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0章 李白《将进酒》

推荐阅读:越想越羞耻就删掉书名了【R18G】五九十隔壁网黄使用指南(同人女×擦边男)男配上位记(兄妹1V1)野风入夜(兄妹骨科)生路(卧底,np)静海旖旎(校园高H)天造地设(公路,1v1)泛舟捡到小夫君

    越是这样,他们对华国的诗词越是如饥似渴,书院的人死死的盯着天幕上的人,生怕错过了什么。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高三十五,你心中的一团锦绣,终有脱口而出的一日。
    吾脱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饮……”
    看着李白在夜色中行船渐远的背影,听着他给高适的临别赠语。
    这一幕莫名让大家鼻头一酸,这是文人间的惺惺相惜。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知君。”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
    长安,真是一个钟灵毓秀之地。
    谢昭昭沉浸在电影的剧情里,好几次都忍不住落泪。
    看到高适用来上阵杀敌的枪,却为了被举荐,在宴会上去讨玉真公主的欢心而舞剑。
    看到可爱灵动的小杜甫,真心希望他能一直都意气风发,可她偏偏又知道杜甫的生平。
    就好像,唐诗里,所有人都郁郁不得志,所有人都是心中有抱负却无处可施展。
    直到李白在一个昏昏沉沉的夜里,一个冷清清,惨凄凄的宿醉之夜里,作出了震古烁今的《将进酒》。
    那种被盛世遮掩下的悲凉被无限放大。
    一朝繁荣祥和,一朝战火纷飞。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云殇大陆的人看着电影里李白和高适乘着大鹏起飞,顿时“哇”声一片。
    而那些已经垂暮之年的人看着,则是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一直将仰慕李白的书生们,原本在中途看到李白只知道饮酒作乐,无所事事的时候,直呼这是假的!
    可在这一刻,他们才惊觉,也许这才是现实吧?
    想李白这样超然脱俗的人,他应该一直都是如开场所说的一样:
    “你我生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愿我们兄弟两个逢此盛世,亦为大鹏!”
    电影将李白等人从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到年长时的壮志难酬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仅谢昭昭,就连云殇大陆的人也从中看到了唐朝的兴衰变迁。
    “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这若是在电影开场,我会觉得他当真是意气风发,洒脱不羁,可偏偏的现在。”
    “我听着这《将进酒》真的满是遗憾。”
    “家人们谁懂啊,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到最后的轻舟已过万重山,我真的哭死啦。”
    “这《将进酒》看似潇洒不羁,却是心灰意冷。”
    “他能说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可能《将进酒》真的是已经放下啦呢?”
    李白他们乘着大鹏越飞越高,直到冲破云霄!
    他自由自在的飞翔在银河之山,与仙人们一同饮酒作乐。
    这精美的画面,这洒脱的诗句,大家都以为李白他们在最后一定会如愿以偿的。
    却没有想到,安史之乱爆发,繁华的长安变得破败不堪。
    整个长安城都已经被敌人攻占了,百姓们纷纷逃离。
    这时候,众人看到了一个破败的楼阁上,一个舞姬就站在那危险的屋檐上跳着舞。
    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舞蹈之中,好像这是盛唐的最后一只舞。
    而这个舞姬,身为女子,也要用自己的方式以身殉国。
    潼关沦陷,长安城已破败,高适一路向西,路上全是颠沛流离的百姓。
    这一幕大大的刺痛了云殇大陆所有普通百姓的眼睛。
    曾几何时,他们也像电影里的那些流离失所的人一样,到处都找不到自己的安身之处。
    自古以来,那些朝臣贵人从来都不会管百姓如何,只想挣得他自己的权势。
    这是华国厚重的历史,却也是他们前不久的经历!
    高适上阵杀敌时,又回忆起了他和李白最初相识的场景,宿命感在这一刻达到顶峰!
    看到高适得知李白被赦免,高适这一刻真实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尤其是,李白笑吟着“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身影出现在荧幕上。
    谢昭昭的眼泪又一次忍不住了。
    小皇帝却是对这句诗似懂非懂,对此只觉得可能是小姑姑实在是太想她的老祖宗了吧?
    谢昭昭有些哽咽:“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过这首诗。
    我对这首诗的理解仅限于,不就是李白他在早上的时候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了江陵这个地方嘛。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不就是他的船已经行驶过很远了,但是能听到两岸的猿猴的啼叫声嘛,不就是想写他行船的速度很快。
    我觉得自己已经读懂了这首诗了。
    可为什么当时老师还是说我们那时候还不能真正地读懂这首诗。
    可现在,我想我真的懂了。”
    语文的教育是有滞后性和长期性的。它就像是一个闭环。
    也许在多年后的某一个瞬间,你突然间意识到了什么,那就是子弹命中的瞬间,这时的教育才算完成。
    这样谢昭昭突然间想起了,高三毕业要离校的那天晚上,宿舍只剩下了她和她最要好的朋友。
    那时候她们打着地铺,躺在地板上嘻嘻哈哈的聊了好久,直到两人都沉默了。
    她开口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在那一瞬间,谢昭昭的心情和她现在再次去读“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心情是一样。
    或者这就是古诗的魅力,哪怕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依旧会给她心重重一击。
    云殇大陆的小朋友们一开始对天幕上精美的画面非常感兴趣,可最后因为时长太长而失去了耐心。
    一旁的老夫子叹息:“这电影啊,好是好,但是太长!长到孩子们根本没有耐心看下去。”
    小皇帝能看到弹幕,他回怼:“这电影应该是太短了!
    短到唐朝还有很多的诗人,例如王维、张旭等等也只能匆匆一瞥。
    短到装不下李白、高适还有盛唐几十年的灿烂!”
    书院的人们纷纷附和:“就是,这样的电影应该再多一些!再长也不会嫌弃!”
    “虽然这是一场很令人震撼的电影,但是我不太能理解,为什么大长公主哭得这么惨啊?”
    谢昭昭擦干了眼泪,这才解释:“怎么形容呢?就好像多年前射出的箭,现如今正中靶心。
    为什么哭呢?
    可能是因为那璀璨夺目的中华民族的文学作品。
    可能是因为我明明知道他们每一个人的生平,知道他们的结局,知道他们平生郁郁不得志,可我却是看着电影里的他们由满腔热血变得心灰意冷。
    也可能是因为我想起了曾经像先人们一样努力不懈,有远大梦想的自己吧。
    我以为早已模糊的记忆,其实是藏在了心底,从未忘记。
    这泪水里可能也有这,因为我身为华国人,身为5000年文明的传承人的自豪吧。”
    不过这电影里也有一些与真实历史不符合的地方。
    就比如,李白和杜甫这一史诗级的会面,应该是在洛阳而非长安等等。
    但是谢昭昭认为这也无伤大雅,电影是艺术,是历史的再加工。
    热评:“大长公主真的有自豪的资本,就像看到杜甫说‘写诗,人人都会’的时候。
    我的沉默……震耳欲聋!”
    谢昭昭沉默,其实也有遗憾的。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70832/182590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