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推荐阅读:献祭(人外)、迷香夜影、五九十、[快穿]每个世界遇到的都是变态、快穿之精液收集系统(nph)、试婚、当时明月【江湖·疯批·H】、幸福家庭(母子哨向 1v2)、渎神:睡服神女攻略(仙侠1v1)、静海旖旎(校园高H)、
他清楚被恒王逮住的戏班临时帮手,交代的事情都是真的,他一家老小都是被王府所害,但有个姐姐叫翠浮是假的,是大人特意叮嘱硬加的人名。
“翠浮啊,也是恒王手下的冤魂之一,她呢,本来是某一家老太爷身边最受看重的婢女,掌管着老太爷的书房机密,有个好前程的。可惜呐,她担心老太爷去世后自己的前程,就跟恒王勾结到一块,被恒王榨干利用价值后,人就没了。只是没想到啊,恒王竟然连记都不记得了。”
忙活到后来,一场空。
手下似有所悟,又是一通赞扬,施初按下他的马屁,“以后有任何消息都来禀报,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字,任何字都有可能是线索,明白么?”
手下连连点头。
他们已经控制住青花教跟恒王联络的中转点,恒王有信件传递过来,中转点就会第一时间解读,再无声无息转给青花教的人,两边的动向都能了解的一清二楚,一切尽在掌握中。
*
恒王查来查去,只查到不相关的人,他不死心再三拷问,得到跟其他王爷无关的消息后,冷哼不已心里质疑,却只能咬牙吃了这个闷亏,并且老实起来,一直沉寂到除夕宴,也没继续冒头。
除夕宴上,别的宗室都谈笑风生,唯有恒王一直待在座位上,只有别人来敬酒时,他才露出笑脸,举起茶水。
应王看到三弟这模样,爽了,该!谁让他先算计自家的?这下玩砸了,把自己套进去了吧?
褚王特意起身给恒王敬酒,他是老幺,说话也格外不顾忌,“三哥别生气了,一点小事么,大哥都没计较,你还一直念叨。”
还提这茬!还提!他独自待着就是想避开争论,让时间尽快消弭影响。
恒王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多谢四弟,我不过是年前感染风寒,没什么精力,所以才不到处走动,四弟想到哪儿去了?”
“感染风寒,哎呀,应该赶紧让太医院院正开个方子呐!”褚王大惊小怪的呼唤,而且一直要太医来诊脉。
恒王拒绝,褚王坚持,彼此僵持下不来台。
眼看要闹腾,皇帝压制了他们的行为,“四弟都这么大了,还跟小时候一样闹兄长,这可不好。”
褚王挺起胸膛,皇帝都把这种行为归为兄弟打闹,他当然更来劲。
皇帝安坐,看到他们的模样,突然做回忆状叙起往昔,“看着你们的模样,倒是让朕想起小时候,还在上书房上学的模样,那时候我们多亲近呐,就算有些小打小闹的,转天就好了,还一起玩。”
皇帝还捡了两件幼年趣事来说,众人都捧场的笑着,同时心中不免想起幼年趣事。
那时没有皇位竞争矛盾,皇子们只知道彼此是亲兄弟,又是同龄玩伴,感情还是好过几年的,皇帝这个长兄当的不错,凡事都想着兄弟们,连堂兄弟都处的极好,人人都夸他仁德宽厚,有长兄风范。
直到皇帝被立为太子,几人明白了皇子跟太子的区别,关系才慢慢从亲近变成恭敬,在加上出宫建府,成家立业,更是从“血亲”成了“亲戚”。
皇帝的话,确实让他们追忆起往昔。
皇帝眼看气氛被酝酿的刚好,继续说:“民间还有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们这一辈兄弟亲近,下一辈的兄弟也该亲近亲* 近,互相帮助么,才是亲睦一家。”
这话是什么意思?
众人心里一突,又是忐忑又是不安,生怕从皇帝嘴里听到不想听的消息。
等胃口吊的足足的,皇帝才说,“朕呢,有意在京郊建一所皇家书院,让皇室子弟们都能入学就读,学习君子六艺,一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二来增进感情,你们觉得如何呢?”
哄,底下的人群再也压制不住,炸开了。
第218章
皇帝继续说,“如果诸位有兴趣,也可以把自家孩子送来试试,朕准备先教出一批学生。”
话音刚落,应王第一个响应,“皇兄有兴趣,臣弟自该顺从。”
褚王不甘示弱,“臣弟也是,这就把孩子都送去,皇兄就让先生认真教导,该打打该骂骂,一定要教好。”
恒王被抢话头,暗恨四弟之余也跟着表忠心,表示会把年龄合适的后嗣都送去。
皇帝缓缓说,,“不急,书院还没个影子,能建什么样还未知,朕先起个话头,让大家知道。”
褚王连说,“皇兄想做的,怎么会不成功?皇兄平时多多关照着,这些不成器的后辈能学到您的三分本事,已经受用无穷了。”
他巧妙把皇帝提议建立的书院,改成皇帝要去授课,这样说哪怕皇帝不去授课,不得多去逛逛,亲自指点指点?又能看护后辈,又能拉近关系,一来二去的,感情就建立起来了。
众人一起符合,他们心里有别的念想,此刻目标一致,都捧着皇帝要建的书院。
皇帝哈哈大笑,“好好好,没想到大家都觉得好,那就等出了正月十五,开始动工罢!”
除夕宴余下时间内,宾主尽欢,虽然人人都有小心思,但面上极为和睦,乐也融融。
*
一阵水汽升起,沈知澜举起水杯里的果汁,高呼干杯!
