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欲文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满唐华彩 第138节

满唐华彩 第138节

推荐阅读:替身白月光她貌美如花[nph]挣脱 (gl futa)風月录试婚五九十发情期(兄妹abo)捕杀欲念NPH炽焰(骨科 校园 1V1)和老婆酿酿酱酱(高H 1v1)【强制np】人生存盘失效后

    玉真观。
    “十七娘。”皎奴匆匆奔进丹房,急道:“出事了,长安举子们都在骂阿郎。”
    “叫我‘腾空子’。”
    李腾空正在翻阅着她师父启玄子留下的医书《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她记得师父对内腑疾症有一番注解,此时正在思量。
    “阿爷哪一日不被骂?”
    皎奴道:“可这次只怕不一样,听说阿郎把持科场,把举子们全都激怒了……”
    李腾空放下医书,听着皎奴述说,忽然想到薛白说过那句“我近来结交了诗坛大家杜甫”,心里微微发苦。
    其实她早有预料,在很小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若能看上一个人,他迟早会到与阿爷作对的一边。
    一语成谶了……
    ***
    平康坊,右相府。
    李林甫坐在屏风后面。
    屏风的另一边,说话的是个内侍。
    “右相放心,圣人近日不在兴庆宫,到禁苑的利园赏花排曲了……只是,事闹得这般大,右相恐怕要给圣人一个说法?”
    李林甫身披紫袍坐在那,脸色波澜不惊,缓缓道:“天宝五载本相便说过,李适之勾结李瑛余党,如今又是他在煽动举子。”
    “此事圣人当是信的,李适之自寻死路。问题在于,满朝都认为今科无一布衣及第只怕是说不过去,右相以为呢?”
    “哈。”
    李林甫竟是笑了笑,他目光看向桌案上的一封封诗文。
    全是地方乡贡在指责他的奸恶。
    这些人尚未学着如何为国尽忠,竟已学着抨击时政了。
    处置李适之很简单,但科举确实是大事,得给圣人一个解释。
    “可记得上元夜,御宴上圣人与百官共饮了一杯酒?”
    “右相是说?”
    “你忘了吗?圣人当时称赞了百官,天佑大唐盛世,群贤毕集,文武林立……”
    话到这里,李林甫提起笔,在奏折上写了四个字——
    “野无遗贤。”
    第90章 申告
    颜宅。
    闺阁中弥漫着一股药材味。
    “娘子,阿郎回来了,直接去了书房。”
    “可算回来了。”韦芸连忙站起身来,嘱咐人照顾好颜嫣,赶往书房。
    宅中下人都显得非常拘束,因为主母下了严令,禁止他们乱说话,尤其是前夜之事不能声张。
    推门见了颜真卿,韦芸那颗飘忽不安的心才算定了下来,带着哭腔道:“郎君,三娘差点就出事了啊……”
    颜真卿原本就一脸凝重,闻言手一抖,写坏了一个字。
    “出了何事?”
    “春闱日,妾身忙着家务,闹得三娘心慌……若非薛白施手,三娘已是没了。”
    颜真卿听得女儿有惊无险,舒了口气。
    这场春闱,诸事频发,已让他透不过气来。
    “炼师认为三娘病根在于心府缺血,称她师父启玄真人乃当世圣手,或可以医治三娘。”
    韦芸接着又说了个好消息,带着期盼之色问道:“郎君是否去求求启玄真人?”
    颜真卿听闻过启玄子王冰的大名,只是王冰云游四海,往来皆玉真公主这般贵胄,他从未见过。
    此时只能点点头,勉力而为。
    韦芸也知这从八品县尉之家要请那等高人出手为难,想了想,提醒道:“郎君若空了也该去向炼师致谢。还有薛白,不如就收了这个学生如何?”
    颜真卿却走了神,反问道:“那小子……这几日他都在家中,未去惹事吧?”
    “他一直尽力帮衬我们,能惹何事?郎君总是将他想得太顽劣了。”
    “唉。”
    韦芸目光看去,见颜真卿这三日两夜根本没换衣服,连胡子都没打理,眼窝也深了许多。
    “出事了?”
    “嗯,那夜甄大夫在贡院,我看到他了……当时贡院死了人。”
    “又是贡院。”韦芸实在是被这场春闱闹得心中惶惶,“今科真是鬼怪作祟。”
    颜真卿拉过妻子的手轻轻拍着,眼中思虑之色愈浓。
    他才从贡院回来,听说了许多消息,再想到不久前薛白随杜甫去拜访过李适之,还恰恰是那首《饮中八仙歌》横空出世那日,忧心忡忡。
