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推荐阅读:爱到死、怯春情/为病弱皇兄进补、欢迎进入修罗场游戏[快穿]、[快穿]绝美反派在线训犬、反派黑心莲他掀桌了[快穿]、官骄、惊!听说你们这退休发老婆、仙寥、東方蝴蝶、献祭(人外)、
朱雀、昊文、玄武、白虎、灵门、东海几大势力在云霄的管理下,都被治得服服帖帖,各司其职。
百姓更是歌颂不已,因为在女皇云霄统治下,就连莫邪洲、北荒等蛮荒之地也被开辟得焕然一新,何况中原内陆,更是一片欣欣向荣。
玉面大师兄骆缈见天下已定,便不告而别,不知所踪。临走前,他给我留下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说他要去往蓬莱仙山修道,若是我去寻他,可与他双修。
双修,什么虎狼之辞?果然人不可貌相,这大师兄看着正正经经的,其实比我还变态。
我把信揉成团团,抛去喂鸽子。
我执意远离朝政。云霄亲自来劝说我:“真的不留在皇宫,与朕一道致力于这江山盛世?”我摇头:“云霄堂姐,我不属于朝堂。我留在这儿,也是添乱。”
云霄点头:“也罢。爖,你有自己的主意。”她又意味深长地凝视着我,“你记住,在我眼中,你永远是顶天立地又潇洒的好男儿,莫再因那寒珑为父辈往事耿耿于怀。”她望向远处山峰,神情更增帝王威严之气。
我走了,于白虎山长住,并开始修建我的地宫。我将地宫布置成昔日太子府,将我与胧儿的记忆锁于此中。又在最里面的地道里设置了致命的机关。
且在白虎山中,由白族长做媒,我还娶了九十九个媳妇,都是我自各地搜刮来的俊俏小郎君。他们一个个被我调教的服服帖帖的。
那些个小郎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有着胧儿月牙般的眉眼。不过他们的姿色,与胧儿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我最会享受了,除了在白虎山修建的豪华的地宫,我还在平鹤城搭了一栋别墅,在玄武潭建起避暑山庄,在青龙海田斥巨资造海滨园。每年四季换不同地方度假。
另外,我没事干的时候,便带着我的那九十九个小郎君,招摇过市。我们一行,每次总能轰动整个街市。小贩、行人纷纷探头看热闹,冲着我们指指点点。
我的寿命很长,白发苍苍,快要死了。彼时寒珑已经死了,他死的时候,命人将昔日的同心结还给我。
那个同心结,最初他送给我,后来我抛还给他,如今又回到了我手上。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我提出去见他最后一面,被他拒绝了。
我们这一生都没有和解。
我将同心结剪断,与那幅画放在我墓棺的铁匣中,自己缓缓躺入墓中。
若有来生,也不必再见了。
第33章后记
第二篇小说,似乎又是一个悲剧,毕竟男主与男主没有在一起。但我却觉得这于他们,是最好的结局。他们最后其实都看开了,只是放不下罢了。且两人都是寿终正寝,一个还有九十九房媳妇(俊俏的小郎君们),可风流快活了。
或许一些人看起来什么都有。但更多的,大约是在路途之中,得到一些,也失去一些。
《游龙戏龙》的主题,延续上一篇《灵歌窟》对命运的探讨,人物行走于命运之中,能否走出自己的人生?但这一篇增加了对人物所见世界的颠覆。于主角宋敖爖来说,是父亲英雄形象的幻灭,当然还有韩胧的欺骗。
其中还隐含了一重“双生记”的交错:在一些人(宋敖爖)轻易就获得一切时,一些人(寒珑)在岁月中苦苦挣扎,背负着年少的阴影。仇恨与阴谋,是他们最初的连接。
在《游龙戏龙》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宋明路。他在《灵歌窟》中即已登场,且占据一定分量。到了《游龙戏龙》中,他作为男主父亲,是故事中情仇的始作俑者。我所作小说人物,相对地讲,比较简单、单线条,就算有性格的不同层次,也是伴随着时间而变化。但宋明路这个人物不一样,他同时有仁慈与<a href=https:///tags_nan/quanmouwen.html target=_blank >权谋、狭隘与宽广多重性格,可能是我所创作的最为复杂的角色。他是慈爱的父亲、不渝的丈夫,也可以算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但他亦隐藏了残酷血腥的一面。他过分地赶尽杀绝为昊文王朝的覆灭,埋下端倪。
但这只是我事后对他的评论,倘若小说中的寒珑不想复仇、昊文王朝一帆风顺呢,也就根本不会为昊文王朝的覆灭推寻原因了。所以对宋明路这个人物,我比较唏嘘,但是并不欣赏,因为他活得太累了。不过或许求仁得仁,于明路本身而言,是得偿所愿呢。毕竟有多少人能站在巅峰?
