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推荐阅读:献祭(人外)、迷香夜影、五九十、[快穿]每个世界遇到的都是变态、快穿之精液收集系统(nph)、试婚、当时明月【江湖·疯批·H】、幸福家庭(母子哨向 1v2)、渎神:睡服神女攻略(仙侠1v1)、静海旖旎(校园高H)、
韩相沉吟后回答:“印刷本需要的工序较多,雕版,刻工,油墨纸张,如果数量较多,便会随着数量的增加而下降,而手抄本价格较高,如果是少量,手抄只需要一人一纸墨而已,要是以几百本为定额,自然是手抄划算。”
“我倒是有个主意,不花一文银子,可以得到一大批农书,爱卿可要听听这无本的买卖?”
韩相听到无本买卖这词语,心头一动,做出愿闻其详的表情。
皇帝笑意加深,“这藏书楼里,可是有烟云一样浩瀚的典藏,除了一小部分不能流传出去的,至少也有三五万本典籍吧?这
藏书楼想进去,也有门槛。不如对着天下儒生开放,让他们抄书换书。”
“抄三……五本指定的农书,可以换到一本想要的典籍,当然,笔墨都由朝廷提供。抄好的农书扉页上,注明儒生的姓名籍贯。等到积攒到一定数量,再分发到各地,作为当地的农书教材。”
韩相被这个主意深深惊艳了,什么叫一举数得,这就是。首先,这是对于儒生的仁政,愿意开放藏书楼给儒生,这样前所未有的恩德,是多大的仁政。其次,省下了印刷农书的钱。第三,将儒生跟平民百姓紧紧联系到一起。试想千里之外的南方儒生抄写的农书,传送到北方苦寒之地,既体现了朝廷的统治力,又让所有人都感沐朝廷恩德。一个实实在在的姓名,比虚无的政令更能寄托人的感激。
或许还有其余的功能,但一时韩相想不到更多。
这样的法子,皇上竟然也能想出来,不愧是皇上。
韩相难得要说几句拍马溜须的话,却被皇帝制止,“给爱卿出主意的,跟给朕出主意的,是同一个人。”
啊?韩相难得语塞,他的策略综合了沈知澜信件中的一些想法,就是没想到,沈知澜还有更绝的招数。
的确是沈知澜想的,不过是二十多岁的沈知澜,皇帝在脑中默默补充。
“那孩子脑瓜子灵光,常常能想人所不能想,偶有出奇招数,出人意料。”皇帝说道,“要不是他还年幼,朕便召入朝堂了。”
“不过越是聪明的孩子,越是需要德高望重长辈的纠正,不然走了歪路,危害也比旁人更大。爱卿平日无事可以指点一二,爱卿的品行朕信得过。”
韩相想到那孩子,恭敬应声,“天下英才,尽入皇上彀中。”
皇帝哈哈大笑,得意之情尽在其中。
*
韩相回信,告诉沈知澜一切安排妥当,只等朝廷布置即可。
沈知澜绞尽脑汁想出“夜校班”“偏远地区服务期”等等法子,还担心韩相没能理解他的意思,没想到韩相做事稳妥,删删改改变成了更适应现在时代的方法,也更方便实施。
因为商议此事,他家跟韩相渐渐走进,韩相偶尔还会过来走动走动,带点自家种的瓜果蔬菜。
沈知澜这才知道,韩夫人还是种菜的一把好手,家里的后院没有种上奇花异草,反而种了一大批的蔬果,一到了盛产季节,吃都吃不完,韩夫人见人就送,免得浪费。
今天韩相又提了一小篮子刚摘的鲜黄瓜,专门送了过来,让他们做菜吃,沈知澜笑着接过,又闲话了一句,话还没说完,老远看到小汾走了过来。
小汾把头埋着,手揣在袖子里,一副低头猥琐的样子,沈知澜冲他打招呼,小汾就慢慢走了过来。
韩相也见过小汾几次,知道他的身份,稍微往侧面站了站。
小汾逐渐靠近,手从袖子里抽出来,突然闪过一丝寒光,直直冲着韩相的心口而去。
第71章
沈知澜看见寒光时还没反应过来,心中诧异小汾拿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反而是韩相久经风浪,反应灵敏,一退一拉一扯,抬脚踹飞小汾手中的匕首。
小汾连反抗都没来得及,又人小体弱,被踹中手腕一酸,又被余下的冲击按倒。
“护卫!”
韩相厉喝一声,立刻就有两个身穿黑衣的壮汉出现,他们体型健硕,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小汾双手反剪,控制住他。
韩相顺势把沈知澜扣在身后,不让看见眼前的局面。
沈知澜挣扎着伸头要看个清楚,韩相却死死按住他的头,温声道:“别看,一会儿就完事了。”
耳边听着几声呼痛,脸上被袖子盖住,隐隐能闻到墨汁的气味,沈知澜定了定神,先问:“到底发生什么,小汾怎么会拿着匕首?”
韩相面上冷厉,声音却柔和,“不清楚,但想必是冲着你我来的,这孩子年幼,也拿不了这么大的主意,背后必有指使之人,澜哥儿想必知道他的来历。”
就算他不说,韩相去查小汾的来历也用不了两刻钟,沈知澜沉默一瞬后说:“他是育婴堂里的。”简单介绍了小汾的来历。
韩相冲着护卫微微颔首,对方即刻领命而去,同时把小汾押解进了牢房。
直到小巷里恢复平静,韩相这才松开沈知澜的脑袋。
地上是翻倒的篮子,刚摘的黄瓜被踩的稀烂,全都不能吃了。
沈知澜依然不可置信,他跟小汾没仇没怨,还相处颇为愉快,怎么好端端的搞起什么刺杀来了?
