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欲文 > 穿越重生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81节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81节

推荐阅读:恶魔双子(双胞胎兄妹骨科1V1)试婚春风雨(纯百)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西方罗曼】高H合集(强制,乙女,美人受)[OP]成为被攻略的里番女主太怕被操所以全点武力值了(np)越想越羞耻就删掉书名了【R18G】浮生若梦般的依恋只想要你的保护而已

    白天四十度就算了,晚上居然还能三十多度。没有空调和电风扇,大人小孩全都躺在地板上,把瓷地板都给睡热了。
    “唉,你们那个时候至少有空调,我们现在,恐怕到老夫死的时候,都没空调吹咯。”
    晏殊叹了口气。
    “老人吹空调吹多了会生病。”
    赵骏随口敷衍了他几句。
    曾公亮把一些他做好的公文批示拿过来放在他桌子上。
    政制院的政治生态以赵骏为首。
    全国各地以及各部的重要公文上交到政制院,由政制院进行批阅。
    但这些事情肯定不是赵骏一个人就能搞定的,所以每个宰相除了负责各部门的事情以外,也要进行劄子批示。
    做出决定的劄子最后汇总到赵骏这里,赵骏看完了宰相们的处理方式,没什么问题就下发出去。
    如果有问题他自己改,其余宰相有异议的话,就大家一起商量一下,拿出个章程。
    基本上除非赵骏一意孤行,否则的话主要还是以大家议论为主。但如果赵骏真的一意孤行的话,那么即便闹到赵祯那也没用。
    他一个人说了算,只是看他愿不愿意行使这样的权力而已。
    赵骏接过曾公亮批示后的公文,每本大致扫了一眼,曾公亮还在旁边解说道:“这是火器司的报告,要汴梁钢铁厂建两条落后的生产线。”
    “建吧。”
    赵骏挠挠头。
    之前落后的生产线其实并没有拆。
    但新的技术成熟之后,落后生产线就没有用了,扔在那生锈。
    不过技术和产业工人还在,以前的那种大炮管、小炮管还有燧发枪的枪管应该还是能做出来。
    这样加上米尼弹与实心弹的生产线,就能组成完整的一战前那种落后的枪炮工业流程。
    谁能想到在已经拥有了无烟火药,堪比二战时期枪炮技术的大宋,还得去造一战前的那种老古董呢?
    “这是火器司的另外一份报告,已经研制出了机关枪、左轮枪等新式武器的图纸,火器司那边希望能够发到钢铁厂去打造。”
    “让他们去试试吧。”
    “然后就是工商部今年上报过来的数据,他们希望略微下调一下酒税,现在粮食太多,多酿酒也能有助于税收。”
    “那让他们自己确定个章程吧。”
    “嗯,工部那边也奏了一些地方工程汇报,都是利国利民的工程。”
    “让工部派人去看看,确定方案,保证万无一失,计算好方案需要多少钱,再找各大企业投标。”
    “是,还有户部这边.”
    曾公亮把自己份内的公务一一向赵骏汇报。
    诸多宰相自然是有分工的。
    朝廷目前有五十多个部,一级部门十六个,二级部门和三级部门加一起差不多三十余个。    而宰相则有十二个,基本上每个人要管理三至四个部门,分管的部门往往是自己在当上宰相之前担任的部门职务。
    比如曾公亮曾经做过火器司知司,早年干过酒务,管过商税院,做过工部郎中,然后是民政部侍郎,最后在户部尚书的位置被任命为宰相。
    所以他目前主要做火器司、工商部、工部、户部等工作。
    其余人也差不多,像夏竦现在主管财政部,也兼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等等。
    皆因他以前判集贤院时修过典籍,担任青州安抚使时搞过工程,在三司时做过副使,最后于财政部尚书担任宰相。
    因而诸多宰相分工明确,各有自己份内擅长的事情,也不至于出现外行指点内行,批阅过的劄子也由赵骏总管,有意外也能大家一起讨论。
    这套政治体系衍生出了一个相当靠谱和高效的行政。
    只是这是因为赵骏作为政治强人被所有宰相信服,围绕着他才能完美地运行这套体系,如果继任者威望不足,就很容易出现扯皮和分歧,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好在赵骏今年刚满四十岁,还有很长的时间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目前并不是主要矛盾。
    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完成国家工业积累,让大宋的国力迅速膨胀起来,膨胀到一个哪怕是发展停滞,也让全世界追赶百年都不一定追上的速度。
    至于外部矛盾,基本上可以无需理会。
    曾公亮把今天的公务汇报结束,回到了自己座位上,收拾收拾就去了下面各部准备去巡查。
    这也是个制度。
    今天的公务处理了,如果没有到下班时间,那就出去走动走动,总归是比坐在政制院里稍微舒服点。
    “汉龙,统计部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报告也交过来了,你看看。”
    晏殊将手里的公文递了过去。
    他之前也做过户部尚书,但户部分出民政部和户部,他主管民政部,其它还有统计部、礼部等等。
    赵骏翻了翻统计部上交的数据。
    就听到晏殊说道:“自从去年钢铁产量超过五百万吨以后,今年的目标就是继续翻倍,武安钢铁厂和唐山钢铁厂又大量增加产能。”
    “去年下半年,他们光工人就招了五千多人,今年上半年还在继续扩大规模,争取做到今年年产能八百万吨。”
    “还有其它各地钢铁行业也在迅猛发展,我估计今年超过一千万吨应该轻轻松松,甚至能达到一千二百万吨以上也说不定。”
    他首先说的是钢铁产能,自从钢铁技术得到发展以来,通过新式炼钢法,产能每年都在提升。
    由于钢铁的性能卓越,迅速推向市场,大量的钢铁甚至都没有流入民间,而是被各大钢铁厂附近新建的各种钢铁加工厂给吸纳。
    造成的结果就是供不应求,钢铁厂作为国营企业不断盈利,那自然就能不断扩大产能,提高产量。
    这一点与我国后世钢铁厂常年亏损还是有很大区别。
    毕竟后世我国前期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国内没有形成商品市场,钢铁厂属于纯粹的服务行业,缺少盈利自然难以壮大。
    如今大宋本身国内市场就庞大,一亿多人的人口需求旺盛,加上生产力繁荣,经济发达,钱荒的问题解决之后,百姓只会愈发富裕。
    对于各种钢铁制品的需求自然也就上来,更何况朝廷也需要大量的钢铁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要还不能大量盈利,再继续扩大产能规模,那才叫怪事。
    “嗯。”
    听到晏殊的话,赵骏翻了翻公文,说道:“稳扎稳打,追求效率,钢铁产业发展过快不好,产能太多,市场一时间吃不下,大量的废弃钢材就只能囤积着生锈。过慢也不行,到处都要钢铁建设,造成钢铁价格大涨,影响民生和朝廷的建设速度。现在这样就最好,刚好能满足效率。不过我认为从明年开始,就要再次扩大产能规模,从一千万吨级别,暴涨到至少五千万吨级以上才行。”
    “这么快?”