另外,要十分感谢我的每一位读者。在我完结《游龙戏龙》的时候,是我最崩溃的一段时光。从前我虽然知道自己不很优秀,但也觉得自己应该不是最菜的那个。但是事实证明了,是我高估了自己,我就是最菜的那个,没有之一。我一直把自己想象成云霄那样能力爆表、内心强悍的彪悍人物,希望自己也能向她那样所向披靡。但事实上,我更像是拼命扇动翅膀,却怎么也飞不快的笨鸟。我能力衰微、又十分脆弱,还很依赖身边的每一个人。大约真正小孩的人是我吧?虽然我是绝对不会承认的——那个小孩是没有牙齿的,而我的牙齿还是很毒舌的。
在我备受打击,深深emo,哭了哭,哭了再哭的时候,我看到了温暖的留言。虽然是网络的茫茫世界,却让人感受到支撑下去的希望。换言之,并非我成就了我的小说,而是我的小说成就了我,给我一方治愈的天地,让我走出对自我的无限怀疑与否定。
我的每一位读者,向你们郑重道谢!是你们的阅读、评论或建议,支持着我写完了《灵歌窟》与《游龙戏龙》。否则,我很可能就半途而废了,像书柜里还尘封着的零散文稿那样。
百姓更是歌颂不已,因为在女皇云霄统治下,就连莫邪洲、北荒等蛮荒之地也被开辟得焕然一新,何况中原内陆,更是一片欣欣向荣。
玉面大师兄骆缈见天下已定,便不告而别,不知所踪。临走前,他给我留下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说他要去往蓬莱仙山修道,若是我去寻他,可与他双修。
双修,什么虎狼之辞?果然人不可貌相,这大师兄看着正正经经的,其实比我还变态。
我把信揉成团团,抛去喂鸽子。
我执意远离朝政。云霄亲自来劝说我:“真的不留在皇宫,与朕一道致力于这江山盛世?”我摇头:“云霄堂姐,我不属于朝堂。我留在这儿,也是添乱。”
云霄点头:“也罢。爖,你有自己的主意。”她又意味深长地凝视着我,“你记住,在我眼中,你永远是顶天立地又潇洒的好男儿,莫再因那寒珑为父辈往事耿耿于怀。”她望向远处山峰,神情更增帝王威严之气。
我走了,于白虎山长住,并开始修建我的地宫。我将地宫布置成昔日太子府,将我与胧儿的记忆锁于此中。又在最里面的地道里设置了致命的机关。
且在白虎山中,由白族长做媒,我还娶了九十九个媳妇,都是我自各地搜刮来的俊俏小郎君。他们一个个被我调教的服服帖帖的。
那些个小郎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有着胧儿月牙般的眉眼。不过他们的姿色,与胧儿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我最会享受了,除了在白虎山修建的豪华的地宫,我还在平鹤城搭了一栋别墅,在玄武潭建起避暑山庄,在青龙海田斥巨资造海滨园。每年四季换不同地方度假。
另外,我没事干的时候,便带着我的那九十九个小郎君,招摇过市。我们一行,每次总能轰动整个街市。小贩、行人纷纷探头看热闹,冲着我们指指点点。
我的寿命很长,白发苍苍,快要死了。彼时寒珑已经死了,他死的时候,命人将昔日的同心结还给我。
那个同心结,最初他送给我,后来我抛还给他,如今又回到了我手上。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我提出去见他最后一面,被他拒绝了。
我们这一生都没有和解。
