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推荐阅读:陨石坑(师生)、只想要你的保护而已、变心、越想越羞耻就删掉书名了【R18G】、快穿之精液收集系统(nph)、渎神:睡服神女攻略(仙侠1v1)、第九百九十九次、直女闺蜜的按摩棒gl(高h)、噩梦(无限循环,囚禁)、村口那个盲人木匠(乡村小镇,虐男1v1)、
赵熹将头轻轻靠进承平怀中,叹道:“只盼温儿早早了断孽缘、迎娶新人,和淳儿都生个三儿两女、享尽天伦;希望长生下一世仍投胎咱家、再续今生缘分……”
其实长生之死二人早已有了准备,且长生养在慧娘身边少见二人、感情毕竟有限,故二人闻讯虽痛、但也是遗憾怅然居多。尽管如此,二人仍动身回京,想送送这个亲缘浅薄的长孙,谁料刚刚入京、又有信使披白自东南而来--竟是李温丧信。
承平捧着短短书信久久怔愣无言,赵熹遽然起身,急呵厉诘:“温儿才离开京都月余、至琼州不过几日,又是和谈未生战事,怎么会出事!是谁叫你假传消息,又意欲何为!”
信使忙叩头道:“小的怎敢妄言诅咒将军!数日前李将军抵达琼州州府崖余,领亲随入城与琼州县公商讨罢兵议和之事。琼州县公对将军很是欣赏、县公小姐更是钟情将军,本来这事十拿九稳,可不知为何,崖余城忽然戒严、城门紧闭,城外兄弟们猜测城中出事但顾及将军不敢妄动,直到夜里三位兄弟护着将军遗骨突出重围,大家才知将军出事!将军遗骸正在路上,小的先一步至京都向王爷元帅报信!”
赵熹只觉心如刀绞,不由攥住胸口,追问:“是沈家害了我儿?为什么!他们已穷途末路、就算不肯投降也该挟我儿为人质,那沈小姐既然喜欢我儿又怎会痛下杀手!”
信使道:“听护送将军遗骸的兄弟说,是因为将军拒绝了沈家求婚、沈家污蔑将军出尔反尔,沈小姐因爱生恨、忽然暴起刺杀,将军反应不及、竟叫她得逞……将军亲卫拼死才将将军遗体送出,出城的三位兄弟除一人外全都重伤去世,明武堂宋天也丧命城中……元将军已下令攻打崖余城,必会为将军报仇,请王爷、元帅节哀!”
赵熹不愿相信,可信使说得清楚明白、不由他不信,他觉得心被狠狠咬下一块、腹部的旧伤又隐隐作痛,他躬下身闭上双眼,李温笑着朝他挥挥手,转身离去。
“温儿、温儿……”
承平这才回过神,挥手叫众人离去,上前紧紧将赵熹抱住,赵熹感受着熟悉的气息、冰冷的身躯又渐渐温暖起来、钻心蚀骨的痛也得以缓解,他睁开眼,才发现承平抱着自己的手正颤抖不止。
赵熹握住承平、回头看他,一向深沉不见波澜的双眼掀起痛苦的狂浪,席卷天地。赵熹反身抱住承平,两人依偎在一起,相互舔舐伤口。
“我会叫人查清楚的。”
过了不知多久,承平忽然道。
赵熹抬起头,追问:“查谁?”
承平顿了顿,道:“这事太突然、太意外,太叫人难以相信!沈家已经有意求和、怎么会因为一桩没有确定的婚事忽然翻脸!亲卫只剩下一个,死无对证,岂不是由他乱说!我要查清楚,查清楚究竟怎么回事、是谁害了我们的温儿!”
赵熹凝视承平:“你怀疑淳儿?”
承平没有说话。
赵熹攥住承平臂膀:“绝不是淳儿!”
“温儿刚找他谈过就出了事,他难道没有嫌疑?”
“他在京都极少出城、哪有能力在琼州做局!自出事后你一直派人监视于他,他有什么动作你怎么会不知道?”
承平垂下眼没有答话,赵熹瞬间明白:“你有事瞒我。”
“我不是瞒你!”承平赶忙解释,“淳儿收买了温儿身边人,可一直都没什么动作,所以我也没放在心上!但现在温儿却出了事……”
赵熹轻轻抚摸承平脸颊:“没事,我知道了,你不会骗我。但即便如此,也绝不会是淳儿!你不是说淳儿已经填上那笔钱了么?若他有害人之心、何必再想方设法弄这些!”
