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重生了,娃都满一岁了/我重生后,世子追妻火葬场了 第79节
推荐阅读:爱到死、怯春情/为病弱皇兄进补、欢迎进入修罗场游戏[快穿]、[快穿]绝美反派在线训犬、反派黑心莲他掀桌了[快穿]、官骄、惊!听说你们这退休发老婆、仙寥、東方蝴蝶、献祭(人外)、
一个小小的手印出现。
“这就是信了,你爹会喜欢的。”
明宣现在只学会握笔,不会写字,沈书仪也没有让他练字。
他不过是个两岁的孩子,太早练字怕伤了手,先认识一些字就挺好了。
至于宋恒越书信的那一句盼回信,沈书仪看到了也只是淡然。
因为她觉得可笑。
她还记得自己曾经十封家书还换不来一封回信的的时候。
刚刚成婚小半年不到,宋恒越就领命驻防边关,沈书仪放心不下,又不想分开,巴巴的跟着去。
可刚去没多久就怀孕了,当时边关比较乱,宋恒越等她胎坐稳,就让她回了京城,她艰难的怀孕,还惦记着在边关的他。
如今想来,好像已经过了半生。
那些回忆早就褪色,藏在她记忆的深处,再也不能让她的心掀起一点点波澜。
沈书仪提笔,只写了一句,家中一切安好。
把这两样装好放入信封。
“谷雨,寄出去吧。”
“对了,去正院给母妃报个平安,顺便问问的母妃有没有话带给世子。”
庆王妃倒是无话,旁边的庆王想了一会儿,提笔写了一封信。
等谷雨走后。
庆王叹了一口气。
“阿恒这一趟不太安生呀。”
庆王妃眼皮一跳,看他一眼。
“既然不安生,那你还坐着干什么?”
庆王端起茶杯的手瞬间放下,觉得自己有一些冤枉。
“阿烟,我怎么可能不管他,他去之前,我已经给他安排好了人,这昨日,又给他安排了一批人过去。”
“你放心,这次虽然形势严峻一些,可功劳也是实打实的。”
“而且,三皇子也在,皇上自然不可能不管,纵然是危险一些,但也不会有性命之忧。”
庆王妃睨他一眼,面色一缓。
“嗯,那就好。”
江南的宋恒越办完差事,看向风雷。
风雷默默的摇摇头。
宋恒越就知道今日又没有收到沈书仪的来信了。
三皇子盯着他看了几眼,揶揄开口。
“阿恒,你这样可不行呀,怎么连信都收不到。”
甩甩自己手里的信纸,“看看,我这可是五六封呢,看都看不完。”
宋恒越默默地看他几眼。
“又没有三皇子妃的,你白嘚瑟。”
三皇子一噎,“你怎么知道没有。”
宋恒越翻了个白眼,拉拉袍角坐下,嘴里说“猜的。”
这些信封五花八门,可皇子妃所用的信纸是有形制的。
三皇子默默半晌,“这次出来可真是逮着了好多蛀虫呢。”
宋恒越冷冷一笑,接话。
“国之蛀虫,应而灭之。”
三皇子灿烂的笑容中也透露出无限的冷意。
“是啊,你说的对。”
第81章 这几年你可曾受了委屈?
六月初,长曦大长公主和其夫老理国公从云州休养回京。
还在京都的理国公夫人和沈观棋夫妇,沈书仪全部在城门口翘首以盼。
理国公夫人秦氏问了一下时辰,沈书仪扶着她。
“舅母不要着急。”
秦氏应声回眸,露出慈爱的笑容,“书仪啊,你去坐一会儿吧。”
沈书仪哪里能让长辈独自在这儿等着,只道。
“舅母去坐着休息会儿吧,这会子天还早,估摸着还要一会儿的。”
“哥哥已经去接了,接到人会派人来给我们送信的。”
说着,沈书仪就轻轻地扶着秦氏的臂膀,把她往搭起的棚子里带。
里面现在正坐着陈氏,见两人进来,赶忙起身。
“舅母,快坐。”
秦氏面色温柔,走过去拉着陈氏,“好孩子,不必多礼,你应该多坐坐的。”
沈书仪眼眸里闪过揶揄,秀美的玉面上浮现出笑容如同百合盛开,把她们二人安坐下来。
“舅母和嫂嫂都该休息。”
陈氏看着她的笑容脸上一羞,“嗯。”
秦氏端着丫鬟送上来的冰酪喝了一口,缓了一下身上的热气,“书仪,你快尝尝。”
“水心,你也放心尝尝,你那盏是放在冰鉴里冰过的,只放进去了一会儿,带一点凉气。”
“你这肚刚满三月,你该在家中休息着的,观棋这小子做事就是毛毛糙糙的,怎么能把你带来。”
陈氏连忙摇头,“舅母言重了。”
她脸上露出一点不好意思和真诚。
“这也不是头一个了,不必小心翼翼的,更何况外祖母和外祖父回京是大事儿,公爹和婆母如今又不在京城,我身为小辈哪里能安坐家中。”
秦氏轻轻拍了拍她的手,“都是一家人,又何必说两家话。”
