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推荐阅读:恶魔双子(双胞胎兄妹骨科1V1)、试婚、春风雨(纯百)、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西方罗曼】高H合集(强制,乙女,美人受)、[OP]成为被攻略的里番女主、太怕被操所以全点武力值了(np)、越想越羞耻就删掉书名了【R18G】、浮生若梦般的依恋、只想要你的保护而已、
“不曾。”闻行道神色平静,“镇北军大胜而归那日,是我最后一次见他。”
在那之前,方柳不曾透露任何离去之意,他向所有人隐晦地告别,谋划光明前程,悉心叮嘱良多,唯独缺了闻行道。
是留给他的余地。
进一步,是陪伴方柳身侧唯一的那把锋刀;退一步,继续做威风凛凛的镇北将军,呼风唤雨的武林盟主。
第113章 【正文完结】
顾择龄又问:“闻将军可会放下一切去寻他?”
放弃功名利禄前途坦荡,不会后悔曾经可以权倾天下,不必担忧辜负故里乡亲们的期盼,辜负母亲多年辛劳抚育,以至于如他这般踌躇不前。
“会。”闻行道笃定,“但并非此时。”
方柳亦不愿是此时。
————
方柳离开的第三年,北州收复最后一座城池。
战事彻底平定。
多年征战,北邦皇室损失了三位正直年华的皇子,还失了呼延家的几员猛将,可谓损失惨重。无奈之下,北邦王派使者献上皮革良马,向泰安帝低头示弱,以求得短暂和平。
此后,无论是大周还是北邦,都将进行长久的休养生息。
比起北邦,大周这三年虽因战事吃紧,但两军厮杀的沙场在北境之外,故而百姓总体生活顺遂,战事平定不久之后,便会呈现安居乐业之景。
镇北军英勇无畏,名震一时,朝廷赐下封赏无数。
将士们论功行赏加官进爵,当年被征兵的将士拿着积攒的军饷归乡,亦有许多将领选择卸甲归园,回家陪伴多年未见的父母妻儿。
其中便包括镇北将军闻行道。
在闻行道交出虎符之前,朝中许多元老便时常在泰安帝面前进言,劝其尽早收回他手中的兵符,以免其兵权在手不服管教,将来养虎为患。也有人反对,道如今天下初定,闻行道三年来致力于收复疆土,用闻家将的训练方法打造出一支强大的镇北军,此时打压恐怕凉了忠臣良将的心。
众人各抒己见,不曾想,真会有人像当年方柳一般,放弃唾手可得的滔天权势。
莫不是江湖人士皆如此?
如方柳,不争一世之名,不争万世流芳。
不惧后人是否记得名姓。
明新露反倒早有预料,宣闻行道进宫面圣,说道:“既然将军决心解组归田,放弃封王称侯,朕便下旨赐你良田千倾,宅第一座……”
闻行道不卑不亢拒绝:“谢过陛下,但不必了。”
明新露笑了。
“闻将军也不要这些赏赐?”
“携太多身外之物,怕寻到他之时,不愿见我。”
“罢了。”明新露叹惋,“这几年,你可听过江湖中逍遥剑客的故事?”
闻行道答:“略有耳闻。”
逍遥剑客。
一位自在潇洒的大侠,仿佛从天而降现身于江湖之中,平日里云游四方锄强扶弱,除此之外神龙见首不见尾。那人总戴着半遮面的斗笠,因为剑术了得,雷霆出手迅疾如风,往往不待被救之人看清他面容,便已挟持贼人飞身离开。
偶时有人见他侧脸,便又流传出其人颜如敷粉、缥缈出尘,故而才戴斗笠遮掩的说法。
江湖知情人士,都愿相信此人便是曾经的天下第一剑。
——方柳。
这番说法兜兜转转,传到朝堂之上。
近几来,明新露已经许久不曾与人聊起方柳,旁人也默契地不再提及,实际却不曾错过有关于那位的消息。如今,眼见闻行道将放下一切前去追逐,终是忍不住多谈了几句。
明新露问道:“民间虽时常有逍遥剑客的踪影,但待到众人知晓时,他便动身前往下一处地方了,将军可知他如今身在何处?”
“不知。”
“若寻到,替朕向他问好。”
.
闻行道寻他,又不急于寻到他。
循着逍遥剑客的传说,几程山水走走停停,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却无所谓是否留下英雄侠客的美名。瞧他可能看过的花,踏他或许走过的路,去见山间高千尺的银瀑,去见桥边逐鸡鸭的稚童,追寻方柳这一路行走江湖的蛛丝马迹。
如此,并非殊途,终有一日应该同归。
走到一处繁华州府,夜里城中庙会有卖艺人打铁花,火树银花不夜天,便反复想方柳是否来过。
应当来过,他总不吝于驻足欣赏人间美好的光景。
也听过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评书。
——方柳的评书。
方柳曾说,百姓苦的时候会做梦,期望能有英雄天降救自己于水火。
现如今,“方军师”便是那位力挽狂澜的英雄。天下百姓口口相传,道若没有传说中运筹帷幄的方军师,便没有大周朝今日的太平。
据说方军师生了一颗玲珑心,有千般巧计万般谋划;又身负不传世的武功绝学,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当年大周不敌北邦,几乎陷入灭国的境地,方军师忽然现身挽大厦于将倾,成就一番大事之后,又不慕虚名辞官归隐,彻底销声匿迹。
天下将倾时力挽狂澜,海清河晏时仗剑天涯。
万分神异。
方军师的事迹,编做数个版本的曲子与话本,随时间的流逝从流传至大周各地。百姓们并不懂得行军打仗,便按照自己的想法编纂相关的故事,唯一不变的便是《方军师两戏敌军巧夺雍门关》,讲的是其先佯装文弱、再假装中箭,于千军万马中砍下敌军皇子首级一事。
在那之前,方柳不曾透露任何离去之意,他向所有人隐晦地告别,谋划光明前程,悉心叮嘱良多,唯独缺了闻行道。
是留给他的余地。
进一步,是陪伴方柳身侧唯一的那把锋刀;退一步,继续做威风凛凛的镇北将军,呼风唤雨的武林盟主。
第113章 【正文完结】
顾择龄又问:“闻将军可会放下一切去寻他?”
