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推荐阅读:越想越羞耻就删掉书名了【R18G】、五九十、隔壁网黄使用指南(同人女×擦边男)、男配上位记(兄妹1V1)、野风入夜(兄妹骨科)、生路(卧底,np)、静海旖旎(校园高H)、天造地设(公路,1v1)、泛舟、捡到小夫君、
“话不能这样讲,李三赵熹连破青州、胡蒙,势不可挡,如今他们气势正盛,咱们怎么能跟他们硬碰硬!战事一起粮钱如流水,万一真叫赵熹打下一城半城,咱们颜面何存!还是以和为贵啊!”
“你就是懦夫!被一个双元吓破了胆!”
“嘿,赵熹就在北边,听说好武乐斗来者不拒,将军既然如此勇猛不如北上跟他比划比划!”
“都住口!”眼看要吵了起来,黄郡公不耐烦地呵斥众人,“叫你们前来商议,你们竟还吵了起来!”
黄安文上前道:“父亲息怒,诸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不过这大祭、依孩儿之见,还是要去的。如今他们是君、咱们是臣,咱们处境被动、事实都要为他们掣肘,实在大大的不利。既然李隆运想掀了那顶帽子、咱们何不帮他一把!如今李承平和赵熹都不在京都、咱们不如先下手为强、同李隆运商议,咱们同意他另立为君、但咱们再不为臣、同他南北并立。李隆运年岁已大、从燕胶两州之事看,他并不愿多起纷争,咱们的要求他八成会同意,到时候咱们有了名分、自己过咱们的小日子,他在北方如何折腾随他去便是。”
第242章 旧地
黄郡公环视众人,挥了挥手:“罢了,你们的意思我都知道了,都下去吧,安文留下来。”
安文遵命。待众臣离去,黄郡公招招手、将安文叫至座下,这才问:“你在京都许久,咱们州府之中没有比你更了解京都众人的,我问你,几位太妃和大殿下是真心有意让位么?”
黄安文想了想,答:“孩儿离京时大殿下尚且年幼、心性未定,后来又一直被李承平养在身边,他不过是一傀儡任人摆布,也无所谓是否真心;荣太妃倒是争强好胜,可她毕竟是李家女儿,眼看大殿下继位无望、索性讨好娘家也是有的;至于舒太妃,性子温温婉婉、又出身卑贱,在宫中并不显眼,这些年一直居住在京外行宫,她态度如何,还真不好揣测。可太妃也好大殿下也好,不过老弱妇孺,难道能扭转乾坤么?”
黄郡公攥住扶手:“这么多年李隆运凭什么稳坐代国之位、凭什么叫四方朝拜于他,无非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中华汉族向来喜团圆、厌分裂,南北并立、划江而治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就算国公同意,待十年二十年李承平继位,也绝不会维持,南北之间终有一战。既然如此,咱们若能保有先机,便再好不过!”
“父亲的意思是?”
“李唐八百年前就败了,可朝廷依然坚持到了现在,天下依然有许多支持皇帝、支持大殿下登位之人,这些人以前为李隆运所用,如今李隆运要反、这些人为何不能为我所用呢!便如陶希仁,他沐浴皇恩几十载、又深研儒家经典,我不信他能轻易背叛皇室!以前是为保大殿下性命,如今大殿下长大成人、他难道毫无波澜?他乃大殿下恩师,他的话,大殿下一定会听,若你能劝得他投靠,局势又有变化。”
黄安文犹豫道:“父亲的意思孩儿明白了,孩儿会尽量同保皇派接触。”
黄郡公站起身,拍拍他的肩:“当初年纪小小便将你送去京都,为父也很是不忍,不过那些年对你来说也是一笔财富、叫你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如今几个兄弟中也就只有你最有能力、也最有野心。但安文,你的敌人不是茍安的兄弟们、不是垂垂老矣的我和李隆运,你的敌人是李承平!你避不开,就只有想办法求胜!这次清明大祭就是你的机会!”
