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推荐阅读:替身白月光她貌美如花[nph]挣脱 (gl futa)風月录试婚五九十发情期(兄妹abo)捕杀欲念NPH炽焰(骨科 校园 1V1)和老婆酿酿酱酱(高H 1v1)【强制np】人生存盘失效后

    “……倒也不必了。”
    他原以为这是一个武功高强、为祸百姓的妖道,结果是一个本门心法《房中术》的搞笑道士,倒不好喊打喊杀了。
    “左道长还会什么?医术?炼丹?天文?地理?《淮南万毕术》?”友若兄不会真的送个人来搞笑啊。
    “不过小道尔,”左慈满屋狼狈逃窜,开口居然还挺傲,“阴阳方是通天正道!”
    好的、明白了。
    “可会炼琉璃?”见左慈撇嘴,荀柔当即道,“若能炼得,我就将第一卷出借。”
    左慈脚步一顿,“也……不是不可……你真的不想学”
    冰冷的剑尖抵住他眉心,将话打断。
    友若兄的两个惊喜过后,再开亲哥信件,知道不过是每袋用咸鱼掩盖货物,荀柔心静如水。
    不就是盲盒嘛,哪赶得上友若兄,快递来的两个人类高质量刺头。
    明天再拆吧,心累。
    作者有话要说:
    注:左慈擅长房中术,是曹植《辩道论》说的:)。
    第186章 珍礼
    夜晚不适合庞大的拆快递活动,但荀柔将两位兄长寄给他的信都读完。
    亲哥荀斐对他刺杀董卓的行为既震惊且愤怒,用一封措辞严厉的书信训斥,问他是否觉得自己武功绝世,忘记还有亲人兄弟,并十分断定,他自幼所读的诗书全都白学了,否则绝不会干出这种事情。
    有鉴于他哥远在千里之外,无法面斥,这封信的威力被大大降低。
    荀柔一边看一边忍不住傻笑,只觉得兄长或气急败坏、或阴阳怪气的语气非常亲切,令人怀念。
    除此之外,两箱信件中带来的中原信息,就不那么愉快了。
    整个中原地区,如今就像一个漩涡沼泽,充斥着野心、怀疑、背叛、欺骗、仇恨、利益,虽然大规模的战斗只发生过一次,但小规模的冲突不时发生,彼此关系错综复杂。
    这固然在荀柔意料之内,但想到无数百姓被裹挟其中,不得自主,只能默默承受乱世的灾祸,还是让他忍不住叹息。
    翌日,他仍然起得很早,平日的晨间锻炼环节,改为拆取礼物。
    兄长在信中表示,出于安全考虑,所有礼物都塞在“真”咸鱼堆里。
    荀柔把袖子一层一层叠起来,将手伸进咸鱼堆里摸索。
    被拨出来得咸鱼哗啦哗啦落地,圆溜溜的死鱼眼瞪出五彩斑斓的黑。
    荀柔很快摸到一个细绳编织的网,费力的将东西拖出来,一看不由愣住了。
    网兜不大,沉甸甸坠手,塞满大大小小的贝壳四五十枚,脏兮兮的附着干涸的海草或者泥沙。
    他很快回过神来,将其放在地上,拿出一枚扒开。
    已死的贝壳没有张阖力,轻而易举就掀开来。
    绚丽却柔和的珠光,顿时在眼前绽现。
    拇指肚大小的圆润珍珠,**涸的肉质半裹沾在贝壳底部,却丝毫不损其光泽与颜色。
    珍珠,珍者,宝也。
    从诞生起,珍珠就是人类心中的珍宝。
    在尚未征服大海的年代,海中珍珠更是难以用价格评估的宝物。
    想起当初他给亲哥的,毫不靠谱的那叠建议,荀柔忍不住猜测这是人工养殖的吗?
    反正他看不出来。
    看不出就看不出,仅这一袋、这一袋……虽不清楚珠宝市价,但从过去他收礼情况估计,这绝对老值钱了!
    比那几十车的铜钱粮草加起来还值钱。
    难怪费这般力气掩藏,若是让人知道,即使典韦这样的武功,也难顺利将东西送来长安。
    “……要都是……”回首看向对满库的麻袋,荀柔简直要流口水,“发……发财了!”
    军费、粮草、战马、教育、人才、迁移百姓、工匠俸禄、科研投资……只要有钱,可以说啥都能有。
    荀柔登时干劲十足,很快从咸鱼堆扒出数袋珍珠,还有红珊瑚、砗磲贝、玛瑙石、玳瑁龟,以及虽然装在盒子里保存完好,但完全被咸鱼腌入味的几根人参、鹿茸。
    故当戏茂,沐浴熏香、端正衣冠,随府中侍从前往拜见时,看见的就是个衣冠不整,熏得一身咸鱼味,并将胳膊伸进咸鱼里搅和的荀太尉。
    侍从对自家主君当前仪容感到局促,一时间不知是否该上前禀告,反倒是戏茂只轻轻扬了扬眉梢,上前见礼。
    “拜见太尉。”
    “用过朝食么?”荀柔将手从咸鱼里收回来,袖子一抖落下。
    “尚未。”
    “一道吧。”荀柔邀请。
    “固所愿也。”戏茂欠身一笑。
    荀柔回屋换过衣衫梳洗后,早饭牛乳和羊脂饼已经摆好。
    与府中一众官二代青年不同,已至中年的戏志才不止饱读诗书,通文法、知军事,还曾数年游历中原,对时事之弊、天下局势、百姓疾苦有相当深刻的体会,对盘踞中原的豪强士族十分反感,不吝尖刻之词。
    对他以汉朝大义控制天下局势行为十分赞赏,认为这是“超人之先机”,天下诸侯无人能出其右。
    一盏稀粥的工夫,就被夸成“超人”,荀柔觉得很钛。
    “袁本初身出名门,四世三公,以得人为名,于董卓之时,不敢任事,远逃出京,弃其利而就弊,知此人空怀大志,却不辨是非轻重,若守一地还勉强可支,若得众反陷于危境,非能天下。”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7713/226963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