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欲文 > 穿越重生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61节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61节

推荐阅读:恶魔双子(双胞胎兄妹骨科1V1)试婚春风雨(纯百)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西方罗曼】高H合集(强制,乙女,美人受)[OP]成为被攻略的里番女主太怕被操所以全点武力值了(np)越想越羞耻就删掉书名了【R18G】浮生若梦般的依恋只想要你的保护而已

    第491章 世界前进需要战争的催动
    宋庆历十二年七月六日,大宋使节团受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邀请,助他击溃叛乱的臣子塞尔柱人。
    彼时,塞尔柱人锋芒正盛,先攻破伽色尼王朝,又占据白益王朝大部分领土,接着击溃东罗马帝国以及格鲁吉亚联军,一时风头无二。
    在这种情况下,大宋使节团仅凭着两三千人就将数万塞尔柱大军击溃,对于整个西方世界造成的影响力和震撼是难以想象的。
    毕竟他们打不过的国家,换了大宋过来,甚至都不是大宋的主力,只是使节团的随从,就做到了他们做不到的事情。
    这也让西方世界,包括中东地区,欧洲地区,整个地中海周边国家,都必须重新估量和审视那个遥远的东方大国,实力到底有多强大。
    因而等到七月下旬,消息迅速传播出去之后,各国非常震惊,审时度势之后,马上就派出使者,带上大量礼物,前往巴格达觐见大宋的使节团。
    国家实力至上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王玄策前往天竺国,各国虽以礼相待,可也就是派使者带着财物来,准备与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贡而已。
    等到王玄策因为中天竺国之乱,前往吐蕃和尼泊尔调兵过来灭了中天竺国之后,其余天竺国家纷纷震惊害怕,国王亲自带着财物过来。
    如东天竺王尸鸠摩送牛马三万馈军,还送来了弓、刀、宝缨络。迦没路国献上各种异物,并送上地图,请求得到老子像等等。
    其余西天竺王尸罗逸多、南天竺王遮娄其拔罗婆、北天竺王娄其那那、新任中天竺王地婆西那,也都一同入朝进献。
    可见尊严从来都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此时同样如此。
    遥远的大宋对于他们来说是个陌生的国家,他们无法想象到大宋到底有多强大,因而对待大宋的态度,自然也就看本国国王心情。
    可一旦大宋展现出了能覆灭他们国家的强大实力,那么他们就得马上全体起立,否则灭亡的就是他们国家。
    于是乎到了八月份,法蒂玛王朝带来了金银各一千斤,香料八万斤,骆驼一万头,各类产自北非的特产、矿石、草药约十万斤,遣使来巴格达。
    东罗马帝国遣使送来了用于制造希腊火的石油十万斤,盔甲八百套,弓、枪、刀各万柄,黄金两千斤,其余特产不一而足。
    还有也门、阿曼、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伽色尼、伊巴底、马库利亚等周边国家纷纷遣使。
    等到八月中旬的时候,消息甚至传到了位于欧洲的神圣罗马帝国,神罗、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基普罗斯亦是同样派出使者。
    这些国家未必都是向大宋心悦诚服地表示尊敬,而是希望了解到大宋强盛的原因。
    特别是火炮、步枪,成为了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
    使节团来者不拒,只要愿意遣使去大宋,给大宋朝贡,那就有资格与大宋进行军火贸易。
    一时间使者和订单如潮水般涌来。
    七月初巴格达还是一片混乱,很多百姓背井离乡逃离这里。短短两個月不到,等八月下旬的时候,就变得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使节团在巴格达待到了八月二十八日,在处理了所有关于各国使团的外交事宜之后,于二十八日上午,启程回去。
    这次他们将不再在各国停留,而是除了必要的补给以外,将直接顺着航线回到广州,然后前往汴梁城。
    很快,二十八日清晨,在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卡伊姆,以及巴格达百姓的欢送当中,大宋使节团的船队,浩浩荡荡沿着底格里斯河而下。
    除了使节团自己的数十艘船只,在他们后方还有大大小小数十艘海船跟随,这些都是各国派出的使者以及随船赠送的礼物。
    他们将跟着大宋使节团在海上航行超过三个月的时间,最终抵达广州,来到遥远的东方大国,见识大国的强盛。
    便在这喧闹当中,使节团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与此同时。
    远在东方的大宋,亦正在为明年的盛典做着准备。
    庆历十二年九月初,距离年关还有四个月的时间,汴梁城愈发热闹与繁华了起来。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赵骏就打算把重心和精力放在了三件事上。
    一是农业。
    农业为立国的根本,百姓吃不饱饭,穿不暖衣,那就是国家的失职,所以农业是重中之重。
    二是教育。
    农业只是保证这个国家能否存在,而基础教育的普及才能让国家兴盛发达,因而教育事业同样不可懈怠。
    三是科技发展。
    这也是赵骏主抓的方向。
    因为后世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在短短的二百年间,科技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特别是二战结束,数十年间,工业文明极为璀璨,发展到了信息化时代,人类也登上了月球,甚至把目标瞄准了火星。
    反观大宋这边,工业革命已经开启了七八年的时间,但基本上就只有钢铁产量飙升,其余科技并未有发展。
    虽然无非是大宋工业发展才刚刚起步,基础教育也没有普及的因素,然而最主要的还是大宋朝廷前些年的主要发展方向并没有放在这里面。
    很多事情如果由民间自由发展,自然会缓慢得多。
    但如果有一个先驱者,已经知道未来应该怎么发展,并且他还执掌了国家的权柄,举国之力的话,发展就会非常迅猛。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日本。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极为落后,通过三十年的针对性发展,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独立发展国家,能够与老牌工业强国争长短。
    虽然明治维新都是走的欧洲老牌工业强国的道路,能够从国外直接有一套工业体系照搬抄袭,让日本迅速完成近代化工业转变。
    但赵骏认为,日本那种举国之力针对性的发展非常重要,不然的话,同样是搞革新的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呢?