    “元月一过,哥奴又开始了。使人去提醒那小子,近日哪都别去,放老实些。”
    “妾身这就去。”
    韦芸知她丈夫这般说了,就是将薛白的恩情记在心头,肯出手庇护,连忙使人去了薛宅。
    颜真卿长出一口浊气,再次提笔,继续写方才未完成的判文。
    端丽的八分楷体稍显匆忙,在“臣疑礼部侍郎李岩”后面落下了“泄题”二字。
    ***
    通义坊的一处宅院中,杜五郎被摁着饮了几杯酒,微醺。
    他晃了晃脑袋,侧目看去,一个胖胖的小娘子在屏风后偷眼相看,竟有点可人。
    “你们这酒,也太烈了吧?”
    “郎君虽中了榜,可若想为官,没有数百贯可打点不了吏部,老朽恰好颇有家资。”
    一名锦衣老者话到这里,有仆役赶来对他附耳低声道:“阿郎,小人反复问了,他真就没中榜……”
    暮鼓响时,杜五郎终于被放了出来。
    他庆幸地出了一口气,步行穿过朱雀大街,正遇到有几个青衫书生同行,纷纷向他注目。
    “杜郎君?”
    “咦,你们认得我?”
    “杜兄有礼,在下河北乡贡张通儒。”有一神态落魄、身材佝偻的老书生上前行礼,恭敬道:“有幸曾见过杜兄与郑太学、苏司业饮酒。”
    “使不得,使不得,张兄唤我‘五郎’即可。”
    张通儒依旧一脸敬重,关切地问道:“不知杜兄缘何这般……衣冠不整?”
    “唉,莫提了,我本想去为子美兄、次山兄看榜,却遭了误会被榜下捉婿,好不容易才脱身。”
    “杜兄往来皆名士,真风采也。”张通儒赔笑道:“我等落了第,盘缠也用尽了,本打算还乡。但听说会有覆试,不知真假?”
    “啊?我也不知啊。”
    张通儒弯着腰,有些紧张地嚅了嚅嘴,问道:“那能否请杜兄带我们见次山兄?”
    杜五郎还在发懵,偏是拗不过这些寒门乡贡的恳求,挠着头答应下来。
    到国子监大门处,聚在那的许多举子们早听说元次山住在杜五郎的号舍,纷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
    “杜誊来了!”
    “五郎,我听说次山兄已随左相去联络诸公申覆试,可是真的?”
    “我去了长乐坊,他们都被金吾卫驱散了,哥奴责令乡贡们还乡。”
    “……”
    举子们自说自话,杜五郎傻愣愣站在那,抬头看去,夜幕降下、暮鼓已绝,肯定是来不及回家了。
    他叹了一口气,问道:“你们都吃过了吗?”
    张通儒虽然寒酸,看眼色却很厉害,忙高声道:“诸君请听杜兄安排,吃饱了才有力气议论。”
    杜五郎无奈,只好掏出荷包,让人到对街的酒楼买能供十六人吃的胡饼。
    眼看这些大部分都是布衣乡贡,他只好与生徒们商量,从号舍里拿出被褥,铺在论堂里歇一夜。他不会别的,照顾人却还可以。
    热腾腾的胡饼送来,乡贡们早已饥肠辘辘,狼吞虎咽。
    张通儒嚼着胡饼,几粒碎屑掉落在地上,马上用手一抹,沾起来塞嘴里吃了。
    杜五郎遂将自己的另一块胡饼递过去,张通儒连忙赔笑着接了。
    “让杜兄见笑了。科举花费太大,我在胜业坊给人抄经,勉强糊口,寻常买纸墨都难,家中老母妻儿多年未曾来信,不知饿死没有。唉,今科又落第,只好沿路乞讨还家……”
    有生徒讥笑道:“哪怕伱中第了又能如何?吏部铨选还要打点,拿得出吗?不如早些还家,还寄望覆试?”
    张通儒看着怯懦,骨子里却有些顽固,否则也不会一考就是十年,更不会在酒楼里与严庄争论了,赔笑道:“若是技不如人便罢了,但今科总得有说法……听说有人泄题,杨护才能写出那样的文章。”
    “真的?”
    “真的。”有乡贡应道:“有个举子先前便替人写了一篇《罔两赋》,一出题就喊不对,被拖出去了。”
    “我却听说是那人作弊才被拖出去,太激动,心竭而亡了。”
    “我亲耳听到他喊‘我写过这赋,泄题了!’”
    “若是我,定不会喊,再写一篇以求及第不好吗?”
    “你们真是大惊小怪,泄题难道见少了?远的不说,天宝二载春闱,因当时李林甫倚重张倚,考官乃将张倚之子张奭点为状头,天下哗然,圣人只好于花萼楼覆试。你们猜如何,张奭竟是一字不识,手持白纸交卷,时人称为‘拽白状元’。”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9816/233035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