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推荐阅读:试婚beta拒绝玛丽苏(np)国民女神穿进肉文中【高H、SM、NP】(正文免费)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炽焰(骨科 校园 1V1)安息日(西幻NPH)天造地设(公路,1v1)我本意其实是爽一晚就走(百合abo)我在耽美文里苟且偷生(1v3)恋爱脑,但强制爱(np,男洁)

    “……”顾芳华啼笑皆非,不想让丈夫继续憋闷气,转移话题,“今日可还要去玉溪村?”
    “这个时候去不赶趟了,晚上回不来,过几日再去吧,不着急,我把陈家再往下摁一摁。”金钱来靠上椅背闭合双眼,眼底下淡淡疲惫,“兔崽子不省心,他早上要是不跑,这时候我带着他已经到玉溪村了……地方是小地方,但是林家家风很正,家里有三个活泼的小娃子。”
    顾芳华起身走到丈夫身边,抬手给他轻揉太阳穴缓解疲惫,“你想让多宝跟那三个孩子玩到一块?”
    “近朱者赤,益友良师,兴许这样能掰一掰他的性子。我是真没办法了,多宝已经八岁,再大些就真改不好了。他可以纨绔败家,可以骄纵恣意,但是他不能被人当傻子玩,浑浑噩噩过一辈子。”
    “我听你的,下次启程前跟我说一声,我把多宝看好,亲自送他上马车。”
    金钱来拉下妻子的手,两手交握,轻轻叹了口气。
    金家家大业大,有钱有名。
    他贤妻在侧,唯一操心的就是膝下这根独苗苗。
    若是多宝能在林家受益,林家百相草的生意他可不觊觎半分,甚至金家一半家产送给林家他都愿意。
    林家浑不知陈家受了围剿,也不知道金家发生的这一遭。
    建房如火如荼,转眼数日。
    贾半仙被郁恒死攥着,两人埋头几天时间,用古星配出了趋近完美的配方,暂时压制住了小太子五脏衰竭的速度。
    幸亏有百相茶延缓,让两人多了配药的时间,否则临急临忙用药,效果未必多好。
    “累死道爷了,整这出,一把年纪了好几宿不能好睡,你得亏老子年纪大了人和气不少,不然整死你!”品着杜嬷嬷出品的佳肴,贾半仙半瘫在房间椅子上,嘴里低声放话,看郁恒的眼神没有半点方外人的慈悲。
    郁恒伏低做小异常熟练,“全亏了有师兄在,不然只靠我自己,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给古星配药。”
    “别给我戴高帽,道爷只是个算命为生的老道士,谈报酬吧。”
    “师兄,圣上当初颁下的皇榜一直有效,有寻到古星——者,万贯家财、名利权势皆可得。”
    “我一道士要那些东西作甚?全是狗屁浮云。”砸吧嘴,手一伸,手上立刻有人识相递来百相茶,贾半仙分外满意,“喝了林家这么多百相茶,也没付过银子,罢了,他家里几个撑家的不是瘫就是残,你把他们给治好,算给道爷的酬劳了。”
    “……”郁恒嘴角抽抽,“师兄,不是我不肯,也不是我妄自菲薄,林家老大脸上的疤我能治,林家老三的手我也能治,但是半瞎的眼我真治不了,林家老爷子那儿我更治不了啊。”
    他是大夫没错,是御医也没错,但他不是神仙。
    林家老大的眼睛,是外力导致的眼珠受损,刚受伤的时候就由他接手治疗或还有恢复的可能,如今已经几年过去了,别说他,师兄亲自出手都未必能治好。
    再说林家老爷子,是摔伤脊骨致瘫的,瘫子他真没法治。
    御医要是那么神,皇家也出不了坐轮椅的皇子、王爷!
    第77章有些苦根本没法往外说
    “这是药方,照着药方,以百相茶水煎药,可治愈林家老大眼疾。”
    贾半仙随手扔出张药方,拍在桌子上,“林家老爷子虽然瘫痪了几年,但是脊骨伤处裹覆的经络在回活,碎骨愈活力也很是强盛,施以药谷十九针,半年可起身下床。”
    郁恒,“……”
    郁恒,“师兄,你为什么不直接帮他们治了?”
    让他帮忙,还得教他一遍,多迂回?
    贾半仙斜眼不耐,“说笑话不是?道爷只会看相算命,哪里懂治病医人?我要懂这个,还用得着去求你?低三下四的。”
    “……”求我?低三下四?
    郁恒差点被气笑了,他这个被求的才是低三下四吧?
    愣是没敢生气,还得低三下四挤出笑脸,“师兄教训得是!我回头就去给林家的诊治去,多谢师兄肯指教!”
    桌子上的药方,郁恒收了,放进衣襟里如获至宝。
    不开玩笑,师兄手里出的东西,只要跟医药有关的,一个字都是宝。
    他现在又学到东西了不是?
    贾半仙起身拍拍屁股,慢条斯理离开房间,看到满院子葱葱绿绿的百相草时,心情极好。
    林家的秘密呀。
    在无人医治的情况下,半瞎良久的人瞳色逐渐恢复,瘫痪的老者伤处愈活力蓬勃……唯百相草的功劳。
    便是林家老三手腕残疾,郁恒不帮忙医治,日后也能自己痊愈,只是需要的时间久一点罢了。
    这个地方太有意思。
    贾半仙两手叉腰,听着不远处传来的建房动静,闻着满院子清新气息,笑得慈眉善目像个弥勒佛。
    恰好有白来的地方可住,又有喝不完的百相茶,他暂时不走了。
    这个时间,小太子精神困顿睡下了,右边屋子安静得很。
    倒是堂屋、灶房里有低低人声。
    李素兰跟张翠娥两个年轻妇人,这几日里跟杜嬷嬷混熟了,看嬷嬷对厨艺并不藏着掖着,遂大着胆子,趁嬷嬷有空闲的时候便开口请教。
    三人坐在堂屋里低声说话,气氛融洽和乐。
    灶房里,林婆子将灶头收拾好,又把早上蒸的几个粗面馒头拣进小竹篮盖上布帘,再提上一小壶百相茶,准备出门。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8902/2305265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