“若是他想做万全打算呢……”
他从来都不满意这两个孩子,李温优柔寡断少魄力、李淳矜骄自负少德行,李温在军中历练无所建树、李淳在朝中学习闯下大祸,相较年轻时的自己和赵熹,这两个孩子根本不像他们所生、全然没有继承父母的优点、反而将李家的毛病学了个十足。前几日和赵熹说起李温的姻缘承平还很是不耐烦,没想到今日,父子已是阴阳两隔。
他还没有成家,还没有自己的血脉!如果自己当初答应了他和沈家的婚事、如果自己没有准他提前离开,如果真的是李淳所为、如果自己没有叫他去试探、如果自己对他们更严厉一些、如果自己能好好教导他们……
他还记得自己满心期待盼望着李温的出生,还记得京都众人欢聚一堂庆贺李温的满月,记得李温的第一步、记得李温的第一句、记得李温在赵熹怀里朝自己笑的样子;记得李淳出生时京都动乱的紧张、记得终于见到李淳母子平安的欣喜,记得李淳闯的祸、记得李淳撒的娇、记得李淳在李温怀里依依不舍地送别自己和赵熹--
他不满意这两个孩子。
他很喜欢这两个孩子。
他和赵熹的孩子。
承平无法接受李温的离世,更无法接受李淳弑兄的可能,这一切本可以避免,都因为自己、全因为自己。
“承平!”赵熹搂住承平,将他揽进自己怀里,“温儿的死是沈家的错,不怪淳儿、更不怪你。我会喊韩东来查,你别管了,好好睡一觉吧……”
承平倚在赵熹怀中,滚下热泪。
第350章 后事
谁都没想到,因丧子之痛病重的是泰然如山的承平。其实也可以理解,自国公让位于承平由其摄政已有十余年之久,这些年承平宵衣旰食夙夜在公,晓光未现就从平园到皇宫处理政务、直至暮色深浓才回到家中,日日夜夜年复一年从无懈怠,就是赵熹生命垂危、他一意孤行奔至长明,大悲大喜后还是兢兢业业批阅政事、甚至没能多缓上一天。承平又不好酒色、不喜博戏,想着赵熹画些不堪入目的画便是他唯一的消遣,累积的疲惫和辛劳一朝爆发、病势如山倒。
其实长生之死二人早已有了准备,且长生养在慧娘身边少见二人、感情毕竟有限,故二人闻讯虽痛、但也是遗憾怅然居多。尽管如此,二人仍动身回京,想送送这个亲缘浅薄的长孙,谁料刚刚入京、又有信使披白自东南而来--竟是李温丧信。
承平捧着短短书信久久怔愣无言,赵熹遽然起身,急呵厉诘:“温儿才离开京都月余、至琼州不过几日,又是和谈未生战事,怎么会出事!是谁叫你假传消息,又意欲何为!”
信使忙叩头道:“小的怎敢妄言诅咒将军!数日前李将军抵达琼州州府崖余,领亲随入城与琼州县公商讨罢兵议和之事。琼州县公对将军很是欣赏、县公小姐更是钟情将军,本来这事十拿九稳,可不知为何,崖余城忽然戒严、城门紧闭,城外兄弟们猜测城中出事但顾及将军不敢妄动,直到夜里三位兄弟护着将军遗骨突出重围,大家才知将军出事!将军遗骸正在路上,小的先一步至京都向王爷元帅报信!”
赵熹只觉心如刀绞,不由攥住胸口,追问:“是沈家害了我儿?为什么!他们已穷途末路、就算不肯投降也该挟我儿为人质,那沈小姐既然喜欢我儿又怎会痛下杀手!”
信使道:“听护送将军遗骸的兄弟说,是因为将军拒绝了沈家求婚、沈家污蔑将军出尔反尔,沈小姐因爱生恨、忽然暴起刺杀,将军反应不及、竟叫她得逞……将军亲卫拼死才将将军遗体送出,出城的三位兄弟除一人外全都重伤去世,明武堂宋天也丧命城中……元将军已下令攻打崖余城,必会为将军报仇,请王爷、元帅节哀!”
