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推荐阅读:[综英美] 哥谭魔女、越想越羞耻就删掉书名了【R18G】、五九十、隔壁网黄使用指南(同人女×擦边男)、男配上位记(兄妹1V1)、野风入夜(兄妹骨科)、生路(卧底,np)、静海旖旎(校园高H)、天造地设(公路,1v1)、泛舟、
唯一不好的是:“妈,你做得太少了。”
简惠春没好气地瞪他:“你一个只动嘴的,当然不知道做这一盘多费功夫。你当剥虾仁简单啊。这些虾仁都是活剥的,不是放冰箱冻一会儿再剥的。”
冷冻过后的虾仁剥壳会比较容易。
但她追求虾肉的新鲜,现剥现煮。
从活蹦乱跳的鲜虾,到装盘上桌,争取不超过半个小时,讲究的就是一个转瞬即逝。
宁乐意不吱声了。
姜易云开始跟简惠春交流起了厨艺。
简明和简外公也加入群聊。
宁乐意撇撇嘴,埋头吃饭,炫完一碗再一碗。
妈妈做的饭就是好吃!
刚吃完,大黄叼着一只虾仁跳到他腿上,递给他。
宁乐意摸摸它的脑袋:“我吃饱了,你吃吧。”
二黄追过来摇尾巴:“嘤嘤嘤!”
大黄低头看了一眼二黄,把嘴里的虾仁放在桌上:“喵~”
姜易云不太明白:“大黄是坚持让你吃吗?”
宁乐意琢磨了一下,明白了:“不是,是让我打包带走,大黄要留着吃夜宵。”他站起来去看猫饭盆,问简惠春,“妈,你给大黄煮了多少虾仁?”
“大黄二黄一人一碗啊。”简惠春扭头去看,狗饭桌比较矮,一眼就能看到,“二黄都吃完……二黄,把南瓜吃了。”
二黄扭头去看自己的饭盆,再看看简惠春,感觉很无奈,转身去把饭盆里的南瓜吃了。
猫碗放在高处的猫抓板上。
宁乐意走到近前,才看到满满一……半碗虾仁——大黄只吃了半边的虾仁,另外半边还保留着小山堆的形状,真不知道怎么不倒下来的。
“大黄……”宁乐意看了说不出话来,回头看了一眼亲妈,不敢吱声,去厨房拿了个饭盒,给大黄打包虾仁。
什么虾仁难剥才做得少?都是骗人的。
大黄二黄的虾仁加起来都比他们的那盘多。
果然,妈妈偏心!
哼,不跟妈妈好了。
不做一个礼拜妈宝男,他说到做到!
简惠春压根不理会他那点小情绪,听说下周他们要去镐京,还让他带特产:“上次我们出去的时候本来想去镐京的,不过天气转冷了,我们想了想还是先回来了。你这次去衣服多带点,那边比我们这儿冷。哦,对了,记得带点怎么油。”
“怎么油是怎么个油?字怎么写?”宁乐意听得一头雾水。
简惠春也不知道:“哎呀,反正是这个发音,我听一个店主说的。你去当地肯定能买到,说不定满大街都是。”
宁乐意只能拿手机记下发音,到了镐京之后开始满大街找,只有满大街的主食和伪装成点心的主食,压根没什么怎么油。
宁乐意问了当地人也没人知道,最后还是姜易云问了研发中心的人:“泽蒙油,一种泽蒙花炸的油。”
现在各地物资交流还不是那么的便利,尤其是偏山区的地方。
哪怕是问清楚了具体的东西,想要采购到,宁乐意和姜易云还是专门跑了一趟陕北,在那位陕北同事的带领下得到的。
人家坚持不肯收钱,最后宁乐意和姜易云只能给买了许多东西。
拥有大量泽蒙油的阿姨,是这位陕北同事的亲妈,姓李。
李阿姨和简惠春一样,都是对美食抱有极大热情的人,不仅喜欢吃,还喜欢做,手艺特别好。见他们喜欢吃,给他们做了一桌子当地特色菜,当然少不了泽蒙油做的拌面、凉拌菜和花卷。
宁乐意和姜易云吃着都觉得不错。
姜易云对这些特色食物很感兴趣,搞半天算是明白了。
泽蒙花可以理解为一种野葱,到了季节,当地山上很多。
当地人采摘后榨油,用法类似葱油。
“可惜来得季节不对,明年我们过来上山摘泽蒙花。”姜易云对食物的热情还是很大的。
宁乐意对吃的热情也很大,但对自己劳动的兴趣不大:“哦,你去摘,我在山下等你。”
“你就懒吧。”
宁乐意琢磨了一下:“要不你们这儿开个调料工厂?泽蒙油很有特色,本地的秦椒也很有特色,可以做基底来研发出各种辣椒酱之类的。”他还真有这个意思,但他不想自己做,“唉,没人来找我投项目。”
调味料市场其实挺大的。
而且各地风物不同,口味不同,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特色。
伴随着经济发展,许多人也愿意尝试各个地方的特色。
一些地方特色,也伴随着当地人的流动,走向全国各地,全世界各地。
宁乐意这么一说,李阿姨上了心,略微犹豫了一下,问:“娃,你真要投资建厂?”
宁乐意倒也没因为对方一个家庭主妇,就有什么偏见,仔细介绍了一下自己作为投资人的职业:“我不建厂,我只负责出钱。简单来说,李阿姨你现在手头有项目有技术,但是没有钱。我呢,手里面有钱,但是没有项目和技术。我就拿我的钱来给你做项目,等项目做大做强做上市了,我再套现。到时候我当初投给你的钱生了更多的小钱钱。你呢,项目成功也能赚到很多小钱钱。”
李阿姨大概明白了,又问:“那要是项目失败了呢?”