真牛,又活一年!
“开吃开吃,今天我非要尝尝着这羊肉锅子有多好吃不可!”
杜珍娘拿起切好的羊肉片一烫一卷,几秒就熟,搭配着自己磨的芝麻香油酱,又鲜又香!
“翠浮啊,也是恒王手下的冤魂之一,她呢,本来是某一家老太爷身边最受看重的婢女,掌管着老太爷的书房机密,有个好前程的。可惜呐,她担心老太爷去世后自己的前程,就跟恒王勾结到一块,被恒王榨干利用价值后,人就没了。只是没想到啊,恒王竟然连记都不记得了。”
忙活到后来,一场空。
手下似有所悟,又是一通赞扬,施初按下他的马屁,“以后有任何消息都来禀报,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字,任何字都有可能是线索,明白么?”
手下连连点头。
他们已经控制住青花教跟恒王联络的中转点,恒王有信件传递过来,中转点就会第一时间解读,再无声无息转给青花教的人,两边的动向都能了解的一清二楚,一切尽在掌握中。
*
恒王查来查去,只查到不相关的人,他不死心再三拷问,得到跟其他王爷无关的消息后,冷哼不已心里质疑,却只能咬牙吃了这个闷亏,并且老实起来,一直沉寂到除夕宴,也没继续冒头。
除夕宴上,别的宗室都谈笑风生,唯有恒王一直待在座位上,只有别人来敬酒时,他才露出笑脸,举起茶水。
应王看到三弟这模样,爽了,该!谁让他先算计自家的?这下玩砸了,把自己套进去了吧?
褚王特意起身给恒王敬酒,他是老幺,说话也格外不顾忌,“三哥别生气了,一点小事么,大哥都没计较,你还一直念叨。”
还提这茬!还提!他独自待着就是想避开争论,让时间尽快消弭影响。
恒王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多谢四弟,我不过是年前感染风寒,没什么精力,所以才不到处走动,四弟想到哪儿去了?”
“感染风寒,哎呀,应该赶紧让太医院院正开个方子呐!”褚王大惊小怪的呼唤,而且一直要太医来诊脉。
恒王拒绝,褚王坚持,彼此僵持下不来台。
眼看要闹腾,皇帝压制了他们的行为,“四弟都这么大了,还跟小时候一样闹兄长,这可不好。”
褚王挺起胸膛,皇帝都把这种行为归为兄弟打闹,他当然更来劲。
皇帝安坐,看到他们的模样,突然做回忆状叙起往昔,“看着你们的模样,倒是让朕想起小时候,还在上书房上学的模样,那时候我们多亲近呐,就算有些小打小闹的,转天就好了,还一起玩。”
皇帝还捡了两件幼年趣事来说,众人都捧场的笑着,同时心中不免想起幼年趣事。
那时没有皇位竞争矛盾,皇子们只知道彼此是亲兄弟,又是同龄玩伴,感情还是好过几年的,皇帝这个长兄当的不错,凡事都想着兄弟们,连堂兄弟都处的极好,人人都夸他仁德宽厚,有长兄风范。
直到皇帝被立为太子,几人明白了皇子跟太子的区别,关系才慢慢从亲近变成恭敬,在加上出宫建府,成家立业,更是从“血亲”成了“亲戚”。
皇帝的话,确实让他们追忆起往昔。
皇帝眼看气氛被酝酿的刚好,继续说:“民间还有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们这一辈兄弟亲近,下一辈的兄弟也该亲近亲* 近,互相帮助么,才是亲睦一家。”
这话是什么意思?
众人心里一突,又是忐忑又是不安,生怕从皇帝嘴里听到不想听的消息。
等胃口吊的足足的,皇帝才说,“朕呢,有意在京郊建一所皇家书院,让皇室子弟们都能入学就读,学习君子六艺,一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二来增进感情,你们觉得如何呢?”
哄,底下的人群再也压制不住,炸开了。
第218章
皇帝继续说,“如果诸位有兴趣,也可以把自家孩子送来试试,朕准备先教出一批学生。”
话音刚落,应王第一个响应,“皇兄有兴趣,臣弟自该顺从。”
褚王不甘示弱,“臣弟也是,这就把孩子都送去,皇兄就让先生认真教导,该打打该骂骂,一定要教好。”
恒王被抢话头,暗恨四弟之余也跟着表忠心,表示会把年龄合适的后嗣都送去。
皇帝缓缓说,,“不急,书院还没个影子,能建什么样还未知,朕先起个话头,让大家知道。”
褚王连说,“皇兄想做的,怎么会不成功?皇兄平时多多关照着,这些不成器的后辈能学到您的三分本事,已经受用无穷了。”
他巧妙把皇帝提议建立的书院,改成皇帝要去授课,这样说哪怕皇帝不去授课,不得多去逛逛,亲自指点指点?又能看护后辈,又能拉近关系,一来二去的,感情就建立起来了。
众人一起符合,他们心里有别的念想,此刻目标一致,都捧着皇帝要建的书院。
皇帝哈哈大笑,“好好好,没想到大家都觉得好,那就等出了正月十五,开始动工罢!”
除夕宴余下时间内,宾主尽欢,虽然人人都有小心思,但面上极为和睦,乐也融融。
*
一阵水汽升起,沈知澜举起水杯里的果汁,高呼干杯!
真牛,又活一年!
“开吃开吃,今天我非要尝尝着这羊肉锅子有多好吃不可!”
杜珍娘拿起切好的羊肉片一烫一卷,几秒就熟,搭配着自己磨的芝麻香油酱,又鲜又香!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9628/232518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