我将同心结剪断,与那幅画放在我墓棺的铁匣中,自己缓缓躺入墓中。
若有来生,也不必再见了。
第33章后记
第二篇小说,似乎又是一个悲剧,毕竟男主与男主没有在一起。但我却觉得这于他们,是最好的结局。他们最后其实都看开了,只是放不下罢了。且两人都是寿终正寝,一个还有九十九房媳妇(俊俏的小郎君们),可风流快活了。
或许一些人看起来什么都有。但更多的,大约是在路途之中,得到一些,也失去一些。
《游龙戏龙》的主题,延续上一篇《灵歌窟》对命运的探讨,人物行走于命运之中,能否走出自己的人生?但这一篇增加了对人物所见世界的颠覆。于主角宋敖爖来说,是父亲英雄形象的幻灭,当然还有韩胧的欺骗。
其中还隐含了一重“双生记”的交错:在一些人(宋敖爖)轻易就获得一切时,一些人(寒珑)在岁月中苦苦挣扎,背负着年少的阴影。仇恨与阴谋,是他们最初的连接。
在《游龙戏龙》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宋明路。他在《灵歌窟》中即已登场,且占据一定分量。到了《游龙戏龙》中,他作为男主父亲,是故事中情仇的始作俑者。我所作小说人物,相对地讲,比较简单、单线条,就算有性格的不同层次,也是伴随着时间而变化。但宋明路这个人物不一样,他同时有仁慈与<a href=https:///tags_nan/quanmouwen.html target=_blank >权谋、狭隘与宽广多重性格,可能是我所创作的最为复杂的角色。他是慈爱的父亲、不渝的丈夫,也可以算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但他亦隐藏了残酷血腥的一面。他过分地赶尽杀绝为昊文王朝的覆灭,埋下端倪。
但这只是我事后对他的评论,倘若小说中的寒珑不想复仇、昊文王朝一帆风顺呢,也就根本不会为昊文王朝的覆灭推寻原因了。所以对宋明路这个人物,我比较唏嘘,但是并不欣赏,因为他活得太累了。不过或许求仁得仁,于明路本身而言,是得偿所愿呢。毕竟有多少人能站在巅峰?
另外,要十分感谢我的每一位读者。在我完结《游龙戏龙》的时候,是我最崩溃的一段时光。从前我虽然知道自己不很优秀,但也觉得自己应该不是最菜的那个。但是事实证明了,是我高估了自己,我就是最菜的那个,没有之一。我一直把自己想象成云霄那样能力爆表、内心强悍的彪悍人物,希望自己也能向她那样所向披靡。但事实上,我更像是拼命扇动翅膀,却怎么也飞不快的笨鸟。我能力衰微、又十分脆弱,还很依赖身边的每一个人。大约真正小孩的人是我吧?虽然我是绝对不会承认的——那个小孩是没有牙齿的,而我的牙齿还是很毒舌的。
在我备受打击,深深emo,哭了哭,哭了再哭的时候,我看到了温暖的留言。虽然是网络的茫茫世界,却让人感受到支撑下去的希望。换言之,并非我成就了我的小说,而是我的小说成就了我,给我一方治愈的天地,让我走出对自我的无限怀疑与否定。
我的每一位读者,向你们郑重道谢!是你们的阅读、评论或建议,支持着我写完了《灵歌窟》与《游龙戏龙》。否则,我很可能就半途而废了,像书柜里还尘封着的零散文稿那样。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8355/2286571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