,道:“我原本很是窝火,想教训那人一顿。但想到御驾昨日就在境内,不敢造次,便先请示了刺史,他果然是圣人派遣来的吧?”
    李峘心想那或许便是圣人本人,问道:“往哪边去了。”
    “下官派人跟着,往城南去了。”
    “随我去找。”
    李峘马不停蹄,出了城,沿着官道走了一阵,见到了刘捷派去的人,一问之下,在前方跟丢了。
    他遂要了地图查看,选了一条难走的小路继续往前找,果然,在一个山神庙前见到了一大队人,看气势便知是圣人的随行人员。
    “竟真在此。”郑慈明叹服不已,问道:“使君如何知晓的?”
    李峘没有得意,脸上的忧虑之色反而更深了,道:“这个村子有一片近年才分出去的官田。”
    “原来如此。”
    郑慈明说着,忽然想到一事,瞳孔不自觉地缩了一下,似受了惊。
    他意识到,漕运的账虽然没问题,但今年装船缴纳送到东都的秋税以及农户运到码头的粮食都记了账,还没与各个县署的平了。
    他张了张嘴,想吩咐身边人一两句话。
    “走吧。”李峘已开口道。
    他们再次整理着衣冠,上前道:“河南转运使、宋州剌史,求见圣人。”
    遂有一人出来,打量了他们一眼,道:“圣人不在此处,在前方的村子里。”
    ***
    李峘、郑慈明换了一身粗布衣物,走到一个农户的家门口,已能听到里面传来的对话声。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9816/233045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