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禅让

推荐阅读:放弃调教后,ai们全都吻了上来(校园NPH)【哨向nph】如你所见,我是个女大学生重生后我把男主当工具人(复仇文,NPH)生路(卧底,np)吃点肉怎么了【np】鹭鹭无为捡到小夫君快穿:坠神之地(NPH)如是说(先婚)[OP]成为被攻略的里番女主

    书接上集。
    上官云英继续讲故事啊!
    这时五人都埋怨太康,因此叙述大禹的教导而写了歌。
    其中一首说:“伟大的祖先曾有明训,人民可以亲近而不可看轻;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就安宁。我看天下的人,愚夫愚妇都能对我取胜。一人多次失误,考察民怨难道要等它显明?应当考察它还未形成之时。我治理兆民,恐惧得像用坏索子驾着六匹马;做君主的人怎么能不敬不怕?”
    其中第二首说:“禹王的教诲这样昭彰,可你在内迷恋女色,在外游猎翱翔;喜欢喝酒和爱听音乐,高高建筑大殿又雕饰宫墙。这些事只要有一桩,就没有人不灭亡。”
    其中第三首说:“那陶唐氏的尧皇帝,曾经据有冀州这地方。现在废弃他的治道,紊乱他的政纲。就是自己导致灭亡!”
    其中第四首说:“我的辉煌的祖父,是万国的大君。有典章有法度,传给他的子孙。征赋和计量平均,王家府库丰殷。现在废弃他的传统,就断绝祭祀又危及宗亲!”
    其中第五首说:“唉!哪里可以回归?我的心情伤悲!万姓都仇恨我们,我们将依靠谁?我的心思郁闷,我的颜面惭愧。不愿慎行祖德,即使改悔又岂可挽回?”
    五子之歌中的五位王子所居的地方为今花地嘴遗址。
    有诗曰:
    邦惟固本自安宁,临下常须驭朽惊。
    何事十旬游不返,祸胎从此召殷兵。
    酒色声禽号四荒,那堪峻宇又雕墙。
    静思今古为君者,未或因兹不灭亡。
    唯彼陶唐有冀方,少年都不解思量。
    如今算得当时事,首为盘游乱纪纲。
    明明我祖万邦君,典则贻将示子孙。
    惆怅太康荒坠后,覆宗绝祀灭其门。
    仇雠万姓遂无依,颜厚何曾解忸怩。
    五子既歌邦已失,一场前事悔难追。
    五子之歌中体现的民本思想,是华夏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思想资源,是华夏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与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
    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释义为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这一思想反映了统治者的民本思想与清华简之厚父中的民心惟本,厥作惟叶的民本思想一样。
    其他体现民本思想的还有如:
    尚书虞夏书,皋陶谟兴五教、定五礼、立九德、亲九族,坚持公正,刑教兼施等。
    如五教的内容即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
    皋陶的民本思想被夏朝君主做为重要的治国典章并实行,使得国富民强、天下大治。
    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
    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儒家西河学派的创始人子夏在春秋谷梁传中说:民者,君之本也。
    西汉著名政论家与文学家贾谊: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
    唐太宗李世民: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所以,这些故事怎么样啊!”上官云英问道。
    “好,讲的好啊!”
    “再讲个故事啊,没有听够啊!”
    “再讲一个故事。”?西门飘雪说道。
    上官云英继续说道:“我再讲一个故事了啊!”
    在几千年前的夏朝,夏后不降就是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和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才称“帝”。
    夏后不降的全名叫姒降,“不降”是他的谥号。
    不降是夏王泄的儿子,泄病死后,十九岁的不降继位。
    不降登基后,仍施行先王姒泄制定的基本国策,对内加强经济管理,努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对外与周边的夷族方国保持友好往来。
    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
    九苑即嵩山东北,洛河以南的顾县镇、缑氏镇、庞村镇、寇店镇之间这一区域,属于有莘氏故地。
    有莘氏部族与夏王不降所在的夏后氏同为姒姓,他们都是大禹的后裔。
    不降在位的第六年,有莘氏的下层民众掀起了叛乱,夏王不降率军讨伐九苑的叛乱并且取得胜利。
    不降在位的第十八年,他任用夏朝诸侯国豕韦的彭伯为大理,夏朝中央最高司法官,同时任命其弟姒扃为管理国家事务的大臣。
    说到不降的弟弟姒扃,其人以博学多才而著称于世,他对兄长不降忠心耿耿,竭尽全力地辅佐不降。
    不降也非常喜欢这个弟弟,不但让姒扃参与国家大事地决策,最后甚至把王位都传给了他。
    当时夏王朝减免了灾区的岁贡,还动员富裕的诸侯国援助灾区,由于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从而避免了部分地区因天灾引起的恐慌和动乱,稳定了社会局势。
    在此之后数十年,夏朝局势都和谐稳定,百姓们更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不降在位的第三十九年,拜其弟姒扃为相,姒扃开始总揽朝政。
    竹书纪年记载:“不降五十九年,逊位于后扃。”讲的是不降在位的第五十九年,他把皇位禅让给了弟弟姒扃。
    不降在位时间长达五十九年,他成为了夏朝在位时间最长地君主,在夏朝所有君主中也属于比较有作为的。
    他在位的这五十九年里,夏朝版图达到最大。
    其实,不降先后生下了十多个儿子,但他觉得他的儿子们的治国才能都不如弟弟姒扃,为了夏朝和百姓,他便将王位传给了弟弟。
    姒扃多年以来一直在朝中辅佐不降,不降深为器重他,也深知自己死后,恐怕儿子们不会服气,要与姒扃为敌。
    因此,他思来想去,竟在生前就退居二线,把王位传给了弟弟。
    退位十年后,88岁的不降去世,葬于老丘。
    后世之人在评论不降时,称“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之世内禅,惟不降实有圣德。”
    “所以,这些故事怎么样啊!”上官云英问道。
    “好,讲的好啊!”
    “再讲个故事啊,没有听够啊!”
    “再讲一个故事。”?西门飘雪说道。
    上官云英继续说道:“我再讲一个故事了啊!”
    预知后事如何?下集更精彩。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7831/227165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