赵熹不愿相信,可信使说得清楚明白、不由他不信,他觉得心被狠狠咬下一块、腹部的旧伤又隐隐作痛,他躬下身闭上双眼,李温笑着朝他挥挥手,转身离去。
“温儿、温儿……”
承平这才回过神,挥手叫众人离去,上前紧紧将赵熹抱住,赵熹感受着熟悉的气息、冰冷的身躯又渐渐温暖起来、钻心蚀骨的痛也得以缓解,他睁开眼,才发现承平抱着自己的手正颤抖不止。
赵熹握住承平、回头看他,一向深沉不见波澜的双眼掀起痛苦的狂浪,席卷天地。赵熹反身抱住承平,两人依偎在一起,相互舔舐伤口。
“我会叫人查清楚的。”
过了不知多久,承平忽然道。
赵熹抬起头,追问:“查谁?”
承平顿了顿,道:“这事太突然、太意外,太叫人难以相信!沈家已经有意求和、怎么会因为一桩没有确定的婚事忽然翻脸!亲卫只剩下一个,死无对证,岂不是由他乱说!我要查清楚,查清楚究竟怎么回事、是谁害了我们的温儿!”
赵熹凝视承平:“你怀疑淳儿?”
承平没有说话。
赵熹攥住承平臂膀:“绝不是淳儿!”
“温儿刚找他谈过就出了事,他难道没有嫌疑?”
“他在京都极少出城、哪有能力在琼州做局!自出事后你一直派人监视于他,他有什么动作你怎么会不知道?”
承平垂下眼没有答话,赵熹瞬间明白:“你有事瞒我。”
“我不是瞒你!”承平赶忙解释,“淳儿收买了温儿身边人,可一直都没什么动作,所以我也没放在心上!但现在温儿却出了事……”
赵熹轻轻抚摸承平脸颊:“没事,我知道了,你不会骗我。但即便如此,也绝不会是淳儿!你不是说淳儿已经填上那笔钱了么?若他有害人之心、何必再想方设法弄这些!”
“若是他想做万全打算呢……”
他从来都不满意这两个孩子,李温优柔寡断少魄力、李淳矜骄自负少德行,李温在军中历练无所建树、李淳在朝中学习闯下大祸,相较年轻时的自己和赵熹,这两个孩子根本不像他们所生、全然没有继承父母的优点、反而将李家的毛病学了个十足。前几日和赵熹说起李温的姻缘承平还很是不耐烦,没想到今日,父子已是阴阳两隔。
他还没有成家,还没有自己的血脉!如果自己当初答应了他和沈家的婚事、如果自己没有准他提前离开,如果真的是李淳所为、如果自己没有叫他去试探、如果自己对他们更严厉一些、如果自己能好好教导他们……
他还记得自己满心期待盼望着李温的出生,还记得京都众人欢聚一堂庆贺李温的满月,记得李温的第一步、记得李温的第一句、记得李温在赵熹怀里朝自己笑的样子;记得李淳出生时京都动乱的紧张、记得终于见到李淳母子平安的欣喜,记得李淳闯的祸、记得李淳撒的娇、记得李淳在李温怀里依依不舍地送别自己和赵熹--
他不满意这两个孩子。
他很喜欢这两个孩子。
他和赵熹的孩子。
承平无法接受李温的离世,更无法接受李淳弑兄的可能,这一切本可以避免,都因为自己、全因为自己。
“承平!”赵熹搂住承平,将他揽进自己怀里,“温儿的死是沈家的错,不怪淳儿、更不怪你。我会喊韩东来查,你别管了,好好睡一觉吧……”
承平倚在赵熹怀中,滚下热泪。
第350章 后事
谁都没想到,因丧子之痛病重的是泰然如山的承平。其实也可以理解,自国公让位于承平由其摄政已有十余年之久,这些年承平宵衣旰食夙夜在公,晓光未现就从平园到皇宫处理政务、直至暮色深浓才回到家中,日日夜夜年复一年从无懈怠,就是赵熹生命垂危、他一意孤行奔至长明,大悲大喜后还是兢兢业业批阅政事、甚至没能多缓上一天。承平又不好酒色、不喜博戏,想着赵熹画些不堪入目的画便是他唯一的消遣,累积的疲惫和辛劳一朝爆发、病势如山倒。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9528/2321985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