黄安文如醍醐灌顶,立刻跪下身来:“孩儿明白,多谢父亲看重,孩儿一定会尽己所能,定不负父亲所望!”
黄郡公颇为满意:“此次由你代我入京,一切事宜有你全权做主,回来之后再报与我即可。放心去做吧,有江州为你撑腰!”
“孩儿遵命!”
程草堂与曹星小酌到午后,又闲聊一会,回到营中已是黄昏,还没更换衣物便有兵卒前来叫他去见黄安文,自然是保护黄安文入京的事。他抬头望了望天,红霞落日瑰丽灿烂,只可惜不能好好欣赏,空负美景。
只愿恩怨早平。
清明为皇帝大祭,除已被除名的秦家之外,其余各州皆来京都祭奠,不过胶州与江州郡公都病重、只派了公子前来,但也排场宏大,尤其是江州,入京时白花铺地、白幡避空,哭嚎之声震天动地,黄安文更是亲自等车吟诵祭文、十步一拜进入京都,引得众民也哭丧祭奠,纷纷表其忠义。
李国公很是不快,可本就以祭奠之名召人前来、人家所作所为并无不妥,反而是积极响应呢!这边还没捋顺心情,那边吴传之又找上门来:他要替他的小姑姑吴丹阳讨个公道。
“自小姑姑去后父亲便一病不起,整日抱着小姑姑幼时的布偶望着府外,念叨着小姑姑死得太惨。国公,您为代国、处事该以公义为先,否则又如何能当各州之长!我吴家的冤屈父亲年前便向您哭诉,您什么时候才肯给我们个结果!”
国公与吴家姑侄并无接触,见吴传之咄咄逼人还真以为是承平等冤枉了他们,但吴丹阳已死、国公无论如何也不会替吴丹阳翻案,便道:“贤侄莫要生气,本公已遣特使前往燕州调查,燕郡公之死确实与吴丹阳脱不了关系,知人知面不知心,吴丹阳又是吴兄和贤侄至亲,一时难以接受也是有的,但吴丹阳之死确实罪有应得,吴兄要交代、燕州也要交代,交代从何而来!贤侄还是劝劝吴兄,叫他想开些吧。”
“你就是懦夫!被一个双元吓破了胆!”
“嘿,赵熹就在北边,听说好武乐斗来者不拒,将军既然如此勇猛不如北上跟他比划比划!”
“都住口!”眼看要吵了起来,黄郡公不耐烦地呵斥众人,“叫你们前来商议,你们竟还吵了起来!”
黄安文上前道:“父亲息怒,诸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不过这大祭、依孩儿之见,还是要去的。如今他们是君、咱们是臣,咱们处境被动、事实都要为他们掣肘,实在大大的不利。既然李隆运想掀了那顶帽子、咱们何不帮他一把!如今李承平和赵熹都不在京都、咱们不如先下手为强、同李隆运商议,咱们同意他另立为君、但咱们再不为臣、同他南北并立。李隆运年岁已大、从燕胶两州之事看,他并不愿多起纷争,咱们的要求他八成会同意,到时候咱们有了名分、自己过咱们的小日子,他在北方如何折腾随他去便是。”
第242章 旧地
黄郡公环视众人,挥了挥手:“罢了,你们的意思我都知道了,都下去吧,安文留下来。”
安文遵命。待众臣离去,黄郡公招招手、将安文叫至座下,这才问:“你在京都许久,咱们州府之中没有比你更了解京都众人的,我问你,几位太妃和大殿下是真心有意让位么?”
黄安文想了想,答:“孩儿离京时大殿下尚且年幼、心性未定,后来又一直被李承平养在身边,他不过是一傀儡任人摆布,也无所谓是否真心;荣太妃倒是争强好胜,可她毕竟是李家女儿,眼看大殿下继位无望、索性讨好娘家也是有的;至于舒太妃,性子温温婉婉、又出身卑贱,在宫中并不显眼,这些年一直居住在京外行宫,她态度如何,还真不好揣测。可太妃也好大殿下也好,不过老弱妇孺,难道能扭转乾坤么?”