放弃功名利禄前途坦荡,不会后悔曾经可以权倾天下,不必担忧辜负故里乡亲们的期盼,辜负母亲多年辛劳抚育,以至于如他这般踌躇不前。
“会。”闻行道笃定,“但并非此时。”
方柳亦不愿是此时。
————
方柳离开的第三年,北州收复最后一座城池。
战事彻底平定。
多年征战,北邦皇室损失了三位正直年华的皇子,还失了呼延家的几员猛将,可谓损失惨重。无奈之下,北邦王派使者献上皮革良马,向泰安帝低头示弱,以求得短暂和平。
此后,无论是大周还是北邦,都将进行长久的休养生息。
比起北邦,大周这三年虽因战事吃紧,但两军厮杀的沙场在北境之外,故而百姓总体生活顺遂,战事平定不久之后,便会呈现安居乐业之景。
镇北军英勇无畏,名震一时,朝廷赐下封赏无数。
将士们论功行赏加官进爵,当年被征兵的将士拿着积攒的军饷归乡,亦有许多将领选择卸甲归园,回家陪伴多年未见的父母妻儿。
其中便包括镇北将军闻行道。
在闻行道交出虎符之前,朝中许多元老便时常在泰安帝面前进言,劝其尽早收回他手中的兵符,以免其兵权在手不服管教,将来养虎为患。也有人反对,道如今天下初定,闻行道三年来致力于收复疆土,用闻家将的训练方法打造出一支强大的镇北军,此时打压恐怕凉了忠臣良将的心。
众人各抒己见,不曾想,真会有人像当年方柳一般,放弃唾手可得的滔天权势。
莫不是江湖人士皆如此?
如方柳,不争一世之名,不争万世流芳。
不惧后人是否记得名姓。
明新露反倒早有预料,宣闻行道进宫面圣,说道:“既然将军决心解组归田,放弃封王称侯,朕便下旨赐你良田千倾,宅第一座……”
闻行道不卑不亢拒绝:“谢过陛下,但不必了。”
明新露笑了。
“闻将军也不要这些赏赐?”
“携太多身外之物,怕寻到他之时,不愿见我。”
“罢了。”明新露叹惋,“这几年,你可听过江湖中逍遥剑客的故事?”
闻行道答:“略有耳闻。”
逍遥剑客。
一位自在潇洒的大侠,仿佛从天而降现身于江湖之中,平日里云游四方锄强扶弱,除此之外神龙见首不见尾。那人总戴着半遮面的斗笠,因为剑术了得,雷霆出手迅疾如风,往往不待被救之人看清他面容,便已挟持贼人飞身离开。
偶时有人见他侧脸,便又流传出其人颜如敷粉、缥缈出尘,故而才戴斗笠遮掩的说法。
江湖知情人士,都愿相信此人便是曾经的天下第一剑。
——方柳。
这番说法兜兜转转,传到朝堂之上。
近几来,明新露已经许久不曾与人聊起方柳,旁人也默契地不再提及,实际却不曾错过有关于那位的消息。如今,眼见闻行道将放下一切前去追逐,终是忍不住多谈了几句。
明新露问道:“民间虽时常有逍遥剑客的踪影,但待到众人知晓时,他便动身前往下一处地方了,将军可知他如今身在何处?”
“不知。”
“若寻到,替朕向他问好。”
.
闻行道寻他,又不急于寻到他。
循着逍遥剑客的传说,几程山水走走停停,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却无所谓是否留下英雄侠客的美名。瞧他可能看过的花,踏他或许走过的路,去见山间高千尺的银瀑,去见桥边逐鸡鸭的稚童,追寻方柳这一路行走江湖的蛛丝马迹。
如此,并非殊途,终有一日应该同归。
走到一处繁华州府,夜里城中庙会有卖艺人打铁花,火树银花不夜天,便反复想方柳是否来过。
应当来过,他总不吝于驻足欣赏人间美好的光景。
也听过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评书。
——方柳的评书。
方柳曾说,百姓苦的时候会做梦,期望能有英雄天降救自己于水火。
现如今,“方军师”便是那位力挽狂澜的英雄。天下百姓口口相传,道若没有传说中运筹帷幄的方军师,便没有大周朝今日的太平。
据说方军师生了一颗玲珑心,有千般巧计万般谋划;又身负不传世的武功绝学,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当年大周不敌北邦,几乎陷入灭国的境地,方军师忽然现身挽大厦于将倾,成就一番大事之后,又不慕虚名辞官归隐,彻底销声匿迹。
天下将倾时力挽狂澜,海清河晏时仗剑天涯。
万分神异。
方军师的事迹,编做数个版本的曲子与话本,随时间的流逝从流传至大周各地。百姓们并不懂得行军打仗,便按照自己的想法编纂相关的故事,唯一不变的便是《方军师两戏敌军巧夺雍门关》,讲的是其先佯装文弱、再假装中箭,于千军万马中砍下敌军皇子首级一事。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7923/227438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