“知人知面不知心,也是世间常事。”韩相淡淡的说,见沈知澜还是闷闷不乐,出言安慰道:“刚才的护卫出自御驾卫,查案亦是好手,是非曲直,他们自有公论。”
“我倒是有个主意,不花一文银子,可以得到一大批农书,爱卿可要听听这无本的买卖?”
韩相听到无本买卖这词语,心头一动,做出愿闻其详的表情。
皇帝笑意加深,“这藏书楼里,可是有烟云一样浩瀚的典藏,除了一小部分不能流传出去的,至少也有三五万本典籍吧?这
藏书楼想进去,也有门槛。不如对着天下儒生开放,让他们抄书换书。”
“抄三……五本指定的农书,可以换到一本想要的典籍,当然,笔墨都由朝廷提供。抄好的农书扉页上,注明儒生的姓名籍贯。等到积攒到一定数量,再分发到各地,作为当地的农书教材。”
韩相被这个主意深深惊艳了,什么叫一举数得,这就是。首先,这是对于儒生的仁政,愿意开放藏书楼给儒生,这样前所未有的恩德,是多大的仁政。其次,省下了印刷农书的钱。第三,将儒生跟平民百姓紧紧联系到一起。试想千里之外的南方儒生抄写的农书,传送到北方苦寒之地,既体现了朝廷的统治力,又让所有人都感沐朝廷恩德。一个实实在在的姓名,比虚无的政令更能寄托人的感激。
或许还有其余的功能,但一时韩相想不到更多。
这样的法子,皇上竟然也能想出来,不愧是皇上。
韩相难得要说几句拍马溜须的话,却被皇帝制止,“给爱卿出主意的,跟给朕出主意的,是同一个人。”
啊?韩相难得语塞,他的策略综合了沈知澜信件中的一些想法,就是没想到,沈知澜还有更绝的招数。
的确是沈知澜想的,不过是二十多岁的沈知澜,皇帝在脑中默默补充。
“那孩子脑瓜子灵光,常常能想人所不能想,偶有出奇招数,出人意料。”皇帝说道,“要不是他还年幼,朕便召入朝堂了。”
“不过越是聪明的孩子,越是需要德高望重长辈的纠正,不然走了歪路,危害也比旁人更大。爱卿平日无事可以指点一二,爱卿的品行朕信得过。”
韩相想到那孩子,恭敬应声,“天下英才,尽入皇上彀中。”
皇帝哈哈大笑,得意之情尽在其中。
*
韩相回信,告诉沈知澜一切安排妥当,只等朝廷布置即可。
沈知澜绞尽脑汁想出“夜校班”“偏远地区服务期”等等法子,还担心韩相没能理解他的意思,没想到韩相做事稳妥,删删改改变成了更适应现在时代的方法,也更方便实施。
因为商议此事,他家跟韩相渐渐走进,韩相偶尔还会过来走动走动,带点自家种的瓜果蔬菜。
沈知澜这才知道,韩夫人还是种菜的一把好手,家里的后院没有种上奇花异草,反而种了一大批的蔬果,一到了盛产季节,吃都吃不完,韩夫人见人就送,免得浪费。
今天韩相又提了一小篮子刚摘的鲜黄瓜,专门送了过来,让他们做菜吃,沈知澜笑着接过,又闲话了一句,话还没说完,老远看到小汾走了过来。
小汾把头埋着,手揣在袖子里,一副低头猥琐的样子,沈知澜冲他打招呼,小汾就慢慢走了过来。
韩相也见过小汾几次,知道他的身份,稍微往侧面站了站。
小汾逐渐靠近,手从袖子里抽出来,突然闪过一丝寒光,直直冲着韩相的心口而去。
第71章
沈知澜看见寒光时还没反应过来,心中诧异小汾拿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反而是韩相久经风浪,反应灵敏,一退一拉一扯,抬脚踹飞小汾手中的匕首。
小汾连反抗都没来得及,又人小体弱,被踹中手腕一酸,又被余下的冲击按倒。
“护卫!”
韩相厉喝一声,立刻就有两个身穿黑衣的壮汉出现,他们体型健硕,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小汾双手反剪,控制住他。
韩相顺势把沈知澜扣在身后,不让看见眼前的局面。
沈知澜挣扎着伸头要看个清楚,韩相却死死按住他的头,温声道:“别看,一会儿就完事了。”
耳边听着几声呼痛,脸上被袖子盖住,隐隐能闻到墨汁的气味,沈知澜定了定神,先问:“到底发生什么,小汾怎么会拿着匕首?”
韩相面上冷厉,声音却柔和,“不清楚,但想必是冲着你我来的,这孩子年幼,也拿不了这么大的主意,背后必有指使之人,澜哥儿想必知道他的来历。”
就算他不说,韩相去查小汾的来历也用不了两刻钟,沈知澜沉默一瞬后说:“他是育婴堂里的。”简单介绍了小汾的来历。
韩相冲着护卫微微颔首,对方即刻领命而去,同时把小汾押解进了牢房。
直到小巷里恢复平静,韩相这才松开沈知澜的脑袋。
地上是翻倒的篮子,刚摘的黄瓜被踩的稀烂,全都不能吃了。
沈知澜依然不可置信,他跟小汾没仇没怨,还相处颇为愉快,怎么好端端的搞起什么刺杀来了?
“知人知面不知心,也是世间常事。”韩相淡淡的说,见沈知澜还是闷闷不乐,出言安慰道:“刚才的护卫出自御驾卫,查案亦是好手,是非曲直,他们自有公论。”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9628/2325154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