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欲文 > 穿越重生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466节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466节

推荐阅读:恶魔双子(双胞胎兄妹骨科1V1)试婚春风雨(纯百)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西方罗曼】高H合集(强制,乙女,美人受)[OP]成为被攻略的里番女主太怕被操所以全点武力值了(np)越想越羞耻就删掉书名了【R18G】浮生若梦般的依恋只想要你的保护而已

    张俭微微摇头。
    “那是?”
    “只是老臣心中总有些不安。”
    “哦?”
    耶律宗真问道:“相父觉得哪里令你觉得不安?”
    “说不上来。”
    张俭皱起眉头。
    这次计划基本上没有任何问题。
    应该说是目前辽国和西夏困境的最优解。
    辽国和西夏困境在于他们的追赶远远比不上大宋的发展。
    等大宋的国力跃升到一个恐怖的地步,那么辽国和西夏灭国就不远了。
    可即便是现在,辽国和西夏哪怕是倾国之力,面对边境密密麻麻竖起无数炮口的大宋,他们胜算依旧渺茫。
    所以才会选择先攻击大宋的盟友,充分调动大宋的军队,或是让大宋驰援盟友,或是引诱大宋来攻打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敌人的短处。
    但张俭不认为宋国会看不出来。
    毕竟这其实也算是阳谋,宋国朝堂上不缺聪明人,又怎么可能不察觉到这一点。
    可范仲淹却还是如此大张旗鼓,不加掩饰,这也太奇怪了。
    “臣在想,宋国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攻我们。”
    张俭说道。
    “什么样的方式?”
    耶律宗真被问得有些不解,说道:“还能以什么样的方式,自然是从涿州出兵了。”
    “那如果宋国从海上来袭呢?”
    张俭站起身,来到耶律宗真的桌案边上,指着舆图道:“若我是宋国,从登州派遣船队北上,往北可以封锁渝关,切断我们东南两京的连接通道,往西能在平州登岸,偷袭我析津后方。”
    海上?
    耶律宗真皱起了眉头。
    这确实是他们没有考虑到的事情。
    原因在于辽国完全不知道宋军在海上是个什么情况。
    毕竟派出去的船只去一艘沉一艘,而在宋国的内应也只是听说大宋在河北、山东、浙江各有一个海军军事基地。
    至于里面是什么情况,宋军有多少艘海船,有多少海军士兵,他们完全是两眼一抹黑,啥都不清楚。
    倒不是内应无能,而是宋军的军事基地都建立在避风港里,避风港往往是那种凹型港,两侧都是丘陵高山,宋军在外围把山给围起来了,不准人上去。
    这样内应就很难通过站在山顶远眺军事基地,数里面的船只来判断海军的实力。
    不过纵观宋朝军队,海军基本上属于可有可无的东西,辽国人也没有见识过大宋海军什么样,所以在潜意识里就没有把它当回事。
    但现在张俭既然提起来,耶律宗真就认真地考虑起来。
    “即便宋军有海军,但火炮若是布置在山顶,往往可以打数十里,山越高距离就越远,或许可以在海边的山顶放置一些火炮应对。”
    耶律宗真说道。
    张俭苦笑道:“来州、平州、析津,海岸线将近七八百里,恐怕我们所有的火炮用上都不一定够。”
    耶律宗真笑道:“这些地方往往地广人稀,届时坚壁清野,朕就不信宋国的真会派那么多人过来,最多也就小股骚扰部队而已,太师多虑了。”
    “希望是我多虑了吧。”
    张俭摇摇头。
    他总觉得神秘莫测的大宋海军,会成为他们巨大的隐患。
    但现在也没有什么办法了。
    会议结束之后,耶律宗真亲自去布防。
    此次南下,他做足了准备,为了防止被宋国内应察觉,辽国表面上大股人马都往东京辽阳府去了,实则只是虚晃一枪。
    主力部队分批悄然南下,这个时候的辽国南京已经拥有二十余万部队,甚至数量还在继续往上涨。
    而且不止是南京,在前年耶律宗真又设立西京道,大同府为治所,在边境也陈兵十余万,如此可以说辽国大半的兵力都已经出现在了宋辽边境。
    而就在耶律宗真排兵布阵,准备抵御来犯的宋军时。
    此刻宋国京东东路登州,呼啸的海风吹拂,令船杆上的旗帜猎猎作响。
    山峦环绕的避风港中,数十艘巨大的船只扬起了风帆。
    船舱无数水手猛蹬铁镫子,哗啦啦的铁链声音作响,在人力催动下,船只两侧船轮开始徐徐滚动,带动船只前行。
    这种行船方式原理跟自行车差不多,但古代钢铁技术不发达,很难做得出能承受住如此大力量的铁链。并且在技术上也不太容易实现。
    不过现在大宋已经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初级阶段,钢铁产量剧增,自然能够做到这一点。