黄郡公攥住扶手:“这么多年李隆运凭什么稳坐代国之位、凭什么叫四方朝拜于他,无非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中华汉族向来喜团圆、厌分裂,南北并立、划江而治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就算国公同意,待十年二十年李承平继位,也绝不会维持,南北之间终有一战。既然如此,咱们若能保有先机,便再好不过!”
“父亲的意思是?”
“李唐八百年前就败了,可朝廷依然坚持到了现在,天下依然有许多支持皇帝、支持大殿下登位之人,这些人以前为李隆运所用,如今李隆运要反、这些人为何不能为我所用呢!便如陶希仁,他沐浴皇恩几十载、又深研儒家经典,我不信他能轻易背叛皇室!以前是为保大殿下性命,如今大殿下长大成人、他难道毫无波澜?他乃大殿下恩师,他的话,大殿下一定会听,若你能劝得他投靠,局势又有变化。”
黄安文犹豫道:“父亲的意思孩儿明白了,孩儿会尽量同保皇派接触。”
黄郡公站起身,拍拍他的肩:“当初年纪小小便将你送去京都,为父也很是不忍,不过那些年对你来说也是一笔财富、叫你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如今几个兄弟中也就只有你最有能力、也最有野心。但安文,你的敌人不是茍安的兄弟们、不是垂垂老矣的我和李隆运,你的敌人是李承平!你避不开,就只有想办法求胜!这次清明大祭就是你的机会!”
黄安文如醍醐灌顶,立刻跪下身来:“孩儿明白,多谢父亲看重,孩儿一定会尽己所能,定不负父亲所望!”
黄郡公颇为满意:“此次由你代我入京,一切事宜有你全权做主,回来之后再报与我即可。放心去做吧,有江州为你撑腰!”
“孩儿遵命!”
程草堂与曹星小酌到午后,又闲聊一会,回到营中已是黄昏,还没更换衣物便有兵卒前来叫他去见黄安文,自然是保护黄安文入京的事。他抬头望了望天,红霞落日瑰丽灿烂,只可惜不能好好欣赏,空负美景。
只愿恩怨早平。
清明为皇帝大祭,除已被除名的秦家之外,其余各州皆来京都祭奠,不过胶州与江州郡公都病重、只派了公子前来,但也排场宏大,尤其是江州,入京时白花铺地、白幡避空,哭嚎之声震天动地,黄安文更是亲自等车吟诵祭文、十步一拜进入京都,引得众民也哭丧祭奠,纷纷表其忠义。
李国公很是不快,可本就以祭奠之名召人前来、人家所作所为并无不妥,反而是积极响应呢!这边还没捋顺心情,那边吴传之又找上门来:他要替他的小姑姑吴丹阳讨个公道。
“自小姑姑去后父亲便一病不起,整日抱着小姑姑幼时的布偶望着府外,念叨着小姑姑死得太惨。国公,您为代国、处事该以公义为先,否则又如何能当各州之长!我吴家的冤屈父亲年前便向您哭诉,您什么时候才肯给我们个结果!”
国公与吴家姑侄并无接触,见吴传之咄咄逼人还真以为是承平等冤枉了他们,但吴丹阳已死、国公无论如何也不会替吴丹阳翻案,便道:“贤侄莫要生气,本公已遣特使前往燕州调查,燕郡公之死确实与吴丹阳脱不了关系,知人知面不知心,吴丹阳又是吴兄和贤侄至亲,一时难以接受也是有的,但吴丹阳之死确实罪有应得,吴兄要交代、燕州也要交代,交代从何而来!贤侄还是劝劝吴兄,叫他想开些吧。”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9528/232197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