宁乐意很简单地说道:“那就赔钱呗。做生意哪有稳赚不赔的?”
简惠春没好气地瞪他:“你一个只动嘴的,当然不知道做这一盘多费功夫。你当剥虾仁简单啊。这些虾仁都是活剥的,不是放冰箱冻一会儿再剥的。”
冷冻过后的虾仁剥壳会比较容易。
但她追求虾肉的新鲜,现剥现煮。
从活蹦乱跳的鲜虾,到装盘上桌,争取不超过半个小时,讲究的就是一个转瞬即逝。
宁乐意不吱声了。
姜易云开始跟简惠春交流起了厨艺。
简明和简外公也加入群聊。
宁乐意撇撇嘴,埋头吃饭,炫完一碗再一碗。
妈妈做的饭就是好吃!
刚吃完,大黄叼着一只虾仁跳到他腿上,递给他。
宁乐意摸摸它的脑袋:“我吃饱了,你吃吧。”
二黄追过来摇尾巴:“嘤嘤嘤!”
大黄低头看了一眼二黄,把嘴里的虾仁放在桌上:“喵~”
姜易云不太明白:“大黄是坚持让你吃吗?”
宁乐意琢磨了一下,明白了:“不是,是让我打包带走,大黄要留着吃夜宵。”他站起来去看猫饭盆,问简惠春,“妈,你给大黄煮了多少虾仁?”
“大黄二黄一人一碗啊。”简惠春扭头去看,狗饭桌比较矮,一眼就能看到,“二黄都吃完……二黄,把南瓜吃了。”
二黄扭头去看自己的饭盆,再看看简惠春,感觉很无奈,转身去把饭盆里的南瓜吃了。
猫碗放在高处的猫抓板上。
宁乐意走到近前,才看到满满一……半碗虾仁——大黄只吃了半边的虾仁,另外半边还保留着小山堆的形状,真不知道怎么不倒下来的。
“大黄……”宁乐意看了说不出话来,回头看了一眼亲妈,不敢吱声,去厨房拿了个饭盒,给大黄打包虾仁。
什么虾仁难剥才做得少?都是骗人的。
大黄二黄的虾仁加起来都比他们的那盘多。
果然,妈妈偏心!
哼,不跟妈妈好了。
不做一个礼拜妈宝男,他说到做到!
简惠春压根不理会他那点小情绪,听说下周他们要去镐京,还让他带特产:“上次我们出去的时候本来想去镐京的,不过天气转冷了,我们想了想还是先回来了。你这次去衣服多带点,那边比我们这儿冷。哦,对了,记得带点怎么油。”
“怎么油是怎么个油?字怎么写?”宁乐意听得一头雾水。
简惠春也不知道:“哎呀,反正是这个发音,我听一个店主说的。你去当地肯定能买到,说不定满大街都是。”
宁乐意只能拿手机记下发音,到了镐京之后开始满大街找,只有满大街的主食和伪装成点心的主食,压根没什么怎么油。
宁乐意问了当地人也没人知道,最后还是姜易云问了研发中心的人:“泽蒙油,一种泽蒙花炸的油。”
现在各地物资交流还不是那么的便利,尤其是偏山区的地方。
哪怕是问清楚了具体的东西,想要采购到,宁乐意和姜易云还是专门跑了一趟陕北,在那位陕北同事的带领下得到的。
人家坚持不肯收钱,最后宁乐意和姜易云只能给买了许多东西。
拥有大量泽蒙油的阿姨,是这位陕北同事的亲妈,姓李。
李阿姨和简惠春一样,都是对美食抱有极大热情的人,不仅喜欢吃,还喜欢做,手艺特别好。见他们喜欢吃,给他们做了一桌子当地特色菜,当然少不了泽蒙油做的拌面、凉拌菜和花卷。
宁乐意和姜易云吃着都觉得不错。
姜易云对这些特色食物很感兴趣,搞半天算是明白了。
泽蒙花可以理解为一种野葱,到了季节,当地山上很多。
当地人采摘后榨油,用法类似葱油。
“可惜来得季节不对,明年我们过来上山摘泽蒙花。”姜易云对食物的热情还是很大的。
宁乐意对吃的热情也很大,但对自己劳动的兴趣不大:“哦,你去摘,我在山下等你。”
“你就懒吧。”
宁乐意琢磨了一下:“要不你们这儿开个调料工厂?泽蒙油很有特色,本地的秦椒也很有特色,可以做基底来研发出各种辣椒酱之类的。”他还真有这个意思,但他不想自己做,“唉,没人来找我投项目。”
调味料市场其实挺大的。
而且各地风物不同,口味不同,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特色。
伴随着经济发展,许多人也愿意尝试各个地方的特色。
一些地方特色,也伴随着当地人的流动,走向全国各地,全世界各地。
宁乐意这么一说,李阿姨上了心,略微犹豫了一下,问:“娃,你真要投资建厂?”
宁乐意倒也没因为对方一个家庭主妇,就有什么偏见,仔细介绍了一下自己作为投资人的职业:“我不建厂,我只负责出钱。简单来说,李阿姨你现在手头有项目有技术,但是没有钱。我呢,手里面有钱,但是没有项目和技术。我就拿我的钱来给你做项目,等项目做大做强做上市了,我再套现。到时候我当初投给你的钱生了更多的小钱钱。你呢,项目成功也能赚到很多小钱钱。”
李阿姨大概明白了,又问:“那要是项目失败了呢?”
宁乐意很简单地说道:“那就赔钱呗。做生意哪有稳赚不赔的?”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9049/2308946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