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推荐阅读:月亮为证(1v1,校园)、卧底宠妃(高h)、迷香夜影、薄荷绿(父女,强制,H)、五九十、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镀金雀、母胎单身的我,穿进狗血小黄书里了(简)(H)、捡到小夫君、野风入夜(兄妹骨科)、
不过,春兰怎么知道这么隐秘的事?
春兰解释道:“上次我听瑞太常在身边的婢女兰花说,小桃是周德安的侄女,当初选宫女没选上,周大总管本来要朝内务府塞钱的,结果太后一句话,把她调进了自己宫中,后来过了一阵子,康熙爷让太后协理六宫,说是小桃会些厨艺,就把她安排进了御膳房,先帝一走,她又辗转进了寿膳房……”
“您想想看,寿膳房是谁的地盘?”
那不用说,寿膳房本就是专门伺候太后的。
这样就很明显了。
只是,小桃是周德安的侄女这一点,是苏沐瑶没想到的。
如果说,小桃做的这些事,周德安不知情的话,或许她可以借此为把柄,要挟周德安帮她做事?
对于拉周德安下水,苏沐瑶一点儿心理负担都没有。
反正周德安也不是什么好人。
若不是她长脑子,早在去年冬天,她和云墨就死在乾西四所了,倘若是冻死,主要原因就是周德安送的那一多半潮湿掺水的木炭。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小桃为太后工作,她被太后要挟,小桃是周德安侄女,小桃身份有问题,周德安也得倒霉。
所以她反向要挟周德安。
正常,正常。
不过,她得想办法先好好的试一试周德安了,万一他也是太后的人,事情弄不成,她反露了马脚,那就不好了。
这是一件事。
春兰又道:“小桃说,明天晌午她还会过来给您送点心。”
那这就是十四王要她回信的意思了。
苏沐瑶不禁有些发愁。
刚还想拖几天,但现在想拖也没得拖了。
她要怎么回十四王?
不答应?肯定不行,太后那事她还没想出解决办法呢。
表面上答应?也不行的,只要你这封信到了人家的手中,这就是私相授受的证据。
万一十四王翻脸或者倒霉,留在他手里的这封信,就足够把她拉下水了。
春兰倒是出了一个主意:“主子,何不换一种笔迹?”
只要字迹不一样,否认就是,还怕什么。
苏沐瑶不禁苦笑,她也想换啊,但也不行。
十四王和原主曾经来往很密切,知道她的笔迹。
不答应是死,答应也是死。
苏沐瑶长长叹了一口气,道:“算了,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先稳住十四王那边的人再说。”
第91章
苏沐瑶想稳,可允禵那边,却不肯给她稳的机会。
不止是他,朝中整个雍正的反对党,包括八王、九王、十王他们,最近都开始蠢蠢欲动了。
而这一变化,来自于雍正最新的一道旨意。
大概意思是说:
如今天气炎热,太后棺椁每日置于冰室中,耗资甚大,反伤太后生前节俭之德。
所以着十四王允禵于二十一日后,扶太后灵柩先去汤山,在汤山地宫中停一个多月,至九月一日,再启程请灵入先陵。1
总之呢,就是不许十四在宫中久留。
雍正这一手,是谁都不曾料到的。
之前朝里传的最真的消息,是年羹尧秋后要返京述职。
允禵和整个八王党,这段日子,正抓紧时间在京操持布置,想来一个守株待兔,瓮中捉鳖。
等年羹尧一回来,软的加上硬的,一定要逼他把手里西北军的大权交出来。
可现在,还没来得及设计年羹尧,自己人这边先出问题了。
若是像之前那样,只是丢了几个支持的臣子也就罢了,但现在是允禵啊。
允禵是他们这群人要保举的新皇,没了他,他们推谁去?九王鲁直,十王粗莽,都不太行,朝臣权贵也不能答应,八王倒是可以,但毙鹰事件时,先帝的一番话,他再上位,形同谋逆。
所以说,各方各面,能和雍正拼一拼的,就是允禵了。
一旦允禵去了汤山,消息封闭,做什么事都不方便。
还有,暗中支持他们的人一看允禵不在京,本来就因为雍正登基有些涣散的人心,更要涣散了。
偏偏现在的时局,雍正强他们弱,只能蛰伏,公然抗旨那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硬碰。
雍正正愁抓不着他们的把柄,将他们一股脑儿给全收拾了呢,他们怎么可能还去递刀子?
为今之计,就是要在二十一日前,将大事做定,即便日后允禵离了京,也不会影响他们这边的形势。
所以,这阵子,后宫形成了一道奇景:
惠音师傅在为太后念经祈福,寿膳房的小桃疯狂去给她送点心。
可见允禵是真着急的不行。
一天到晚的催催催。
好像只要她斗倒年妃,让她惹雍正厌恶,年羹尧手上的西北兵权就能一下子落入他手中一样?