    也就是辽国运气不错,选择的时间节点是此时蒸汽动力才刚刚使用的阶段,而不是普及阶段。否则现在出海的就不是几十艘木制远洋帆船,而是铁甲舰了。
    第353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边
    十月四日,范仲淹抵达了宋国北京大名府,随即开始调动整个河北路的军队,把平时驻扎在河北路各州的禁军集中起来,向边境开赴。
    狄青秘密前往河北渤海县,调集河北滨州海军、山东登州海军,两支海军舰队总共三万余人,扬帆出海。
    与此同时,早在九月底,西北方向的宋夏战争,也已经接近白热化阶段。
    九月下旬,大宋的军队势如破竹,一路攻城略地,杀到了西夏占据的邈川城下,以及西夏本土地盘的卓啰城外。
    卓啰城外景泰眺望着远方,西北到了晚秋初冬时节居然下起了小雪,雪中夹杂着小冰雹簌簌地扑面而来,打在人的脸上又很快化去,变成了丝丝缕缕的雨滴。
    明明是中午时分,天色却宛如傍晚黄昏之时,阴沉沉的看向远端却犹如在看一片灰蒙蒙的烟雾。
    位于后世甘肃永登县以南柳树镇一带的卓啰城被两侧高山夹在其中,山岭西侧离东侧约五公里,这就意味着宋军在两侧山峦上架起大炮,就能威胁整个城池。
    不过西夏人自然也知道这一点,因此在两侧山峦上同样布置了防卫力量,而且西夏本土也有火炮,导致宋军忌惮,一时间没有莽撞进攻。
    然而最终西夏人在山峦是的布置却很快沦陷,宋军派小股部队迂回入山,从后面偷袭了西夏人的营地,取得了胜利。
    此时的宋军几乎已经野战无敌,火炮在山上虽然很有威力,可丘陵山峦里有大量的丛林,宋军侦察好地形之后,直接潜入山里,开始向着山峦发起了猛烈攻势。
    西夏军的大炮瞄准的方向是南方的宋军营地,然而他们没有宋军的那种小钢炮,导致两千多斤的大炮转向极为困难,灵活度大大降低。
    一旦敌人从身后来袭,炮兵阵地就变成了一个活靶子,很快就被宋军一路穷追猛打,连破数座山顶的营垒。
    山峦上的西夏军被击破之后,城中的西夏军就变成了困兽之斗,此刻景泰骑在马背上,身上穿着厚重的棉衣,不是那种黑色或者绿色麻布套着的衣裳,而是外面裹着丝绸绒服,身后还有披风招展。
    他的背后乌压压同样骑着战马的将士们,此时的宋军无论是军制还是军队服饰都有了大变样,原来是红色军服外套铁甲,头上还戴一顶笠子,就是林冲那样的造型。
    但眼下宋军冬季服装统一穿红色麻布棉衣,头戴一顶绒笠子,身上也无甲胄——火器时代铁甲几乎也没什么作用,穿与不穿没区别。
    他们的背上统一背了火枪,马腹两侧吊着子弹袋,左侧腰间悬了一把环首刀,右侧腰间有一个枪套,枪套里面装的是手枪,也就是明清时期火铳,属于步枪的改良版,适用于近距离射击。
    如果从高空俯瞰的话,就会看到宋军的队伍徐徐向前,距离卓啰城已经不足三公里,在这个位置基本上就属于火炮在城池上射击的极限距离,若是平地则约一公里即可。
    “副帅,山顶上已经插上了我们的旗帜。”
    景泰站的位置是卓啰城东面的一个小山坡,山坡上瞭望手用望远镜正在向两侧山峦观望。
    他看到那山顶已经插上了宋军的红色军旗,眼下正在不断挥舞向这边示意。
    “告诉他们,让他们立即把威远炮运到山上安装起来。”
    “是。”
    旁边执旗手同样开始有节奏地挥舞旗子。
    距离太遥远,远程传信只能通过双方瞭望手用望远镜观察旗帜的变化而执行命令。
    远处山峦上,正在用望远镜观察的宋军将领王士允看到了这一幕。
    他以前是古渭寨副部都监王士允,后来因为兰州城一役有功如今已经升为巩州兵马监押,此刻为大军先锋军。
    “炮运上来了没有?”
    王士允回头问。
    “快了,已经到半山腰了。”
    “再快些,多派点人手过去运。”
    “是,不过监押,咱们为什么不用西夏人的火炮?”
    传令兵随口问了一句。
    王士允一愣,随即指着那传令兵乐道:“你他娘还真是个人才,快,调转西夏人的火炮炮口。”
    “是。”
    传令兵连忙去传达命令。
    宋军的威远炮就是那种二百多斤的小钢炮,因为口径问题,平地射程肯定不如火炮,也就那么一里多一点。
    但如果装在山上的话,射程会大大增加,打个几公里绰绰有余。
    可再是小钢炮也得二百多斤重,爬到几百米高的山上简直是想让人死,宋军累个够呛才在半山腰。
    既然如此那何不用西夏人的火炮呢?
    虽然他们的火炮质量是差了点,而且容易炸膛,可毕竟也是火炮,总归也能打几炮吧。
    想到这里,王士允回头扫了眼山顶。
    山顶上到处都是西夏人的尸体,被冲上来的宋军用子弹打成了筛子。
    而在一片血泊当中,营垒附近坐落着十多个炮台,被西夏人用镶嵌的办法,将炮座埋在了地里,以减少发射用的后坐力。
    但此时西夏人还没有用上,倒是便宜了宋军。
    王士允让执旗手往回传达了火炮已经安装就绪的命令,山下的景泰得知这事,还颇有点纳闷。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6802/224712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