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推荐阅读:月亮为证(1v1,校园)卧底宠妃(高h)迷香夜影薄荷绿(父女,强制,H)五九十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镀金雀母胎单身的我,穿进狗血小黄书里了(简)(H)捡到小夫君野风入夜(兄妹骨科)

    国公又向承平:“承平,你一向是个聪慧,为父的担忧你不会不懂!便如你母亲所言,情字太重难以割舍,可事关天下不得不痛啊!都说我宠爱魏氏,我何曾叫她参与朝政大事?你却叫赵熹代政!赵家在军中威望已至极,你还要他入朝,就算他臣服于你,你去后淳儿怎么办?淳儿的后人又怎么办!赵家难道会一直这样臣服下去么?就算赵熹是霍光、霍家又是什么下场!爱重则教严,赵家为咱们辛勤一生,咱们岂忍他们家破人亡?这是为你、也是为他、为赵家啊!”
    承平道:“赵氏出身卑贱、人口伶仃,如今也只有老将军夫妻、赵福夫妻和一儿两女,女儿总要出嫁、家中仍是单传,李家却子嗣绵延兄弟众多,赵家怎么可能权倾朝野颠覆李氏!如熹儿之英豪莫说双元、妇人,就是男儿又有几何?武曌之后哪有女皇!父亲未免太过杞人忧天!”
    国公夫人道:“就算不提前朝,赵熹作为妻子举措无度,在家不能相夫教子在外浪荡无形叫人耻笑,国母当为天下妇人表率,赵熹哪堪为表!仗都打完了、你还留着他作甚!”
    “他有定国阔边之功,征战数十年连天伦之乐都不能享,孩儿又岂能负他!”承平看着国公,“父亲,您最是心软,熹儿这些年所作所为您全都看在眼里,一定也对他倍加珍惜。赵熹绝不会害我李家,父亲何苦咄咄逼人?”
    国公叹道:“功高盖主,赵熹是双元、不单是女人、还能做男人!他又野心勃勃,这样的人怎么会甘心屈于人下!就算他对你情真,你若先他一步离世,他就成脱笼猛虎了!你说武曌之后无女皇,他偏偏能做武曌!为了千秋万代,不能冒险啊!我知道你舍不得他,可你是李家儿郎,怎能囿于儿女情长,你得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后世啊!这是你应担之责!”
    第355章 选择
    “责任?祖宗?后世?我要对得起他们、谁又对得起我?”承平苦笑两声,“父亲、母亲,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在平阳,我们第一次吃荔枝么?”
    国公皱紧了眉,国公夫人也是一头雾水,只听承平缓缓道:“我记得很清楚。一年夏天,南边送来几筐荔枝,父亲本说要留着待客、大家等第二天宴请再一起品尝。二哥馋得很、不肯等到明天,魏姨娘在秉过父亲后私下拿了一盘给他,没想被母亲知道。母亲自然不肯落于人后,也拿了一盘回来。
    “那时候我才四岁,只在诗文中读过荔枝,对这个祸国红颜果好奇异常,听说能品尝一下、心里开心极了,都等不得乳娘、自己急急跑到母亲屋里。我记得清清楚楚,屋子里大哥正捏着一个晶莹剔透的果子放进嘴里,那果子不过核桃大小、散发阵阵甜香,知闻着味儿就能想象它的甜美滋味。我兴奋不已,跑到母亲膝前,踮着脚去看桌上的盘子,白瓷盘里只剩了三个铁锈色的果子--母亲忘了我,把荔枝分给大哥和来做客的姨娘母女吃了。”
    国公夫人也皱起眉来,面露不悦。承平继续道:“但我并没有不开心,我本就不得宠,还有三个已经足够了,何况明天还有呢!谁知只剩这三个也不是我的--为了公平,母亲将三个果子分给了在场的三个孩子,一人一颗。”
    “我有点失落,不过还好,毕竟还有一颗,如果不是为着公平、我连这一颗都没有呢!就这一颗我也没吃到嘴里--因我进屋时太过心急忘了请安,母亲罚我第二天才能吃。等就等吧,谁叫我犯了错?谁知第二天来的客人太多、荔枝又被吃得太多,竟不够分了!没办法,我们几个孩子不能再参席、每个客人供给的荔枝由三颗变为两颗,就是这样,仍少一颗……那年,我成了家里唯一没吃到荔枝的人。”
    国公愕然,不由教训:“这么一件琐碎小事你居然记了这么久!就当你说的是真,那时你虽年纪小却也是主人,让客人宾至如归是待客之道、也关系李家颜面,你难道不当让?更何况没有李家也没有这些荔枝,为了李家就是用了你的荔枝又如何!不过一颗小小荔枝,家里也不是只吃了一次,难道你次次都没吃到么?你竟然怨恨在心!”
    承平笑道:“孩儿岂敢怨恨?不过自此之后我猛然明白,我本就非父母爱子、未寄托什么希望、也未承载什么深情,我不过是一个空空的椅子,大家只关心被占着的地方、却不在乎上面坐着谁。不过世情如此,谁都没办法,别人不在乎我,只有自己在乎自己了;家里的荔枝我做不得主、就弄些自己能做主的东西。”承平看着国公夫妇,“我只要自己快乐。”
    国公夫人毫无疼惜,只觉承平矫情又小气,夫人气道:“堂堂男儿气量如此狭小,你可真叫我丢脸!”
    国公也道:“本以为你心怀天下,谁知连一颗小小荔枝都容不下,你已经不是个孩子了!你不要再提这些玉瑕珠颣、毫无意义!我命你休掉赵熹,你若不肯就叫你母亲下旨!此事绝无余地!”
    承平叹了口气:“天下不是荔枝,父亲,你非要父子决裂么?”
    国公夫人怒斥:“承平,你竟然要为了一个双元背弃父母宗族!”
    “早在平阳承平初初向父母表明心意时父亲就要将我逐出家门了,那时承平不惧、现在承平难道会退缩么?”承平站起身来,“父亲,您和母亲既然不愿意要我这个儿子,我们便不谈情、只论事。您在此时发难无非是觉得南征结束、大军未归,赵熹已无用处、拥趸却还未来,您为父、先天占优,朝中又有您旧部,处置赵熹、处置我,都轻而易举。可您难道没想过,南征大胜、我和赵熹名望正盛,朝中群臣真能听您不成?您只看到高岩宋荣声默然不语,怎不想他们为您一手提拔、为何不为您摇旗吶喊!退一万步,就算朝中众臣听从于您,我和赵熹也绝不会任人摆布,我们突出京都、战乱再起,您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宗族么?或者您已下定决心取我一家三口性命!”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9528/232198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