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欲文 > 穿越重生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467节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467节

推荐阅读:恶魔双子(双胞胎兄妹骨科1V1)试婚春风雨(纯百)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西方罗曼】高H合集(强制,乙女,美人受)[OP]成为被攻略的里番女主太怕被操所以全点武力值了(np)越想越羞耻就删掉书名了【R18G】浮生若梦般的依恋只想要你的保护而已

    “怎么这么快就按好了?”
    “应该是用的西夏人的火炮,东山那边也传信回来说按好了。”
    “这帮兔崽子还挺聪明,那就让他们开火吧。”
    “是。”
    传令兵就传达了他的指令。
    很快山顶上的火炮就开始艰难地调整方向。
    虽然灵活性很差,可总比从山下往山上运送火炮要快得多。
    大概七八分钟后,随着西山的火炮轰鸣作响,大宋打响了对卓啰城的第一炮。
    “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
    轰鸣的火炮声音震天。
    白色的烟雾从两侧山峦噌噌直冒,山峦上十余枚铅弹在空中划过一道绚烂的弧线,落入了城内城外。
    有些炮弹打偏了,没有打入卓啰城里,有些则直接撞在了城墙上,其中小部分落入城中,引得一阵鸡飞狗跳,惊吓不已。
    说实话,远程火炮想打中人非常困难。除非敌人数万大军排列出无边无沿的阵型,闭着眼睛随便打也能打到。
    但古代城池占地往往在两三平方公里以上,目标那么大的情况下,想打中人的概率不亚于买彩票。
    然而这十余枚炮弹虽然几乎没有造成伤亡,可吓人啊。
    太他妈吓人了。
    看着城中房倒屋塌,看着炮弹镶嵌进城墙里,看着近在咫尺的死亡,城内的所有西夏军都忍不住两腿战战。
    很多人抬起头看着炮弹落入城内,都慌不择路抱头鼠窜,生怕炮弹落到自己身上。
    剩余还算镇定的人也尽量躲在女墙后面,祈祷自己是幸运的人。
    然而这还只是第一轮。
    紧接着在一分多钟后,宋军第二轮火炮来袭。
    之后就是第三轮,第四轮。
    趁着火炮压制敌人的时候,宋军的骑兵开始向前挪动,慢慢地已经到了城池外约一公里处。
    “监押,炮管太烫了,弟兄们怕炸膛。”
    等五六轮火炮之后,负责开炮的炮组成员表示为难。
    他们作为经验丰富的炮兵,在校场上什么火炮都训练过。
    从最开始的铜炮到后来的钢炮,大宋的火炮其实都尽量以安全为主。
    熟铁炮生产成本低,可炸膛率太高,特别是宋代铁器含硫过多,导致炸膛率比明代松锦之战25%的比例还高。
    为此炮组成员已经不太敢继续放炮。
    王士允有些嫌弃地看了眼西夏军的铁火炮道:“这破炮,射速那么慢,还那么危险,西夏人也就只能造点破铜烂铁了。”
    “对面也停了,估计跟我们遇到的问题一样。”
    瞭望手看到对面山上也停了下来。
    “炮送上来了没有?”
    “快了,已经到山顶了,估计半刻钟就到。”
    “那就再打两炮。”
    “是。”
    炮组成员耐心等了一会儿,稍微冷却之后就又放了一炮。
    西夏人的火炮技术还是差的太远。
    不管是做工还是原材料,跟大宋的火炮没可比性。
    如果说西夏人的火炮还停留在明朝时期的水准,大宋的火炮已经处于一战前的地步。
    甚至目前后装火枪和火炮已经出现,只是因为替代成本比较大,而且才刚刚发明没有多久,所以并没有立即推广到全军。
    此时山下景泰见山顶的火炮压制似乎已经有些懈怠,大抵也知道情况,就说道:“继续向前压进。”
    “是。”
    传令兵立即从腰间取出号角,呜呜吹响起来。
    紧接着原本匀速向前的宋军随即开始向左右两侧分散,上万人骑着马匹,完全没有任何阵型,而是分开向前迅速移动。
    后世对于步炮协同有句口号叫:“炮兵轰、炮兵轰,炮兵轰完了步兵冲;步兵冲、步兵冲,步兵冲不上炮兵轰”说的就是标准的步兵和炮兵之间的战术关系。
    宋军的炮兵火力对城内已经进行了压制,卓啰城上的西夏军被轰得抬不起头,正是骑兵靠近的时候。
    但此刻宋军炮兵停下,如果继续站在原地,就只能挨打,所以干脆冲锋。
    战马先是徐徐往前,随后最前面的骑兵开始加大马力,催动战马加速度,将士们一路向前猛冲,他们分散在广阔的平原土地上,周围数公里范围内没有任何一名骑兵紧挨着。
    冷兵器时代才要抱团,火器时代抱团就是找死。
    果然趁着山上宋军炮兵暂时哑火的阶段,西夏人仓惶组织起反抗,城头的火炮开始进行反击,向着城外轰鸣发射。
    但宋军分得太开,除了几个倒霉蛋以外,伤亡可以用忽略不计来形容。
    而西夏军仅仅发射了两轮,造成了百余伤亡,山头的宋军炮兵就再次开始射击,猛烈程度比刚才还要夸张数倍。
    因为西夏国力弱小的缘故,即便举国之力也只造了二百多门火炮,毕竟一门火炮光造价就得五百多贯,再加上其余杂七杂八的费用总计成本接近一千贯。
    李元昊砸锅卖铁都弄不出来那么多,而且大部分都要放置在宋夏边境,所以卓啰城也不过三十多门火炮,两侧山梁各放了七八门,城里有十多门,完全形成不了太大的火力威胁。
    可宋军的小钢炮属于野战炮,造价成本比较低,因此一军五千人就有六十门,景泰带了一万多大军过来,小钢炮就有一百多门,足够形成火力压制。
    这个时代的火炮没有什么远程瞄准仪器和高机动性的牵引车辆,但用于攻城就已经是降维打击了。
    数十门被好不容易抬上山的小钢炮齐齐发力,迅速压制了城内。
    等到宋军骑兵靠近到城池不足百丈的时候,宋军炮兵就开始停火,随着苍凉的号角声音响彻天际,宋军加快速度,冲到了卓啰城下。
    “砰砰砰砰!”