    晏殊惊讶。
    庆历十一年的时候产能才二百万吨,去年到五百万吨就已经是翻了2.5倍。
    今年翻2.5倍那差不多就是1200多万吨,结果到明年居然要达到5000万吨以上,这是直接要翻4倍的节奏啊。
    “嗯。”
    赵骏点点头道:“每年翻一倍的发展速度是因为以前大宋的国力发展和gdp增速就这么大,翻太多没意义。但从今年开始,咱们的增速要爆发性增长了,自然要跟上节奏才行。”
    “是了,以前咱们虽然跟各个国家做生意,但生意规模有大有小,而且缺少官方推动,我们的影响力最多也就辐射到东亚,太远了就不行。”
    晏殊虽然老,但却还没有糊涂,迅速明白了原因,笑道:“今年开始就是全世界各国官府大力与我们推动贸易,就相当于我们拿下了整个全球市场,这增速确实要迅速增长了。”
    别看现在全球人口不多,市场规模不大。可一来出口国就只有一个,二来人口少自然资源却非常多。
    这就意味着全球范围内,大宋一个工业出口国,面对的是全球无数个资源型导向出口,不是狼多肉少,而是狼就一条,羊却漫山遍野都是,不吃撑才怪。
    “所以我们得未雨绸缪啊。”
    赵骏笑了笑,把晏殊拿过来的公文看完,没什么问题就批示同意。
    很快富弼也把公务处理完,交到了赵骏这儿。
    他说道:“知院,今天兵部、开封府、大理寺的事情不多,不过今天早上有一份公文送到了兵部,知院或许可以看看。”
    说着他把最上面的那份公文点了点。
    赵骏好奇地打开,就看到里面是皇城司的一则密报。
    一般来说,皇城司的劄子都不是交到兵部,而是交到皇城司知司,最后在转交到赵骏这儿。
    不过由于皇城司的特殊性,太过依赖未免就是特务治国,因而除非是特别大的事情,否则基本上都是捡一些要事下午下班后拿回家看。
    虽然可能会导致消息略微延后,但无关痛痒的事情延后也就没什么所谓,只要保证大事他第一时间知道就行。
    而能够转交给兵部的,就只有关于军事方面的情报。
    因为兵部的职能现在慢慢趋向于后世国防部职能,往往要研究敌国的关系和国防大事,那自然要第一时间关注军事。
    “完颜乌古乃叛乱,已经攻下长春州,威逼临潢府。”
    赵骏看着手中这份情报,眯起眼睛道:“有点意思啊。”
    第507章 国家利益至上
    相比于大宋的如日中天,辽国这些年其实过得非常难受。
    重熙年间,大宋通过武器改革,渐渐将冷兵器替换成热武器,对辽国进行了军事力量的碾压。
    之后大宋再改革军制,提高士兵的军事素养和战斗力,自此辽宋之间军事全面逆转。
    辽国在军队数量、战斗力、装备以及个人素质上,已经彻底落后于大宋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曾经的辽国彻底无法在军事上打压大宋,相反,通过析津之战,辽国还丢失了燕云十六州以及辽东京辽阳。
    这些地方一直是辽国赖以为生的赋税与农耕要地,失去了这些地方,对于辽国的打击非常大,国力衰落严重。
    耶律宗真死后,他的儿子耶律洪基年幼,无法掌控大局,就只能由皇太弟耶律重元继承辽国皇位。
    只能说耶律宗真死前至少做了一个还算英明的决定。
    耶律重元年富力强,威望足够,有多次领兵平叛的经验,因此能够压住契丹各部贵族,勉强维持住皮室军没有分崩离析。
    不然若是耶律洪基继位,恐怕契丹内部首先就要发动叛乱,到时候对于辽国来说,才叫万劫不复。
    可问题在于,就算耶律重元上位,勉强维持住局面,却也阻挡不了辽国国力大幅度衰退,全国各地叛乱四起的局面。
    这是大势所趋,就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复生都没有用。
    首先是军事力量的衰退,导致辽国已经无法控制住那么庞大的领土,像蒙古草原西部、中部还有东北黑龙江以北就彻底失去了辽国的掌控。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6802/224714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