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推荐阅读:恶魔双子(双胞胎兄妹骨科1V1)、试婚、春风雨(纯百)、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西方罗曼】高H合集(强制,乙女,美人受)、[OP]成为被攻略的里番女主、太怕被操所以全点武力值了(np)、越想越羞耻就删掉书名了【R18G】、浮生若梦般的依恋、只想要你的保护而已、
再说现在村子里的书记和队长还是韩家老二和老五呢,他们要是说错话,光这两兄弟就能让他们喝一壶的。
但不当面说不代表背后也不说,关于韩家众人的话题一直持续到了春种开始才平息。韩家眼见着已经逐渐走出了西岭、离开了秧田泥地,但其他人还要靠这个吃饭呢,哪能因为别人耽误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因为有韩家的例子在,村民们更加注重起了孩子的教育。没见不说靠读书去了首都的韩明德,哪怕现在已经没有了高考,韩家的小辈无论男女都读到了高中毕业吗?最调皮的韩兴天天上山下河,但人家在学习上也从没疏忽过呢,县里高中每次考试都没下过前十。
大家都觉得,最出息的人家这样做肯定有道理,于是在他们有意识的学习下,上韩村无论男女的入学率都高居县里首位。
————————————
上韩村都因为韩家的例子发展起来,韩家自然也没落下。
在1976年这一年里,在北城,先有韩明德的升职,稳坐统计局第三把交椅;再有韩云深顺利毕业进入外交部,韩曼文丈夫聂承安长达五年的研究获得了成功;韩青阳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因自己的优异表现被农场推荐去了北城的大学读书。
在广市,祝熙语结束了第三本书的连载、韩宥收揽了今年西南军区联合军演的团体、个人双第一,高文柏在升为了项目的副指导的同时也迎来了他和韩允的第一个孩子。
而在省城,韩峰在机械厂内被挖掘出了天赋,为人还特别踏实、能吃苦,从厂工被调到了研发小组,负责配合设计师完成实件操作,稳扎稳打的宋娅挑战了更好的学校,考进了显市一中任职。
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但各家也越来越忙碌,这次的春节就分成了四处,没再大聚。
广市,韩明胜一手孙子一手外孙女笑得都快看不见眼睛。自从和韩宥和解以后他整个人就不再那样沉默阴郁,来到广市这一年更是如鱼得水,带孙子、指导家属院的年轻人种地,时不时去公社学点儿木工,偶尔去市里韩允家里帮着带带外孙女、在公园学学下棋...生活哪是可以用滋润就能概括的?
因为家里的衣服都是祝熙语负责的,高文柏又给他配了一副老花镜,他现在看起来洋气极了,气质好了容貌也恢复了,这才显露出来韩宥和韩允好皮相的来源。
家属院甚至因为这个闹出了个乌龙,他常年孤身一人,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是家属院有名的出息,自己又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好几个失了丈夫的老妇人难免动了心思。
托张婶来说和的时候,韩宥和祝熙语没意见,倒是差点把韩明胜呛死。他不愿韩宥被人指点,更没有给自己现在生活讨个未知风险的想法,便只说他有老伴,只不过老伴跟着大儿子和大女儿生活,这件事才结束。
韩明胜也通过这件事彻底意识到了自己的改变,最开始韩宥劝他过来用的是小嘉珩的借口,那时他还挺舍不得西岭的,也很忐忑。他在西岭活了一辈子,原以为自己换了个城市就和中途换了地的庄稼一样多多少少会“水土不服”,但没想到他反而长得更好了。
于是他特意给自己的两个弟弟打了电话回去,韩青阳还好,去上学了在北城也还没定下来。但韩峰和宋娅已经彻底在省城立足,韩峰还曾经打电话给韩宥,想让他帮着劝韩明成来省城生活,这件事韩明胜也是知道的。
韩峰和宋娅每月的工资加在一起有将近一百六七,厂区看在韩宥和高文柏的面子分给韩峰的屋子也不小,再加上王元香会操持,他们每个月都能存不少钱。
生活质量上来了,韩峰先是把高中毕业的弟弟接来当免费学徒,又打上了在村里孤零零一人的老父亲的主意,征得宋娅的同意后就回了趟家想亲自劝韩明成过来。
但韩明成不愿意,于是韩峰只好求助韩宥和韩明德,可惜也都铩羽而归。但韩明胜显然更懂韩明成的心思,张嘴就是一句,“你怎么知道你去了显市不会反而更好呢?”