    城下的宋军马上开始举枪对城上再次进行火力压制。
    西夏人的远程射击停留在火炮和弓弩阶段,但弓箭手完全不敢钻出女墙射击,造成城下非常安全。
    然后宋军通过马匹牵引的小钢炮又开始在城外组装,随着巨大的炮声响起,南城门首先被轰塌,大量的宋军涌入进去,与西夏人展开毫无悬念的城池争夺战。
    城内各处枪声四起,等到下午申时的时候,从开始进攻到入城,仅仅过去了一个半时辰,西夏的卓啰城就已经易主,插上了宋军的旗帜。
    火枪和火炮在与冷兵器为主的西夏人面前,确实是占尽优势。
    很多西夏人已经被火炮压制得抬不起头,城头上的阻力几近于无,宋军骑兵可以轻松到达城下,不管是用梯子爬上去,还是炮击城门,都能轻松破城。
    当景泰入城的时候,城内就只剩下零星的枪响,很多西夏人从北城门逃走了,城内就只剩下一片狼藉。
    “报,敌人北逃!”
    斥候过来向景泰报告道:“城内的西夏人几乎没有多少抵抗,他们全都逃走了。”
    景泰眯起眼睛,这一战他算是轻松获胜。
    光消灭的西夏军就有上千人。
    然而这显然不够。
    因为知院要的是整个卓啰和南司,北面和东面还有大片地方他没有占领呢。
    “追,追出二百里,我要让西夏永不敢寇边。”
    “是!”
    第354章 千炮瞄城
    火器时代打冷兵器时代总是这么没有悬念。
    火枪不算什么,因为清朝有火枪。火炮也不算什么,因为清朝也有火炮。
    但就是在同样有火枪火炮的情况下,四十八万清军却败给了只有三万余众的侵华八国联军。
    现在更别说西夏连火枪都没有,火炮也只是最原始的火炮,与大宋的火器无论是技术还是训练上,都有巨大的差距。
    在这样的情况下,景泰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拿下了卓啰城,甚至纵兵驰骋,继续一路追杀西夏残兵,北上长驱直入,打到了西夏济桑城去。
    济桑城便是后世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往东二百余里,是为西夏零波山,附近为后世皋兰县、白银市、靖远县等地,此时是西夏党项一些部落的牧场,栖息着诸多牧民。
    辽阔的丘陵高原此起彼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西北雄壮辽阔,可在大宋的铁骑之下,无数党项牧民惊慌失措的四散逃跑,以为死期将至。
    然而宋人也仅仅只是从旁如惊鸿般掠过,连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只是有人留下一句话——此地从此归大宋所有!
    他们便留下面面相觑的党项牧民们,向着东北方向而去。
    自此,宣告了从唐末开始离开汉人一百余年的河西走廊靠祁山一侧,再次归于汉人的领土。
    而且在不久的将来,整个河西走廊,乃至整个西域,也将重新回到汉人的怀抱。
    便在这喧闹当中,宋军开始威逼西夏腹地。
    宋军好似势如破竹。
    不过相比于卓啰城迅速沦陷,邈川城那边却是没那么轻松。
    原因在于邈川城的地里位置更加优越,卓啰城虽然是座城池,可东西两侧山峦离城里太近,放置炮台轻松就能轰击城内。
    但邈川城南北纵向却有十余公里,而且周围山峦并不是很高,最高峰也不过三十余丈,张亢派炮兵上去侦察过,即便是在最高点架炮台,也很难打到城内。
    这就造成了炮兵几乎难以做到像攻打卓啰城那样,通过山峦上的火炮压制,骑兵快速冲到城下,然后抢占城池的方式。
    此刻邈川城南方山峦上,距离城池约五公里左右,张亢用望远镜俯瞰着下方的邈川城。
    城池其实并不大,虽然作为青塘政权的第二大城市,但在唐朝它本身就只是一座普通的小县城,名字叫做湟水县,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并不算突出。
    因此邈川城跟很多宋国边境的县城差不多大,也就那么一两平方公里的面积,坐落于湟水河畔,两岸枯黄一片,已是晚秋之景。
    跟卓啰城那边下起小雪加冰雹不同,由于北面山峦阻隔,北方的冷空气暂时还没有吹过来,河湟谷地气候不算寒冷,只是昨日下了一点小雨,空气里还残留着一点湿润。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6802/2247122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