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欲文 > 穿越重生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331节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331节

推荐阅读:恶魔双子(双胞胎兄妹骨科1V1)试婚春风雨(纯百)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西方罗曼】高H合集(强制,乙女,美人受)[OP]成为被攻略的里番女主太怕被操所以全点武力值了(np)越想越羞耻就删掉书名了【R18G】浮生若梦般的依恋只想要你的保护而已

    不过赵骏的贝斯韦空气炼钢法却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加入空气,将铁水中的硫和磷氧化成易于分离的氧化物,从而降低铁水里面的硫和磷,让铁变成钢。
    事实上贝塞麦转炉炼钢法和贝斯韦空气炼钢法本就是相辅相成,一个是能大幅度提高炼钢效率,另外一个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钢铁质量。
    眼下赵骏通过几年的试验,已经制作出了适用于这两个办法的钢铁转炉,现在正是开始大幅度制造的时候。
    一行人很快来到了钢铁厂,此时钢铁厂是建立在原来的冶炼厂上,受限于发展水平,肯定不是后世那种钢铁厂房,只是用夯土墙和砖头垒砌。
    甚至还有一些高炉直接就在室外摆着,下雨天的时候也只能用棚子遮起来。
    看着很粗糙很简陋,但这已经是现在最好的炼铁厂。
    赵骏到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已经搭建好,他环顾看向四周,炼铁工艺依旧是宋代的高炉炼铁法,用耐火的黏土制作成高炉,在里面通过煤炭炼铁。
    他之前用木炭炼出正常的铁,再用唐代的灌钢法弄出大批钢,然后再倒入模具当中,制作出转炉出来。
    整个过程在宋代的工艺完全不成问题。
    毕竟宋代的模具制造工艺别说是转炉,就算是几吨重的铁人都能制造,并且还栩栩如生。
    而且贝塞麦转炉的工艺也并不复杂,其实就是一个大钢炉,两侧装上杠杆轮。
    炼制的时候将熔融状态的铸铁从上方倒入转炉中,然后通过底部的特殊管道向内部注入加压的热空气。
    热空气穿过铁水,燃烧掉铸铁中的碳和其他杂质,使其变成钢。
    至于贝斯韦空气炼钢法就更简单了,把原来的黏土耐火砖加入石灰石就行,完全没什么技术难度,缺的是被人发现方法而已。
    赵骏那么久才把东西搞出来,主要是他之前老早就离开了开封去地方巡视,于宝元二年年底才回到汴梁。
    搞那个小钢铁厂只花了几个月时间就把原理和工具全都制造成功,完全没有难度。
    此时一切准备就绪。
    工厂里数百名工人都在外面夹道欢迎他。
    赵骏四处扫视,觉得没什么问题,就问韩琦的侄子韩公彦道:“你们试过了吗?”
    “已经试过了。”
    韩公彦兴奋地道:“如知院说的那样,只需要一刻钟左右,就能将铁水炼制成钢!”
    “嗯,开一炉试试。”
    赵骏说道。
    “开一炉!”
    蔡质连忙下令。
    顷刻间十多个工人就开始行动。
    他们先来到一座高炉边,往里面开始加煤炭,然后拼命推动鼓风机。
    大概30多分钟之后,工人们从高炉里将大量生铁扒出来。
    实际上根据《天工开物》记载,从铁矿石炼出生铁的过程应该在6个小时左右。
    但他们自然不敢让赵骏等那么久,所以在赵骏来之前,就已经先炼好了一炉生铁,等赵骏到了之后再加热就行。
    大概几百斤的生铁被工人们用钢框架住,然后用钩索把钢框四个角勾住,再通过一个高大的架子,利用滑轮原理,拉到了一个转炉边。
    众人再拼命拉动绳索,把钢框抬起来,顺利倒入转炉当中。
    此时生铁温度非常高,接着旁边钢炉的工人开始不断拉动鼓风机,转炉上方就像是火山喷发了一样,咕噜咕噜地冒着火星子。
    要不是拉鼓风机的工人头上与两边有钢板保护,恐怕都要被溅出来的火石给烫伤。
    过了大概十多分钟,转炉完成了氧化过程。
    随后两边的工人转动轮盘,巨大的转炉缓缓倒下,从中倒出犹如岩浆一般的钢水。
    这些钢水暂时先用耐火砖做的模具里,以后不管要制造什么东西,只需要做模具就行,直接倒进去,甚至连刀剑或者大炮的模具都没问题。
    而看着那钢水咕噜噜地流入模具,赵骏即便离着几十米,都能感觉到热浪扑鼻而来。
    哪怕是见过这样的场景,他依旧能够震撼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伟大。
    说实话。
    这些技术并不困难。
    难的是人们该怎么发现它们的存在。
    曾经西方人找到了办法。
    而现在。
    也是时候轮到东方人屹立于工业的前沿了。
    赵骏忍不住说道:“工业的第一步,由此开始!”
    第269章 时机已到,准备起兵!