    因而赵骏觉得,在未来几十年内,大宋除了要大搞基础教育,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以外,这种针对性的举国之力往某个发展方向研究的方式也必不可少。
    如此方方面面的生活用品将很快大量产出,工厂也不会仅限于纺织厂和钢铁厂,如此大量工作岗位的出现,将成为国家健康发展的基石。
    “这人就是沈括?”
    “《梦溪笔谈》的作者,鼎鼎大名啊。”
    “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汴梁大学,如今又在攻读物理博士,未来不可限量。”
    政制院内,几名宰相正在看教育部送上来今年报考各专业博士名单,其中成绩排名第一的沈括赫然在目。
    现在大宋的博士可不是后世的博士。    后世博士不能说是泛滥,至少也能说得上是不算稀奇。
    一个重点大学有数千乃至上万个在读硕士,几百乃至数千个在读博士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赵骏入学的那一届是2018年,人大硕士研究生有4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等他毕业的时候,硕士就一万多人了。
    大宋就不一样了,现在全国大学都才五十多个,其中超一流大学只有汴梁大学一所,然后是十多所一流建设的路重点大学以及一所直属于农业部的农业大学。
    其余大学则是最近两年兴办的师范类学校和钢铁厂办的职工类技能培训以及扫盲夜校。
    前者还算正规大学,后者就干脆只能算职业培训学校。
    因而现在大宋不仅仅教育资源严重缺乏,专业人才也非常少。
    即便以现在充盈的国库,财政拨款,想要多办一些学校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难的地方在于目前化学院、数学院、物理学院、生物学院的相关研究知识水平,普遍在后世高中以及大学知识。
    只有极少数专业知识达到了后世研究生水平。
    并且基础教育还没有完全普及,当年全国小学建了一百所,现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也才一千多所而已,基本上也就是各地县城保底一所小学。
    而初中和高中很多县城都没有,只有州府或者路治所,相当于后世的市和省城才有那么几所初中跟高中,基础教育自然跟不上。
    所以眼下大宋能够攻读博士的层次,其实并不是后世在读博士研究生的水平。
    而是能够接触到目前大宋最前沿科研知识的级别。
    应该勉勉强强算得上专业领域的硕士研究生,或者某些科研水平较为落后专业的大三到大四级别。
    甚至如果再把专业分细一点,比如物理学当中的热动力学,那干脆连初中水平都没有,科研能力可谓是极度缺乏。
    不过即便如此,现有的博士生就已经是大宋的宝贝疙瘩。
    其中尤其是以数学方面的博士生最多,毕竟古代数学成就不低,在几何、代数、数列、高次方程、函数等高等数学方面多有研究。
    在赵骏帮助树立起了数学体系之后,数学院甚至已经把微积分搞了出来,其余高等数学同样在扩展。
    因而目前博士生最多的就是数学博士。
    今年报考名单才六十多人,其中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博士加起来也就十二个,可见除了数学水平以外,大宋其余学科还是相当落后。
    而沈括考的却是物理学博士。
    大宋现有的物理学经过十多年的归纳总结,依旧是高矮不齐,有些专业能达到大学水准,有些连初中都不如,大部分都处于初中和高中层次。
    根据上报来的资料显示,沈括在力学、光学以及目前大宋物理最先进的电磁学都很有研究天赋,成绩也是排名第一。
    如果他能够在物理学院成功读完博士授业,那么以这个学历参加科举,优待就不是一点两点,甚至于只要他参加科举,哪怕儒学只是个秀才水平,也得名列前三甲。
    因此足以见到政制院对这样的科研人才有多看重。
    “在后世博士研究生是科研的主力军,很多前沿技术的突破都依赖于他们,一个教授带几个博士和一些硕士研究生搞科研是常有的事情。”
    赵骏说道:“未来二十年内,大宋的重心要放在科研上来,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以国家的力量进行全面知识累积,相信五十年内,完成所有基础科学的补齐并不是难事。”
    “五十年内完成所有基础科学?”
    晏殊惊讶道:“汉龙的意思是,把所有的科学水平提升到后世阶段?”
    “嗯。”
    赵骏点点头道:“你们可能不知道,其实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早在二战后就已经完成,到我们二十一世纪之后,基础科学已经百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因为人类在那个时期已经发现了所有最基本的自然规律,科学进展主要是在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常规问题,而不是通过改变或推翻已有知识的基础来解决反常问题,所以基础理论不可能再有成果。”
    “居然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众人愕然。
    “别小看人类的智慧。”
    赵骏笑道:“很多时候,一个厉害的科学家就能实现重大突破,牛顿、爱因斯坦都是其中翘楚,只要人类把重心放在科学研究上,诞生几个厉害的科学家,未尝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基础科学的累积。”
    “原来如此,这或许就是之前看的电影里所说的科技大爆炸。”
    “可惜啊,当年吕夷简常唉叹于生得太早,死得太早,未能看到很多事情,只见到了火车出现,现在我才能体会这种感觉,真想看看五十年后的大宋是什么样。”
    “你们这群老头子就别想了,在场估计就汉龙多活几年,活到八十多岁,或许还能见到那样的盛世,咱们啊,就老老实实进棺材吧。”
    “哈哈哈哈哈。”
    众人打趣笑了起来。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6802/224714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