几人就着家常说了一会儿,就有小厮快马来报,说是大长公主和老理国公距离京城只有一里地了。
秦氏赶忙带着陈氏和沈书仪整理衣裳,这才走出棚子,恭恭敬敬地站在城门外。
大长公主的仪仗远远的出现在路口,沈书仪扶着大嫂又跟着秦氏往前迎了一点。
不多时,仪仗停下,中间那华丽的马车掀开。
露出里面的长曦大长公主和老理国公何中远,马车旁边跟着沈观棋和何近舟。
他们二人下马,沈观棋候在马车旁,何近舟迎了过来。
秦氏的手微微颤抖着,脸上露出笑容,却也带了一丝泪意,何近舟刚刚走近就跪了下去。
沈书仪和陈氏侧身一避。
“孩儿不孝,这几年不能侍奉母亲膝下。”
秦氏一把捞起他,在他脸上打量了一瞬,见他虽然憔悴,但是很精神。
“我儿孝敬祖父祖母就是最好的。”
说罢就往停下的马车那边走,何近舟跟沈书仪陈氏微微见礼,一群人很快就到了马车边上的。
哗啦啦的跪了下去。
“拜见外祖父外祖母/祖父祖母/父亲母亲。”
长曦大长公主已经六十多岁,发鬓上已然生了一些华发,却不见迟暮,威严端庄的脸上露出些许笑容。
“不必多礼,快起吧。”
老理国公矫健的下了马车,向秦氏点头。
“这几年辛苦你了。”
秦氏赶紧欠首,恭敬的回话。
“是儿媳该做的。”
看看还在行礼的外孙,他微微摇头,看向那相携跪着的姑嫂二人。
“陈氏也快起吧,你如今身子不便。”
“书书,几年不见外祖,你怎么越来越多礼了,快快起来,今日外祖给你带了礼物。”
沈书仪抬头,露出娇俏的笑容也站了起来。
把陈氏扶稳,才小走两步,站到外祖旁边,轻轻地撒娇。
“外祖父,您可终于回来,书书可想你了。”
“本是该带明宣来见您和外祖母的,可您早早就给了信,不准让他们来晒着。”
何中远哈哈大笑,摸摸外孙女的头发,又看着她高鬓云从,心中叹气。
“你啊,莫不是吃孩子们的醋了?”
“去吧,见你外祖母去。”
安抚好外孙女,何中远才眉头一挑,“观棋啊,你还跪着干什么。”
“这就是信了,你爹会喜欢的。”
明宣现在只学会握笔,不会写字,沈书仪也没有让他练字。
他不过是个两岁的孩子,太早练字怕伤了手,先认识一些字就挺好了。
至于宋恒越书信的那一句盼回信,沈书仪看到了也只是淡然。
因为她觉得可笑。
她还记得自己曾经十封家书还换不来一封回信的的时候。
刚刚成婚小半年不到,宋恒越就领命驻防边关,沈书仪放心不下,又不想分开,巴巴的跟着去。
可刚去没多久就怀孕了,当时边关比较乱,宋恒越等她胎坐稳,就让她回了京城,她艰难的怀孕,还惦记着在边关的他。
如今想来,好像已经过了半生。
那些回忆早就褪色,藏在她记忆的深处,再也不能让她的心掀起一点点波澜。
沈书仪提笔,只写了一句,家中一切安好。
把这两样装好放入信封。
“谷雨,寄出去吧。”
“对了,去正院给母妃报个平安,顺便问问的母妃有没有话带给世子。”
庆王妃倒是无话,旁边的庆王想了一会儿,提笔写了一封信。
等谷雨走后。
庆王叹了一口气。
“阿恒这一趟不太安生呀。”
庆王妃眼皮一跳,看他一眼。
“既然不安生,那你还坐着干什么?”
庆王端起茶杯的手瞬间放下,觉得自己有一些冤枉。
“阿烟,我怎么可能不管他,他去之前,我已经给他安排好了人,这昨日,又给他安排了一批人过去。”
“你放心,这次虽然形势严峻一些,可功劳也是实打实的。”
“而且,三皇子也在,皇上自然不可能不管,纵然是危险一些,但也不会有性命之忧。”
庆王妃睨他一眼,面色一缓。
“嗯,那就好。”
江南的宋恒越办完差事,看向风雷。
风雷默默的摇摇头。
宋恒越就知道今日又没有收到沈书仪的来信了。
三皇子盯着他看了几眼,揶揄开口。
“阿恒,你这样可不行呀,怎么连信都收不到。”
甩甩自己手里的信纸,“看看,我这可是五六封呢,看都看不完。”
宋恒越默默地看他几眼。
“又没有三皇子妃的,你白嘚瑟。”
三皇子一噎,“你怎么知道没有。”
宋恒越翻了个白眼,拉拉袍角坐下,嘴里说“猜的。”
这些信封五花八门,可皇子妃所用的信纸是有形制的。
三皇子默默半晌,“这次出来可真是逮着了好多蛀虫呢。”
宋恒越冷冷一笑,接话。
“国之蛀虫,应而灭之。”
三皇子灿烂的笑容中也透露出无限的冷意。
“是啊,你说的对。”
第81章 这几年你可曾受了委屈?