    五月初,赵骏在武安做了十多天的指导工作,把一切事务都安排好,这才回了汴梁。
    如今自康定元年战事停下,年底奠定五大外贸基础。
    然后庆历元年整顿吏治。
    庆历二年全国减赋税,轻徭役,扩展外贸,四处搞建设。
    到现在大宋已经休养生息两年半了。
    汴梁的物价基本上稳定下来,粮食的价格维持在了240文一石,比贞观年间30-50文一石还差点意思。
    但这是朝廷维持粮价的结果,减免了三分之二赋税,市面上的粮食将会暴增。
    粮价暴跌只会伤农。
    所以大宋朝廷勒令各地转运使衙门平价收购粮食,维持物价稳定,顺便扩充常平仓,以备灾荒年月使用。
    至于陈粮则是按照惯例,制作成饲料喂养牲畜,多养猪牛羊,丰富宋人的餐桌。
    这里面自然可能有人上下其手。
    比如拿陈粮换新粮,以次充好,再把新粮倒手拿去卖掉。
    为此全国御史司、皇城司都没闲着,四处纠察,且御史司政绩和绩效与严查贪腐挂钩。
    甚至赵骏下令,如果能抓到一个贪官污吏,没收全部家产,其中十分之一,要拿给办案的御史司官员作为奖励,并且也是上升的政绩。
    地方很多御史听说了这事之后,一个个打了鸡血似的,四处纠察贪官污吏,不法商贩,开始为自己积累原始政治资本。
    要知道很多御史司的新御史往往都是新科进士,这些人刚刚当官,先在朝廷当一年左右的将作监丞、大理评事观政,然后下放到地方做知县、推官、观察使之类。
    若是政绩出色,就有可能调为地方留守御史、监税御史、纠察御史、刑名御史等等,职责颇有点像是后世韩国的检察官。
    虽然地方御史司的品级在八品到四品之间,可权力非常大。
    而且年轻御史往往都非常有冲劲,即便只是八品官员,也能纠察弹劾七品县令,五品知州。一旦怀疑,就有行驶调查的权力,可以说职责很广。
    这些人年轻气盛,不畏权贵,虽然做事容易冲动,遇到那种官场老油条不太好对付,但朝廷怕的从来都不是御史查不出案子,而是怕的御史不去查,怕这些查的人与被查的人勾结。
    所以吏治整顿这两年,就是不停地处理那些官员队伍里的腐败分子,不断地扫清隐藏在朝廷里、地方上,那些以朝廷的名义祸害百姓的害群之马。
    哪怕天下的贪官抓不完,抓下去。就如同田里的野草一样,时时刻刻清除,才能保证庄稼茁壮成长。
    赵骏顺着汴河南下,车队从码头回到了皇宫。
    他去武安的时候走的陆路,回来的时候却是走的水路,为的是看看从洺水到漳水,再从永济渠入黄河回到汴梁的效率。
    从目前来看,效率一般。
    毕竟除了洺水以外,其它都是逆流,往往要纤夫拉才能拉动大船,效率自然谈不上快。
    不过从汴梁去武安倒还行,基本都是顺流,效率还算可以。
    此时正是中午,政制院内大家都在办事,赵骏回来之前也没有去政制院,听说赵祯在后苑,就直接过去找他。
    在王守忠的带领下,他穿过花团锦簇的园林,到了观稼殿外。
    殿外的田埂边,今年的新麦刚刚收割了,这旱田里种了占城稻的稻苗,旁边水田则种了早稻,等到六七月份早稻收割之后,又能种一茬晚稻。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都是赵祯自己亲自种的。
    大宋皇室传统就是这样,每年季节皇帝都要亲自耕种,从赵祯他老爹宋真宗赵恒开始,就于观稼殿和亲蚕宫从事生产,皇帝种田,皇后养蚕,形成了惯例。
    历史上赵祯早期的时候还遵守这些规矩,到中后期可能是因为无子的原因,逐渐堕落,生活奢靡,颇有点自暴自弃的意思。
    不过现在还好,没怎么松懈过。赵骏看到赵祯正蹲在田间,嘴里还叼着一根狗尾巴草。
    远处今年已经五岁的魏王赵昉正在玩水,用一个杯子从稻田里舀出来,自己挖了一个坑,倒进去之后把刚刚从稻田里捞的一个小鱼苗小心翼翼地放进去。
    “干嘛呢老哥。”
    赵骏走过去纳闷地道:“蹲在地里干什么。”
    赵祯抬起头见他来了,顿时笑了起来:“大孙来得正好,你快看。”
    说着指了指旁边菜地。
    赵骏到近前才注意到那菜地里长了一株株蚕豆,他纳闷道:“老哥今年开始就神神秘秘的,这是在家种豆子呢。”
    “朕这是复刻孟德尔杂交实验,本来是想用豌豆的,但豌豆喜温湿润,不耐旱,最近几年北方温度越来越高,朕怕养不活,就用了同样是自传花粉,且稍微能抗点旱的蚕豆。”
    赵祯指着蚕豆苗道:“看到没有,南方蚕豆株高不过两尺,只需要100天就能成熟,结种少,优点是生长快。而北方蚕豆株高四尺,结种多,可成熟往往要150天。朕用它们俩结合,互相授粉,形成两块试验田,万一能弄出100天成熟,结种多的蚕豆呢?”
    赵骏无语道:“老哥你虽然长得没我帅,但是想得倒是挺美。虽然这个方向是没错,而且也是科学育种,可这玩意儿那都得几代几代地不断培养,慢慢摒弃掉缺点,留下优点才行,哪这么快能搞出来。”
    “那也得试试嘛。”
    赵祯拿下嘴里的狗尾巴草道:“朕发现咱们汉人的传统水稻生长要五个多月,而占城稻只要三个月。只是占城稻产稻少,传统水稻产稻多,所以形成两季交替,要是能搞出只要三个月就能成熟,产稻还跟传统水稻一样多的稻子,那岂不是能种三季了?”
    “好家伙,未来世界粮食奖要是没有老哥你,我都不带去看的。”
    赵骏竖起大拇指:“将来老哥你的称呼要变一变了,以后就是大宋千古一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生物学家、农业学家、现代遗传学之父,改革派先锋,大宋世界霸主地位的奠定者,王朝基业的开拓人!未来说起你,估计都说你是穿越者。”
    “哎呀,夸得朕都不好意思了。”
    赵祯笑得合拢不嘴。
    “不过这个东西还是要弄出系统的理论,比如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都要整理出来。”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86802/224710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