韩明胜讲了自己这一年心态的改变,最后语重心长,“五弟,咱们有了这个条件就安安心心享享福,不能没福硬享,但也不能没苦硬吃。再说了,你一个人在家,韩峰那孩子本就特别在乎家里人,他又干的是风险活,你与其在家里让他担心你,不如过去安安他的心。韩兴还是学徒,弟妹也没在城里生活过,你去了就是主心骨,娃娃们才好大胆发展。”
旁边的韩明山这才知道韩峰想接走韩明成,他明白韩明成隐瞒他的用意,韩青阳刚去读书,虽然不用他们出学费但也没法在北城定下来,如果韩明成也走了,几兄弟里就只剩自己和田自珍了。
韩明山几乎没犹豫就跟着劝,“大哥说的有道理,你在显市作用更大。”他明白韩明成的顾虑,“青阳还有三年多才读出来,老家有我呢。三年后,我们的根据地在哪里还不一定呢。”
韩明山的话有点张扬,但也是事实,韩家小辈一个接一个起来,再过三年是否还需要老家还真不好说,至少韩宥和韩峰以后最次也会在省城。
但不当面说不代表背后也不说,关于韩家众人的话题一直持续到了春种开始才平息。韩家眼见着已经逐渐走出了西岭、离开了秧田泥地,但其他人还要靠这个吃饭呢,哪能因为别人耽误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因为有韩家的例子在,村民们更加注重起了孩子的教育。没见不说靠读书去了首都的韩明德,哪怕现在已经没有了高考,韩家的小辈无论男女都读到了高中毕业吗?最调皮的韩兴天天上山下河,但人家在学习上也从没疏忽过呢,县里高中每次考试都没下过前十。
大家都觉得,最出息的人家这样做肯定有道理,于是在他们有意识的学习下,上韩村无论男女的入学率都高居县里首位。
————————————
上韩村都因为韩家的例子发展起来,韩家自然也没落下。
在1976年这一年里,在北城,先有韩明德的升职,稳坐统计局第三把交椅;再有韩云深顺利毕业进入外交部,韩曼文丈夫聂承安长达五年的研究获得了成功;韩青阳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因自己的优异表现被农场推荐去了北城的大学读书。
在广市,祝熙语结束了第三本书的连载、韩宥收揽了今年西南军区联合军演的团体、个人双第一,高文柏在升为了项目的副指导的同时也迎来了他和韩允的第一个孩子。
而在省城,韩峰在机械厂内被挖掘出了天赋,为人还特别踏实、能吃苦,从厂工被调到了研发小组,负责配合设计师完成实件操作,稳扎稳打的宋娅挑战了更好的学校,考进了显市一中任职。
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但各家也越来越忙碌,这次的春节就分成了四处,没再大聚。
广市,韩明胜一手孙子一手外孙女笑得都快看不见眼睛。自从和韩宥和解以后他整个人就不再那样沉默阴郁,来到广市这一年更是如鱼得水,带孙子、指导家属院的年轻人种地,时不时去公社学点儿木工,偶尔去市里韩允家里帮着带带外孙女、在公园学学下棋...生活哪是可以用滋润就能概括的?
因为家里的衣服都是祝熙语负责的,高文柏又给他配了一副老花镜,他现在看起来洋气极了,气质好了容貌也恢复了,这才显露出来韩宥和韩允好皮相的来源。
家属院甚至因为这个闹出了个乌龙,他常年孤身一人,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是家属院有名的出息,自己又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好几个失了丈夫的老妇人难免动了心思。
托张婶来说和的时候,韩宥和祝熙语没意见,倒是差点把韩明胜呛死。他不愿韩宥被人指点,更没有给自己现在生活讨个未知风险的想法,便只说他有老伴,只不过老伴跟着大儿子和大女儿生活,这件事才结束。
韩明胜也通过这件事彻底意识到了自己的改变,最开始韩宥劝他过来用的是小嘉珩的借口,那时他还挺舍不得西岭的,也很忐忑。他在西岭活了一辈子,原以为自己换了个城市就和中途换了地的庄稼一样多多少少会“水土不服”,但没想到他反而长得更好了。
于是他特意给自己的两个弟弟打了电话回去,韩青阳还好,去上学了在北城也还没定下来。但韩峰和宋娅已经彻底在省城立足,韩峰还曾经打电话给韩宥,想让他帮着劝韩明成来省城生活,这件事韩明胜也是知道的。
韩峰和宋娅每月的工资加在一起有将近一百六七,厂区看在韩宥和高文柏的面子分给韩峰的屋子也不小,再加上王元香会操持,他们每个月都能存不少钱。
生活质量上来了,韩峰先是把高中毕业的弟弟接来当免费学徒,又打上了在村里孤零零一人的老父亲的主意,征得宋娅的同意后就回了趟家想亲自劝韩明成过来。
但韩明成不愿意,于是韩峰只好求助韩宥和韩明德,可惜也都铩羽而归。但韩明胜显然更懂韩明成的心思,张嘴就是一句,“你怎么知道你去了显市不会反而更好呢?”
韩明胜讲了自己这一年心态的改变,最后语重心长,“五弟,咱们有了这个条件就安安心心享享福,不能没福硬享,但也不能没苦硬吃。再说了,你一个人在家,韩峰那孩子本就特别在乎家里人,他又干的是风险活,你与其在家里让他担心你,不如过去安安他的心。韩兴还是学徒,弟妹也没在城里生活过,你去了就是主心骨,娃娃们才好大胆发展。”
旁边的韩明山这才知道韩峰想接走韩明成,他明白韩明成隐瞒他的用意,韩青阳刚去读书,虽然不用他们出学费但也没法在北城定下来,如果韩明成也走了,几兄弟里就只剩自己和田自珍了。
韩明山几乎没犹豫就跟着劝,“大哥说的有道理,你在显市作用更大。”他明白韩明成的顾虑,“青阳还有三年多才读出来,老家有我呢。三年后,我们的根据地在哪里还不一定呢。”
韩明山的话有点张扬,但也是事实,韩家小辈一个接一个起来,再过三年是否还需要老家还真不好说,至少韩宥和韩峰以后最次也会在省城。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7591/226754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