六月初,长曦大长公主和其夫老理国公从云州休养回京。
还在京都的理国公夫人和沈观棋夫妇,沈书仪全部在城门口翘首以盼。
理国公夫人秦氏问了一下时辰,沈书仪扶着她。
“舅母不要着急。”
秦氏应声回眸,露出慈爱的笑容,“书仪啊,你去坐一会儿吧。”
沈书仪哪里能让长辈独自在这儿等着,只道。
“舅母去坐着休息会儿吧,这会子天还早,估摸着还要一会儿的。”
“哥哥已经去接了,接到人会派人来给我们送信的。”
说着,沈书仪就轻轻地扶着秦氏的臂膀,把她往搭起的棚子里带。
里面现在正坐着陈氏,见两人进来,赶忙起身。
“舅母,快坐。”
秦氏面色温柔,走过去拉着陈氏,“好孩子,不必多礼,你应该多坐坐的。”
沈书仪眼眸里闪过揶揄,秀美的玉面上浮现出笑容如同百合盛开,把她们二人安坐下来。
“舅母和嫂嫂都该休息。”
陈氏看着她的笑容脸上一羞,“嗯。”
秦氏端着丫鬟送上来的冰酪喝了一口,缓了一下身上的热气,“书仪,你快尝尝。”
“水心,你也放心尝尝,你那盏是放在冰鉴里冰过的,只放进去了一会儿,带一点凉气。”
“你这肚刚满三月,你该在家中休息着的,观棋这小子做事就是毛毛糙糙的,怎么能把你带来。”
陈氏连忙摇头,“舅母言重了。”
她脸上露出一点不好意思和真诚。
“这也不是头一个了,不必小心翼翼的,更何况外祖母和外祖父回京是大事儿,公爹和婆母如今又不在京城,我身为小辈哪里能安坐家中。”
秦氏轻轻拍了拍她的手,“都是一家人,又何必说两家话。”
几人就着家常说了一会儿,就有小厮快马来报,说是大长公主和老理国公距离京城只有一里地了。
秦氏赶忙带着陈氏和沈书仪整理衣裳,这才走出棚子,恭恭敬敬地站在城门外。
大长公主的仪仗远远的出现在路口,沈书仪扶着大嫂又跟着秦氏往前迎了一点。
不多时,仪仗停下,中间那华丽的马车掀开。
露出里面的长曦大长公主和老理国公何中远,马车旁边跟着沈观棋和何近舟。
他们二人下马,沈观棋候在马车旁,何近舟迎了过来。
秦氏的手微微颤抖着,脸上露出笑容,却也带了一丝泪意,何近舟刚刚走近就跪了下去。
沈书仪和陈氏侧身一避。
“孩儿不孝,这几年不能侍奉母亲膝下。”
秦氏一把捞起他,在他脸上打量了一瞬,见他虽然憔悴,但是很精神。
“我儿孝敬祖父祖母就是最好的。”
说罢就往停下的马车那边走,何近舟跟沈书仪陈氏微微见礼,一群人很快就到了马车边上的。
哗啦啦的跪了下去。
“拜见外祖父外祖母/祖父祖母/父亲母亲。”
长曦大长公主已经六十多岁,发鬓上已然生了一些华发,却不见迟暮,威严端庄的脸上露出些许笑容。
“不必多礼,快起吧。”
老理国公矫健的下了马车,向秦氏点头。
“这几年辛苦你了。”
秦氏赶紧欠首,恭敬的回话。
“是儿媳该做的。”
看看还在行礼的外孙,他微微摇头,看向那相携跪着的姑嫂二人。
“陈氏也快起吧,你如今身子不便。”
“书书,几年不见外祖,你怎么越来越多礼了,快快起来,今日外祖给你带了礼物。”
沈书仪抬头,露出娇俏的笑容也站了起来。
把陈氏扶稳,才小走两步,站到外祖旁边,轻轻地撒娇。
“外祖父,您可终于回来,书书可想你了。”
“本是该带明宣来见您和外祖母的,可您早早就给了信,不准让他们来晒着。”
何中远哈哈大笑,摸摸外孙女的头发,又看着她高鬓云从,心中叹气。
“你啊,莫不是吃孩子们的醋了?”
“去吧,见你外祖母去。”
安抚好外孙女,何中远才眉头一挑,“观棋啊,你还跪着干什么。”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7813/2271385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