不过,苏沐瑶仔细一盘算,还真有可能。
武将和文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武将的可替代性比较低。
像是文官,每次科举考试都能出一批新人,放在或翰林院、或各部院、或地方历练几年,好一点的就能往上升了。
太平盛世,文官体系中备用的官员很多,卷的不能再卷。
哪怕你官至宰相,国中也能找到几个资历、政绩、综合条件相当的人替换。
但武将就不一样了。
春兰解释道:“上次我听瑞太常在身边的婢女兰花说,小桃是周德安的侄女,当初选宫女没选上,周大总管本来要朝内务府塞钱的,结果太后一句话,把她调进了自己宫中,后来过了一阵子,康熙爷让太后协理六宫,说是小桃会些厨艺,就把她安排进了御膳房,先帝一走,她又辗转进了寿膳房……”
“您想想看,寿膳房是谁的地盘?”
那不用说,寿膳房本就是专门伺候太后的。
这样就很明显了。
只是,小桃是周德安的侄女这一点,是苏沐瑶没想到的。
如果说,小桃做的这些事,周德安不知情的话,或许她可以借此为把柄,要挟周德安帮她做事?
对于拉周德安下水,苏沐瑶一点儿心理负担都没有。
反正周德安也不是什么好人。
若不是她长脑子,早在去年冬天,她和云墨就死在乾西四所了,倘若是冻死,主要原因就是周德安送的那一多半潮湿掺水的木炭。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小桃为太后工作,她被太后要挟,小桃是周德安侄女,小桃身份有问题,周德安也得倒霉。
所以她反向要挟周德安。
正常,正常。
不过,她得想办法先好好的试一试周德安了,万一他也是太后的人,事情弄不成,她反露了马脚,那就不好了。
这是一件事。
春兰又道:“小桃说,明天晌午她还会过来给您送点心。”
那这就是十四王要她回信的意思了。
苏沐瑶不禁有些发愁。
刚还想拖几天,但现在想拖也没得拖了。
她要怎么回十四王?
不答应?肯定不行,太后那事她还没想出解决办法呢。
表面上答应?也不行的,只要你这封信到了人家的手中,这就是私相授受的证据。
万一十四王翻脸或者倒霉,留在他手里的这封信,就足够把她拉下水了。
春兰倒是出了一个主意:“主子,何不换一种笔迹?”
只要字迹不一样,否认就是,还怕什么。
苏沐瑶不禁苦笑,她也想换啊,但也不行。
十四王和原主曾经来往很密切,知道她的笔迹。
不答应是死,答应也是死。
苏沐瑶长长叹了一口气,道:“算了,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先稳住十四王那边的人再说。”
第91章
苏沐瑶想稳,可允禵那边,却不肯给她稳的机会。
不止是他,朝中整个雍正的反对党,包括八王、九王、十王他们,最近都开始蠢蠢欲动了。
而这一变化,来自于雍正最新的一道旨意。
大概意思是说:
如今天气炎热,太后棺椁每日置于冰室中,耗资甚大,反伤太后生前节俭之德。
所以着十四王允禵于二十一日后,扶太后灵柩先去汤山,在汤山地宫中停一个多月,至九月一日,再启程请灵入先陵。1
总之呢,就是不许十四在宫中久留。
雍正这一手,是谁都不曾料到的。
之前朝里传的最真的消息,是年羹尧秋后要返京述职。
允禵和整个八王党,这段日子,正抓紧时间在京操持布置,想来一个守株待兔,瓮中捉鳖。
等年羹尧一回来,软的加上硬的,一定要逼他把手里西北军的大权交出来。
可现在,还没来得及设计年羹尧,自己人这边先出问题了。
若是像之前那样,只是丢了几个支持的臣子也就罢了,但现在是允禵啊。
允禵是他们这群人要保举的新皇,没了他,他们推谁去?九王鲁直,十王粗莽,都不太行,朝臣权贵也不能答应,八王倒是可以,但毙鹰事件时,先帝的一番话,他再上位,形同谋逆。
所以说,各方各面,能和雍正拼一拼的,就是允禵了。
一旦允禵去了汤山,消息封闭,做什么事都不方便。
还有,暗中支持他们的人一看允禵不在京,本来就因为雍正登基有些涣散的人心,更要涣散了。
偏偏现在的时局,雍正强他们弱,只能蛰伏,公然抗旨那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硬碰。
雍正正愁抓不着他们的把柄,将他们一股脑儿给全收拾了呢,他们怎么可能还去递刀子?
为今之计,就是要在二十一日前,将大事做定,即便日后允禵离了京,也不会影响他们这边的形势。
所以,这阵子,后宫形成了一道奇景:
惠音师傅在为太后念经祈福,寿膳房的小桃疯狂去给她送点心。
可见允禵是真着急的不行。
一天到晚的催催催。
好像只要她斗倒年妃,让她惹雍正厌恶,年羹尧手上的西北兵权就能一下子落入他手中一样?
不过,苏沐瑶仔细一盘算,还真有可能。
武将和文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武将的可替代性比较低。
像是文官,每次科举考试都能出一批新人,放在或翰林院、或各部院、或地方历练几年,好一点的就能往上升了。
太平盛世,文官体系中备用的官员很多,卷的不能再卷。
哪怕你官至宰相,国中也能找到几个资历、政绩、综合条件相当的人替换。
但武将就不一样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8638/229568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